第三十三章《明朝的春花秋月.下》(21)(1 / 3)

淒風苦雨大明亡國淚

李自成進兵代州,京師戒嚴。崇禎帝惶急不安,盡發內宮珍寶錁銀暫充軍糈,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害怕捐款助餉,紛紛裝窮,以至於醜態百出……

李自成破了寧武關,總兵周遇吉與全城百姓慷然殉國難。太監杜勳等人大出城門迎拜闖兵,致使李自成兵過居庸關,直逼京城。危難時刻,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接到勤王詔書,卻屯兵觀望,看風使舵……

荊州州尹馬端敘一見張獻忠領兵到,嚇得忙出城迎接。而兩名美妓卻用不同的方式反抗了張獻忠,盡管她們死得如此慘烈……

張獻忠占了涪州後,又進行了罄竹難書令人發指的慘酷大屠殺……

這時明廷在闖兵緊迫的攻都中,君主痛泣而朝臣無鬥誌,報國已無人,甚至連國丈周奎都不聽聖旨了。太監曹化淳開城投降,京城失陷,祟禎帝喋血深宮,親手砍殺了他深愛的女兒昭嬛公主,周皇後自殺……

淒涼悲亡國後,崇禎帝於煤山自縊殉國,死前留下血書,希望李自成勿傷無辜百姓,忠心耿耿的太監王承恩也把自己勒死在崇禎帝的腳下……

1、熱淚流紅:可怕的玩笑

武昌失陷的警耗讓崇禎帝又痛哭了楚王一場,同時諭知兵部,調兵赴援。兵部尚書任逢龍飛檄總兵左良玉,率部剿賊。左良玉馬上統部眾分水道、陸路,齊頭並進。

李自成聽說張獻忠襲取武漢,且自稱西王,又鑄印錄士,和自己分庭抗禮,就致書於張獻忠:

曹操羅汝才、老回回馬守殷、千裏眼賀一龍、左金玉、袁時中等,都已見誅,現屈指算來,輪到砍你的頭顱了。

張獻忠雖然氣得發瘋,可又畏於李自成勢大,隻得備了金銀珠玉數十車去獻給李自成。李自成收下寶物,卻卻立斬來使。張獻忠忍無可忍,正要起兵和李自成拚死,忽報總兵左良玉領兵殺到。張獻忠倉卒出戰而大敗,飛章告捷,崇禎帝大喜,下旨加左良玉為右都督。

洪承疇被滿州文皇後用計騙降了清國,清軍乘明軍無主,多爾兗等率勁卒掩殺,明兵立時大敗,總兵吳家祿等陣亡,其餘將領多半被擒投誠,而二十萬大兵逃散的一小半,死傷的一半,還有一小半都投順了清軍。清軍乘勝進兵,宣府日危,大同陷落,關內震駭。幸而清軍恐明朝大軍會剿,隻是擄掠,然後把掠得的輕重餉糈、金銀寶物,裝載了五百多車,綿亙六七十裏,一路凱歌地滿載而歸。

崇禎帝聽說洪承疇失蹤,隻當他是為國盡忠了,於是下諭,賜祭十六壇,並命設立專祠,春秋祭奠。並賜洪承疇才誕生六個月的兒子以國學記名,封洪承疇公爵,諡號著禮部擬頒,子孫世襲公爵;又賜承疇家中喪葬金萬兩,派當日還在都中的大學士李建泰和尚書方逢年為承疇主埋葬事。

崇禎帝又諭令翰林院撰成祭文,崇禎帝親臨吊奠,由大禮官開讀祭文,詞意哀切,一時隨駕大臣以及親王等,無不為之垂淚。這篇祭文嚐載稗史:

嗚呼洪卿,智冠三軍。沙場血戰,晝夜不分。忠心貫日月兮,義高乎雲天;為國而捐軀兮,碧血猶留膻;事跡表史冊兮,名當題諸淩煙;萬古不磨滅兮,豪氣奠於山川。哀卿濟世才兮,英毅掌握師幹;拒侮定內亂兮,解人民之倒懸;是國家砥柱兮,冀朝野相周旋!

嗟天之不佑兮,悲君臣之無緣。折朝廷股肱兮,殆氣數之使然?憐卿遺孤雛兮,血淚沾潤衣顫。風淒淒而月冷冷兮,幸無痛乎重泉;雪霏霏而雲慘慘兮,其是羽化而登仙。魂緲緲兮,遺恨河邊;沙濛濛兮,魄化杜鵑。

歎國事之蜩螗兮,朕心如困重闈;患萑苻之遍地兮,卿盍騎鶴而歸!噫於戲!月落霜凋兮,夜色生寒;微星隱約兮,更漏敲殘。卿靈不昧,魂祈來饗。哀哉!痛哉!

這篇祭文被崇禎帝用一腔熱淚和真誠,讀得淒楚悲愴。待到讀罷,幾年來的鬱憤憂愁一齊湧上心頭,崇禎帝忍不住放聲痛哭,文武百官、侍禮下臣、宮監侍衛也個個泣不可仰,尤其洪承疇的幾個姬妾更是哭得哀痛欲絕。

最後還是經內侍入請周皇後和熹宗的懿安張皇後親自出麵,才總算把直哭得熱淚流紅的崇楨帝再三地慰勸住了。

誰知沒幾個月,塞外傳來消息,原來洪承疇未曾死節,而實已降清。崇禎帝懊悔不迭,當即下諭,把賜給洪承疇的爵祿諡號一一褫奪;又命毀去專祠,將承疇的家屬一齊逮係進牢,家產一例入官。

於是那一番熱淚流紅的悲誄一篇文就一下子變了味,都下人都暗地裏當作了大笑話來講,氣得崇禎帝足足嗟歎了三四天,還恨恨不已。

2、罪已詔

李自成自稱新順王而頒行各處的偽檄,於二月的朔日被崇禎帝接到,見上麵寫道:

新順王李,詔爾明臣一體知悉:

昔湯武興義師而有天下,周武假伐罪以承殷祚,乃知得天下者,首在順天而得人心。從誌歸,則天大事定焉。今而明朝,久席泰寧,廢弛紀綱。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賄通官府,朝廷之福威日移。利入戚紳,閭左之脂膏盡竭。公仆皆肉食紈絝,而倚為腹心,宦官皆齕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朕本起自布衣,目擊憔悴之形,心感民痛之痛。黎庶日沉水火,寧忍袖手坐視?地方頻陷災荒,自應起而拯援。普天率土,成罹困窮。易水燕山,未甦湯火。是仁人鹹切齒痛痕,而忠義者之攘臂以起也。

朕上承天心,下順民意,以十萬雄師,效吊民而伐罪。維爾君若臣,末諭朕意,茲以直言正告,爾能體天念祖,度德審幾。朕將加惠前人,不鄙異數。如杞如宋,享祀永延,有室有家,人民胥慶。章爾之孝,章爾之仁。賡嘉客之休聲,綿商係之厚祿。今其詔告,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怨恫於宗公,勿阽危於臣庶,臣其慎乎?尚效忠於君父,廣貽穀於身家。

勉哉!檄到如律令!

崇禎帝看罷,顏色慘變。而偽檄傳視於廷臣,都麵麵相覷,不發一言,崇禎帝於是歎道:“君非亡國之君,臣卻都是亡國之臣了。”說時不由得潸然淚下,垂涕回宮。

這時外郡紛紛失陷的警信,絡繹不絕地傳入京師。祟禎帝批閱時,一陣陣大驚失色,什麼李自成陷太原,俘獲晉王朱求桂,什麼張獻忠陷重慶,殺瑞王朱常浩。懷宗是閱一行,歎一聲,及至看完了軍報,就又是下淚不止地對也隻會麵麵相覷不發一言的各大臣說:“這都是朕的過失,卿等可為朕擬詔罪己就是了。”

祟禎帝顫抖著聲音說完,就掩麵入內。當天晚上罪己詔就由廷臣們寫好了,呈入內廷,祟禎帝當即就讓頒發出來:

朕嗣守鴻緒,十有七年,深念上帝陟降之威,祖宗付托之重,宵旦兢惕,罔敢怠荒。乃者災害頻仍,流氛日熾,忘累世之豢養,肆廿載之凶殘,赦之益驕,撫而輒叛;甚至有受其煽惑,頓忘敵愾者。朕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為朕赤子,不得而懷保之,坐令秦、豫邱墟,江、楚腥穢,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鋒鏑,陷水火,殣量以壑,骸積成邱者,皆朕之過也。使民輸芻挽粟,居送行齎,加賦多無藝之征,預征有稱貸之苦者,又朕之過也。

使民室如懸磬,田卒汙萊,望煙火而淒聲,號冷風而絕命者,又朕之過也。使民日月告凶,旱潦薦至,師旅所處,疫癘為殃,上幹天地之和,下叢室家之怨者,又朕之過也。至於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竄而議不清,武將驕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撫馭失道,誠感未孚,中夜以思,跼蹐無地。朕自今痛加創艾,深省厥愆,要在惜人才以培元氣,守舊製以息煩囂。行不忍之政以收人心,蠲額外之科以養民力。至於罪廢諸臣,有公忠正直,廉潔幹才尚堪用者,不拘文武,吏兵二部,確核推用。草澤豪傑之士,有恢複一郡一邑者,分官世襲,功等開疆。即陷沒脅從之流,能舍逆反正,率眾來歸,許赦罪立功,能擒斬闖、獻,仍予封侯九賞。嗚呼!忠君愛國,人有同心,雪恥除凶,誰無公憤?尚懷祖宗之厚澤,助成底定之太功,思免厥愆,曆告朕意。

這道諭旨雖然痛切誠摯,怎奈大勢已去,無可挽回。由此可見祟禎帝之為國,非惟不得人,抑且不得法。寇不可撫而撫之,清可與和而不和,是實為亡國之一大禍因。推測祟禎帝的意思,他是認為流寇乃吾民也,叛則剿,服則撫,撫則安民;而清國乃吾敵也,隻可戰,不可和,和則怯敵。

豈不知此刻的流寇流毒半天下,人人欲得而誅之,怎麼能撫?更何談安呢?而清國遠峙關外,暫與言和,也沒什麼妨礙。假如祟禎帝一麵與清講和,一麵會師內剿,待掃平流寇,休養數年,再出師征討關東,清國雖強也不足平。

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崇禎帝懷宗內則主撫,外則諱和,所以造成了流寇忽降忽叛,清兵自去自來,顧西失東,顧東失西,將士疲於奔命,而全國已瓦解,這豈能不亡國?

3、臣民堅守皇親誌渙散

李自成又進兵代州,京師戒嚴。崇禎帝惶急不安,晝夜不進內宮,批答奏牘更是通宵達旦;閣臣如範景文、魏藻德等也坐守終夜,三鼓以後,內廷太監還捧著黃封到閣,外郡的警報不絕,上諭頒發更無時無之。

這時天津總兵徐標從保定入覲,對崇禎帝叩頭奏道:“臣自江淮入津,道經各地,數千裏蕩然一空,城郭村鎮不見人煙,房舍隻剩得四壁,蓬蒿滿目,雞犬不聞。沿途所見田畝,未曾見一個耕田的人。外郡已成丘墟,陛下將怎樣治天下?”

崇禎帝忍不住邊聽邊下淚,隨即下諭,設壇祭陣亡將士,並殉難的忠臣和親王,宮中召僧眾做佛事超度,兼祈太平。祟禎帝又令徐標師剿寇,徐標忙免冠頓首道:“倉庫空虛,就是有兵,無餉也是要內亂的,怎能督師剿賊?”

第二天,由內宮發出珍寶錁銀萬兩,著徐標收領,暫充軍糈。徐標頒了兵餉,出兵往保定去了。這裏崇禎帝親自撰了一張助餉詔書,詞句非常哀痛,令內監徐高懸掛各門,並命人向勳戚大璫們勸諭助餉。

皇後的父親嘉定伯周奎家資不下三四百萬,徐高領了上諭,勸周奎為皇帝首倡,助餉若幹。最是鄙嗇的周奎頓時臉色也如懷宗閱變奏折時一樣立時慘變:“不瞞徐公公說,家鄉連年荒歉,收成不好,近日來闔門連一點肉腥也不見,哪有閑錢助餉?”徐高不禁非常生氣:“你是皇親國戚,坐看國家垂亡,還這般吝嗇,其他的大臣巨璫恐怕就更是要推脫得幹幹淨淨了。”周奎隻得勉強捐出萬金。熹宗張後的胞兄太康伯張國紀、田貴妃父親田寵遇、袁妃兄弟永寧伯袁化也都照他的樣子,各捐了萬金。內監曹化淳、王之心,王永祚等家資都有千萬,卻隻捐助兩三萬不等。

一些大臣和曆代後妃的勳戚,深怕朝廷勒捐,故意把朱漆門牆刷黑,牆垣弄得磚歪瓦裂,以示房屋頹圮卻無力修茸;又令家中姬妾把蜀錦紬衣珠釧金簪,一齊改作荊釵布裙。皇親們多半改穿布衣,甚至多露敗絮,所著的靴非破頭即沒底,至於頭頂上的敝敗,連係發絲網都改作了繩頭了。

一時間,窮形極狀,醜態畢露。凡往時錦繡羅衣,今日盡變作了鶉衣百結。而雕梁畫棟的皇親府第,頓現斷垣敗牆,更有王公大臣甚至弄成一副乞丐相,五更上朝,一例朝衣敝破殘舊地大搖大擺踱進乾清門。不知道他們官銜的,隻道是江湖丐者。崇禎帝見入朝的皇親大臣都是敝衣敗履,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明知他們在裝窮卻也無奈。

而那些以前坐八人大轎、繡幰珠簾的夫人小姐到庵堂寺廟進香、轎前轎後跟滿了衛士家人和婢女傭婦,招搖過市,吆喝聲不絕;如今八抬大轎已經絕跡,豔妝夫人改穿布衣,乘坐著二人抬的青衣小轎,與平常百姓沒有什麼分別。

權臣巨璫們又在府第的門上大書著此房賤售、立待主顧及祖產抵銀、田廬出賣等字樣。有幾個狡猾的皇親,甚至在自己的府門前,設起一個古玩堆來,把家中不值錢的竹刻器具並破碎的白玉佛像,拿出來估價求售,然後就大招大搖地讓世人都知道,他們是在用售得的錢去市上買米佐餐的。

徐標在保定又被闖兵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乘勝進攻代州,總兵周遇吉因眾寡不敵,退守寧武關。

麵對著李自成的大兵,周遇吉召集部下諸將,聲淚俱落地誓師激勵士氣。在諸將摩拳擦掌眾誌可用中,他又命抬了紅衣大炮上關,李自成就命很多女子裸體列於關下,關上的大炮轟下來,依然打死了闖兵無數。

李自成咆哮如雷,親自督兵攻城,周遇吉率兵殺下關來,又讓闖兵死傷近千人。等到李自成大隊部來救,關上的擂木石炮早雨點般打下來,李自成隻得停止攻城。危難中,宋獻策又獻策了,那就是強攻不行,因為寧武關高峻。隻管關外圍困,使他們糧草斷絕,兵民自亂,就不攻自破了。於是李自成就把寧武關圍得水泄不通。

半個多月後,關內果然糧食將盡,但周遇吉誓死力守,以身殉關。部下的諸將也視死如歸,殺馬屠犬充軍糧,甚至掘取樹皮草根,而將士們並無半句怨言,關內百姓自願抽拔壯丁幫同守關。

到底眾誌成城,寧武關又被堅守了一個多月。可宣府、大同就是不來救援,因這兩處的監軍都是膽小如鼠的太監,任憑寧武關怎樣告急,他們就是擁兵不救。這時關內連草根樹皮也食盡了,並鼠雀也沒有半隻。周遇吉百法俱窮,就與諸將商量,與其坐而等死,不若拚死出戰。

然後周遇吉令兵士穿了掠得的闖兵號衣,隻是前胸綴一條紅布作為分別的暗號。這樣開並殺出後,官兵和賊兵根本分辨不出,以至於闖兵自相殘殺,退走二十餘裏,又失糧餉輜重數十車。而周遇吉得了餉糈,士氣為之一大振。

4、破關

第二天周遇吉一馬當先,又率兵殺入敵陣。闖兵因為分不出誰是官兵誰是自己人馬,又一次大敗,如此大戰了三天,闖兵傷亡無數,李自成怒發衝冠地拔劍砍石,誓破寧武關。

宋獻策再次一計中要害,那就是在交戰的時候,闖兵們一齊去帽為號,這樣就可以辨認出戴帽的就是官兵,這樣敵少我眾,自然可勝。結果這道密令在第四天開戰時,區區四五千官兵一下子就被分辨出來。於是區區四五千官兵哪裏能阻擋得了十萬闖兵,周遇吉待要回關卻是已來不及了。

闖兵進關後,四處放火搶掠,百姓哭聲震天。周遇吉猶率領諸將奮力巷戰,直到身中十二矢,血流遍體,仍是持槍不倒。闖兵把周遇吉擒住,用了極殘忍的酷刑處死,以雪他堅戰殲闖兵之恨。

周遇吉的家屬也是鬥誌不凡,老人、婦女,甚至小孩都登上屋頂扔石拋瓦地助戰,闖兵遭磚石打傷的很多。李自成大怒,命兵卒放火,於是周總兵一門妻小就都葬身於火海。

就這樣,從守關八十日,到周總兵被抓後痛聲罵賊遇害,其部下大小將佐凡四十三人,竟無一人降賊;就是那五千名兵丁,除了交戰而死的以外,餘下的三四百名,羞與賊伍,相約投河自盡,河水都為之阻塞不流。李自成不覺歎道:“咱們所經的城池關隘,倘若都能和這位周將軍的部下一樣,咱們怎能縱橫河南,占據秦晉?”說罷,令楊永裕去餘燼內撿出周總兵家屬及諸將的遺骸,與周遇吉的屍身,一並用上等棺木安葬。

5、攻京城

李自成破了寧武關,一路長驅直入,攻陷大同後,殺了代王朱傳濟,總兵朱三樂和巡檢衛景瑗都被擒獲。朱三樂大罵逆賊,被自成親提大刀砍作兩段。衛景瑗也不肯屈服,向石柱上一頭撞去,結果弄得血濺滿身,卻氣息尚存。李自成感歎道:“衛巡檢是個忠臣,要好好地對待他。”

於是將衛景瑗留在館驛內,由牛金星遣人勸降,衛景瑗隻是閉目沒表示,到了半夜就自縊而死。李自成聞報大怒,殺了看守的兵士十六名,又命從豐葬殮衛公。

次日李自成進兵保定,禦史金毓峒及一門妻妾十三人,都投井自盡。督師李建泰這時正在保定養病,聽得說闖兵進城,忙扶病起身,整衣束冠地出迎,完全辜負了當初崇禎帝親為其執轡直送出京城的殷殷切切的一片期望。

李自成得了保定,又驅軍至宣府,監軍太監杜勳與李自成前鋒小張侯約好開城投降,隻是因商議到降後的酬勞問題不滿意,所以還未開城。

巡檢朱之馮在城牆邊上架好了大炮,吩咐守兵道:“一炮必可死賊兵數百,這樣我死也無恨了。”可守兵受太監杜勳的暗中指使,說什麼也不肯燃火,朱之馮令親隨取過火種,待要自己去燃,守兵卻群起挽住朱之馮的手臂,朱之馮悲憤至極,奪過守兵手中的刀,大聲說道:“你們不許我殺賊,那麼就殺了我吧!”說畢把刀向頸上一刎,頓時鮮血直流倒地而死。

踏著朱之馮的鮮血,號炮響處,城門大開,杜勳穿蟒袍係玉帶地出城迎拜闖兵。李自成騎著高頭大馬,昂然進城。驅兵居庸關時,守關總兵唐通和太監杜之秩也出關納降。李自成進了居庸關,假道進攻昌平。

警耗傳到京師,崇禎帝升殿,召王公大臣議卻賊良策,但群臣默默不作聲。沉默了半晌,崇禎帝禁不住掩麵垂淚,正這時軍報又來,原來昌平已經失守。

昌平本地處天塹,一夫當關萬夫莫入,怎奈太監高起潛竟毫不設備,闖兵一到,隻管自己先逃命。總兵李守爃戰死,李自成又焚去了十三陵亭殿。連夜李自成又進兵盧溝橋,進犯平則門,又圍彰儀門。

崇禎帝急下詔加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其率所部勤王;又命京師三大營,出屯齊化門外,以拒賊兵,襄城伯李國楨統率三營,晝夜巡邏;又命太監王承恩,為京師遼薊兵馬總督。

這時京城外被闖兵焚殺,竟夜火光燭天,哭聲震地。京師內外城雉堞凡十五萬四千餘,守城的殘兵隻有五六萬人,每牆三垛立兵一人,尚且不敷,又多半是老弱病卒;而又糈餉不足,崇禎帝萬分無奈,發內帑銅錢給兵士,每名不過百錢,兵士怨聲不絕,守城也益發懈怠,甚至都睡在雉堞旁,或者哼唱著小曲。

襄城伯李國楨進內奏陳,擬向公侯捐糧米,上諭令照辦。誰知李國楨奔走到天明,各親王大臣捐米不滿五百石。李國楨當即把這不滿五百石的捐米分給兵士,一時又沒有釜鍋。李國楨隻得親往城中店肆,買飯為食。這樣過了兩天,闖兵攻城愈急,李自成命用大炮轟射,城上守兵死傷不計其數。

李國楨匹馬進內城,直入乾清門,守門太監和侍衛上前阻攔,李國楨大聲說:“都什麼時候了,君臣見麵已不可多得,還要作威作福!”說罷放聲大哭,內監這才放李國楨進宮。

李國楨見了崇禎帝,叩頭大哭著:“兵卒都已無鬥誌,紛紛睡臥城下,這一人剛叫起身,那一人又睡下……”崇禎帝也流淚不止,於是傳旨驅內宮太監侍衛等,登城守衛。計得二千餘人,命太監曹化淳督領;又搜刮宮內後妃的金釵釧珠約有二十萬金,分賞城內兵士。

正在分配著,忽警騎內監入報,城外三大營已嘩潰,十分中有六分降了賊,其餘的都逃散了。頓時李國楨大驚,崇禎帝更是驚呆了,君臣怔了一會,相對大哭。然後李國楨含淚出宮,督兵守城。

城外三大營的軍械,盡被闖兵劫去,中有大炮十二尊可納火藥百斤,闖兵得後,再向京城轟擊,炮聲隆隆,內外皆震,百姓驚惶嚎哭。崇禎帝在宮內聽炮聲不絕,更是如坐針氈,終日一會兒哭一會兒又大笑。周皇後和懿安張皇後及六宮嬪妃,也無不以淚洗麵。

禮部尚書魏藻德奉前大學士李建泰表章入奏,勸崇禎帝禦駕南遷。崇禎帝大怒,把奏疏往地上一擲:“李建泰已降賊,還有顏麵來朕處饒舌!”大學士範景文、禦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等也上疏請皇上南遷,並說什麼願奉太子,先赴江西督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