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明朝的春花秋月.下》(21)(2 / 3)

盡管當時報警的內監進出大內,絡繹不絕,但崇禎帝仍堅決地怒喝道:“卿等平時經營自家門戶,為子孫萬代計,這也就罷了,可如今國家有大危大難,難道還隻著眼於自家的蠅頭小利嗎!?若京城破,朕則死社稷,絕不南遷!”

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接到勤王詔書後非常為難,他又怕李自成勢大不敢進兵,可又不好不奉詔,於是就令大兵十五萬,隻日行三十裏,遲遲緩進京師。偽英雄吳三桂是打算且挨延時日,待各處的援兵齊集,兵力較為雄厚時再一同迎戰李自成。誰知大軍行抵豐潤,京城將近失守的警耗就已傳到,偽英雄吳三桂見大勢已去,索性屯兵觀望,且待看風使舵。

而圍困京城的闖兵,力攻平則、德化、西直三門,太常卿吳麟征架萬人敵大炮,往南直門下轟擊,死闖兵數千,城上守兵也誤傷了數十名。闖兵也架炮轟城,西直門射塌丈許,吳麟征率人壘土堵城,一麵馳馬進大內,報告兵士乏餉,勢將逃散。可到了乾清內,守門宦官卻不準外吏進內。

吳麟征早殺紅了眼,提鞭就是一頓亂打,奪門而入,到了午門前,恰逢禮部尚書魏藻德對他說:“兵部已籌有巨餉,公可不必慌了。”吳麟征頓時如釋重負,而不禁仰臉向天,痛哭失聲。

太監統領曹化淳見京營兵馬潰散,就認定大勢已去,和內監王之心密議獻城出降。守城的內官受了曹化淳的煽惑,竟然盡去彈藥,隻讓大炮空自燃放。曹化淳還恐傷了闖兵,總是先讓闖兵退去再發炮。

李自成又命在彰儀門外,席地鋪了紅氈,他盤膝坐於其上,手握藤鞭,招諭城上的太監:“你們速即獻城,我進城後斷不難為你們。如其執迷,一朝攻陷,我就要殺戮你們個雞犬不留!”這話嚇得城上內監更是麵色大變,當天晚上就有十幾名小太監偷偷地縋出京城。

第二天清晨,降賊太監杜勳縋進城中,竟然直入內庭,勸崇禎帝下詔遜位。崇禎帝雖然極其惱怒,卻也隻是叱退了杜勳,卻並沒有殺之。結果杜勳出宮後,到處散布流言,讓城內人心益發浮動。獻城之說,喧傳耳鼓。兵部尚書張縉彥入宮奏聞,守宮太監不肯放他進入,張縉彥氣憤憤地出了乾清門,要待親自去巡城,又被內官們阻住。

心灰意冷的張縉彥大哭著下了城,當天就去鍾樓上自縊了。

6、感天動地孝女立奇功

張獻忠聞知李自成北去,越發橫行無忌。衡州守備沈至緒調兵禦賊,正在集隊,張獻忠的人馬卻驟然殺至,巷戰中,沈至緒身中九矢倒在地上,被刀槍並下剁死了。張獻忠又在城中大掠一番,才滿載出城。

沈至緒女兒沈雲英,雖然隻有十九歲,可這個將門之女一身好武藝,她奮然收起痛哭老父陣亡的淚:“父死國是忠,我殉父是孝,待我和逆賊拚個死活就是了!”

然後雲英去了釵鈿,額上抹一幅白綾,素服青裙,腰佩寶劍,四名婢女,也一例戎裝,各執著雁翎刀,在後擁護。她先召集了她父親的殘兵,計點人數,不滿百名。雲英汰去傷殘的和老弱的,垂淚向那壯健的二十名兵士磕頭道:“我父為國盡忠,屍骸被賊人掠去陳於城上,須列位將軍助我奪回父屍,雖死無恨!”

二十名土兵被雲英的大孝感動,義憤地誓共殺賊。然後雲英騎一匹銀鬃白馬,手挺鋼槍,督隊疾馳出城,正遇著沈至緒部下牙將賈萬乘,他忙問:“姑娘帶兵到哪裏去?”雲英含淚答道:“我尋老父的遺骸去。”

賈萬乘攘臂讚歎道:“姑娘孝思可佩,但人數太少,我所部百人,願助姑娘!”雲英下馬叩謝:“得將軍相助,何患逆賊不授首!”於是賈萬乘招集了百名勁卒,隨著雲英,風馳電掣般地出了衡州城。

這時張獻忠已過了石家寨,在玉龍潭紮營休息。雲英趕到石家寨,天色已近黃昏,遙望張獻忠營中,燈火連天,綿亙三十餘裏,刁鬥聲不絕,巡哨兵士往來如雲。

賈萬乘說:“賊眾猶未安睡,咱們宜在此暫住。”雲英說:“正要趁他他不曾安息,咱們仗一股銳氣前去,搗亂他營寨,成功便退,切莫貪功,以致眾寡不敵,被賊所乘。”商量停當,雲英一馬當先,賈萬乘隨後率一百二十個兵丁,呐喊一聲,一齊衝進賊寨,逢人便殺。

雲英一杆鐵槍好似出海的蛟龍,賈萬乘那柄鐵錘也如流星趕月,舞得神出鬼沒。張獻忠營中人人倒退,黃昏暗夜中,張獻忠手下不知官兵有多少,又是倉卒迎敵,人不及甲,馬不配鞍,自相踐踏。

到底右寨將軍孫可望老於軍旅,喝令軍士不準亂動。雲英往右營中衝突幾次,都被強弩射回,賈萬乘要冒矢踐營,雲英阻住了他:“賊兵多咱百倍,他十二寨已被我攻破六塞,也算僥幸,就趁他們自亂的時候,趕快進城吧!”

雲英命兵士擁了糧車,裝入她父親沈至緒的屍體,就飛奔回城。而張獻忠營內除了右寨按兵不動,及張獻忠的大寨和前後四營不曾雜亂外,其餘張欣所統的六塞,互相暗中廝殺,等到弄明白,五萬大軍已殺傷了大半。

帳中醉臥的張獻忠聽得左營內喊殺連天,忙披掛上馬,手提九環大刀,親自前來救應,一見前鋒張欣已殺昏了,根本不分自己人還是官兵,隻是一味地混戰,張獻忠頓時大怒,手起刀落,就將張欣斬於馬前。

聽探馬來報,沈雲英和賈萬乘隻率一百二十名勁卒,竟然前來劫回了沈守備的屍首,不曾折損一人一騎地回了城,張獻忠咆哮如雷:“百來個官兵,就被他們連踹六寨,傳出去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嗎!?”六寨人馬一檢點,發現殺死的和受傷的,十人中倒有五六個,張獻忠怒不可遏,一聲喝令就要把六寨軍官一齊砍了,幸而孫可望再三阻擋,才沒有真的實施。

沈雲英進城後,令緊閉四門,由賈萬乘督兵守城。她回到署中,闔門掛孝舉哀,備了上等棺木,收殮沈守備的屍首,一切井然,無不如儀。

這時張獻忠大軍也被朝廷的援軍殺敗,竄向荊州去了。衡州得以安靜如常,於是衡州百姓都頌孝女沈雲英的功德,湖廣巡撫王聚魁替她具疏上聞。聖諭下來,封雲英為女將軍,承襲父職,但卻被雲英堅決辭去;也是少年英雄的賈萬乘則擢副總兵。

王聚魁還代賈萬乘執柯,向雲英求親。看賈萬乘與沈雲英的姻緣美滿,誰不讚一聲佳偶天成?婚後,雲英夫婦去了昆山,在那裏種梅百本,就此隱居終生。

7、狂犬肉食美妓

荊州州尹馬端敘一見張獻忠領大兵到來,嚇得忙出城迎接。張獻忠進署一坐定,就傳諭馬端敘,讓選美妓進獻,因為他早就聽說荊州多美貌歌妓。

標準版的狗奴才馬端敘親自往楚館秦樓中搜羅,得豔姬十六名送進署內。張獻忠細細打量,隻揀中了兩名,其他十四名分授給部下的將士。張獻忠選中的兩名歌妓,一個名瓊枝,一個喚曼仙,都生得神如秋水臉同芙蓉,那種娉婷嬌姿,的確堪稱花中翹楚。

張獻忠正興致不錯地吩咐備上酒宴,瓊枝卻不肯陪酒,更不肯唱歌,憤然起身把酒杯向張獻忠擲去:“我雖是個妓女,豈肯給殺人如麻的賊人斟酒?!”說罷就往外走,張獻忠在意外中大發其怒:“不識好歹的賤婢,待咱宰了你下酒!”

言猶未了,張獻忠就霍地拔出腰刀來,忽然他卻改變了主意,隻是在瓊枝的粉脖上剁了一刀,頓時鮮血直冒。可瓊枝不僅沒在疼痛中屈服,反而破口大罵:“逆賊,你隻有殺人的本領,可我是不怕死的!任憑你怎樣,我是死也不從賊!”

張獻忠於是打了一聲呼哨,馬上就從他的帳中竄出幾十條金毛的大犬。犬身高三尺,形狀凶惡,吠時聲音響亮。平日裏張獻忠烹啖人肉,吃剩下的都用來喂犬。吃過人肉的金毛大犬,雙眼發赤,齒長出唇外三四寸,一見了生人,就怒眥齧齒,聳身搏噬。張獻忠在酒醉的時候,常常逼無辜抓來的百姓和犬搏鬥,這幾十條惡犬一聽張獻忠的呼哨,能在眨眼間就將一個活生生的青壯年,啃齧得體無完膚,血肉四飛,而張獻忠則看得撫掌大笑。也有的時候,如果掠來的女子不善宣淫,惹得張獻忠不盡興,於是馬上就會把尚還有他體味的那個赤身裸體的女子,推入犬堆中。頃刻間,這個女子就會被這群惡犬食得玉膚雪肉罄淨,隻剩下幾段白骨森森的空架子。

每天張獻忠都把這群他特意畜養的惡犬放在帳前,帳外再列衛士,自昏達旦,以防行刺。果然有一天晚上,一個人進帳行刺,不提防呼地一聲,跳出十幾條猛犬咬住了他的兩腿,行刺者慘叫著倒在地上,衛士紛紛趕來,將他剁為肉泥。

8、何惜萬死弱女殺奸賊

粉頸上鮮血直流卻並沒有在疼痛中屈服的瓊枝隻不過眨眨眼間,一個玉雪琢成的美人就葬身犬腹了。張獻忠轉身向曼仙獰笑道:“怕嗎?”

曼仙忙用翠袖掩著粉臉兒,顫抖著低聲說:“……膽子都驚碎了。”張獻忠聞聽,得意地哈哈大笑:“那你可願意陪酒嗎?”曼仙忙說:“妾得侍奉大王,僥幸萬分,哪還會有什麼不願意?”

張獻忠自然高興,而曼仙又很會哄他高興,尤其是在後帳中,這個殺人魔君被嬈嬈婷婷的美人曼仙更是哄魂飛魄散。雖然生平焚掠奸淫無所不用其極,可謂淫戮半天下,可張獻忠卻從來不曾體會過這樣的溫柔滋味,於是一時間,張獻忠被曼仙迷戀住了,終日在後帳歡飲取樂,七八天不升帳處事。

外麵官軍緊緊圍攻,一個警騎進帳稟白,被打擾了好性致的張獻忠一怒之下竟然割去了他的耳朵。第二個警騎又來入報,張獻忠這次是命左右鑿去他的雙眼。又有一個探子魯莽地進了帳,恰好張獻忠捧爵狂飲,聽說官兵圍城,張獻忠卻向他派出執行刺探任務的警騎怒罵道:“蠢狗,你膽敢來敗我的豪興嗎!?”

結果這個探子被割去了舌頭。不想剛剛坐定,又有兩個探騎入報,張獻忠這次聽也不聽,隻管命左右鑿了一個報者的牙齒,而另一個則被削去鼻頭。這樣不用半天功夫,二十幾名警探,個個削耳剔目,斷指割舌,缺唇折足,折臂鋸胸,隨後的警騎探子嚇得再也不敢進去稟報了。

忽然那一天,張獻忠的那幾十條猙獰惡犬七孔流血,死得一隻也不剩。看樣子,是中了劇毒。張獻忠大怒,把管理豢犬的和守帳的侍兵一齊殺了;同時他自己也事事留神,生怕有人入帳來謀害行刺。

那天,張獻忠出去了一會兒,回到帳中,卻見曼仙正在那裏獨酌。張獻忠笑道:“美人倒很會自己作樂,也不給咱倒上半杯?”曼仙忙盈盈地立起身,斟了個滿杯奉給他,已事事小心生怕遇害的張獻忠一見杯中火光閃閃,不覺有些心疑,就把杯酒一推:“美人,還是你先飲半杯吧。”

這一推,杯子一傾,酒就溢了出來,濺到地麵上一些,頓時地麵上火星四迸。張獻忠馬上大驚:“酒裏怎麼有火?”曼仙機靈地強辨道:“酒燙得過熱了,所以就是這個樣子了。”

張獻忠又是一臉的獰笑向著她:“那麼你就先喝給我看!”曼仙隻好一口呷下,又斟了一杯遞過去,張獻忠才放心地接酒在手,還沒等他飲下,曼仙已是酒毒發作,挨身不住,仆地而倒。

張獻忠不知道曼仙是毒酒發作,趕忙撇了酒杯,俯下去攙曼仙,卻見她口鼻中都流出紫血,而人早已玉殞香銷。張獻忠越發疑惑,喚過一個近侍,令他把壺內的酒喝了,結果也一樣地流血而死。張獻忠這才明白了:“這個賤婢子居然想要謀死咱家,那天毒死愛犬的,不是她又是誰!?”

張獻忠於是喝令一聲醢了,霎時左右亂刀齊下,把一個輕顰淺笑的美人兒,立刻剁得稀巴爛。而張獻忠猶餘怒不息,下令將城中所有歌妓盡行殺了。張獻忠又把州尹馬端敘傳進帳,不由分說,一刀就結果了他的性命,讓這個無恥小人死得其所。

這時官軍在呂大器的率領下已圍住了荊州,眼見得岌岌可危,張獻忠又怒斥左右,為什麼官兵攻城,探子不來稟報。沒一會兒,隨著天崩地塌的一聲巨響,官兵轟倒了城垣,從煙霧迷漫中搶殺進城。

張獻忠忙飛身上馬,不管是自己的人馬還是官兵,隻管奮力揮大刀,殺出一條血路,一口氣奔出了北門。

9、罄竹難書張獻忠荼毒眾生

張獻忠狂奔了一晝夜,背後孫可望等也引敗殘人馬四萬有餘,陸續趕上。喘息一定,就決定根據所在地點,向涪州進發。

涪州一點提防也沒有,冷不丁被張獻忠兼程趕到,兵不血刃地就得了手。涪州尹素知張獻忠凶暴,早嚇得逃了個無影無蹤。

張獻忠又在涪州故技重施地令人懸榜文,招考士人,還附加了一條,凡知書識字卻不來應試者,一例斬首。榜文一出,涪州士人自署外甬道,直至大堂暖閣,都擁塞得滿坑滿穀。張獻忠叫兵士圍住了眾士人,逐一點名,每點一人,即殺一人,從辰至午,殺戳士人共三千七百九十五名。那些應命赴試的涪州士人都是攜著筆硯來的,到被殺時,手裏猶還握筆挾策,其死狀猶覺可慘。

張獻忠又下令,能賦一詩的賞百金,授為進士;能握筆寫字的,立賞五十金。各地士人都不敢去送死,隻有一個貧士,大著膽子獻頌德詩一首,張獻忠果然馬上就賞給百金。一傳一,十傳百,貧士又紛紛爭赴。

張獻忠命士人們,能詩的列在左邊紅旗下,不能作詩的列右邊白旗下,暗遣兵丁在士人背後裝置大炮,轟然一聲,硝焰四射,鉛丸亂飛,那些士人焦頭爛額,斷臂折足,慘呼痛嚎聲震達四野。

張獻忠又命人將將死未死、殘缺不全的士人一齊驅入河中,一時河水為之再次停滯不流。張獻忠殺得士人絕了跡,放心地大笑道:“這些讀書人最是可殺,如若不然,異日青史上不知會給我寫上些什麼!”

張獻忠又捕來美貌女子,奸淫一過,又砍去一足,大腳女子則剁手臂一隻替代,他讓人把許多玉臂和金蓮堆積起來,再次烈焰焚燒。張獻忠還命兵士把鐵杆燒紅了,刺入女子的陰道,他給這種做法取了個名義,叫作“探紅門”。張獻忠又讓人把長木縛在驢子背上,木頂作成圓形,將女子裸縛手腳,把圓木塞進陰中,然後鞭驢飛奔,驢子狂奔起來,圓木震動,由陰道而進胃腸,再透入心肺,最後直從口中穿出,而那個受刑的女子早慘嚎痛號而死。

張獻忠又令人捕捉縉紳,鄉村城鎮,到處搜捕,凡致任的文官武職兼富室世家,不論老少,一個個繩穿索縛,老年的燃火燒須,挖去兩眼;年輕的焚去頭發,割下睾丸,且不準呼痛,稍一呻吟,就要從身上割下一塊肉來,塞在呻吟者的口裏。

張獻忠這樣地慘戮淫惡,不過幾個月,涪、瀘各地的百姓就幾無活口,而道早無行人,室中更無炊煙。張獻忠見沒處找百姓發泄,就離了涪州,又仍回了川中。

在成都的張獻忠又大殺紳士和平民,兩川之地,數千裏無人煙。同時張獻忠以“西王”之稱,改元大順,封孫可望為大元帥,總督兵馬;封劉文秀撫南將軍,李鎮國西安將軍,文能奇為征北將軍,溫目讓為總兵官;又命偽宰相嚴錫命撰文祭天。

到了那一天,張獻忠親自登壇,主持唱禮的嚴錫命見他南麵而立,就說祭天應北麵行禮。張獻忠不理不睬,嚴錫命就高聲喝道:“請西王北麵行禮!”這下子可惹惱了張獻忠,他怒叱武士扭嚴錫命下壇,刖去了雙足,然後依舊讓雙腿鮮血淋漓的嚴錫命上壇讀祭文。

讀畢,倔強的嚴錫命又喝行禮,張獻忠長揖不拜。嚴錫命又喝道:“大禮須三跪九叩首。”張獻忠不聽,嚴錫命又高聲喝跪,惹得張獻忠又大怒起來,拔出佩劍就要殺,孫可望諫道:“今天是大王祭天吉期,不應殺人,還是逐他出去吧!”張獻忠於是喝令將嚴錫命亂棒打出。

被逐的嚴錫命不由得仰天大笑,他因為不得已接受了張獻忠的偽職,所以事事和他唱反調,故意激怒他。但嚴錫命的雙足已經刖去股骨,他隻能伏在地上,一步一爬地回家去了。在嚴錫命經過的一路上,留下了一道粗粗的異常清晰刺目的血軌跡。

張獻忠祭壇畢,乘車還署,路上碰見一個粉琢般的小孩,張獻忠不覺非常喜愛,就令左右抱回署中。在署中,張獻忠把小孩的衣服脫去,露出雪花似的一身嫩肉,張獻忠越看越愛,就讓親隨去找來一名琢花匠人,命他用火烙,將那小孩的遍身,烙作卐字紋,並賜名錦孩兒。

誰知烙不到一半,早慘嚎厲哭得嗓子都啞了的錦孩兒就被活活地炙死了,一個活蹦亂跳的鮮活漂亮可愛的小生命就這樣成了一具冰冷的僵屍。張獻忠萬分心疼,但他絕不會自責,而是理直氣壯地遷怒匠人技藝低劣。並且馬上張獻忠就命人把這個倒黴的匠人擲進爐中,也活活地炙死,名義是替錦孩兒報仇。不想這個小孩原來是偽總兵溫自讓的幼子,一聽說愛子被張獻忠活活灼死,他咬牙切齒地痛哭一場,恨恨地領了所部六千兵馬,悄悄投到關外去了,為的是引清兵複仇。

張獻忠又下令大肆搜捕兩川太醫,共得七百四十四人,他讓人鑄成了銅人百個,銅人遍體都點有穴道。然後外置布幕,召太醫按穴下針,如其刺錯了穴道,針不得入,張獻忠就將針反過來刺那個太醫自己,任其慘叫著遍身流血,張獻忠則笑著說出理由,這叫給銅人出氣。

10、君主痛泣朝臣無鬥誌

明廷中的諸臣在闖兵未圍京城以前,已半年多沒有領著俸金,那些手握重權的大臣們平日賣官鬻爵,就是十年沒有俸金也不妨事,隻是苦了一些清水衙門裏的閑職官吏,如翰林院、大理寺、光祿寺、工部、戶部、員外郎中、給事中、禦史、兵部、禮部等屬員。

那些皇親大臣們是裝窮,而這許多官員卻是真窮。又值亂世,京中米珠薪桂,沒有官俸,又不能不吃喝,各官員隻好典衣質物,暫為糊口。有幾個最貧困的官吏,連朝衣也沒有第二件;而留著上朝穿的,已破蔽得不能典賣。窮困讓家中的婢仆多已走散,甚至看門執閽的小僮都用不起。最苦的是未帶眷屬的官吏,尤其是翰林院,職使本來清苦,所得的俸金不敷用度,所以不敢摯眷,寓中不過一個老仆,或是小僮,日間烹茗執炊,晚上司爨鋪床;如今饔餐不濟,僮仆們多是勢利小人,富貴時自然前呼後擁,落魄卻怎能肯伴主受苦,早逃之夭夭了。那一班窮苦翰林,上朝時穿著官冠,儼然一個太史公,一退了朝,卸去官服,露出裏麵敝破的短衣,執爨擔水,劈柴煮茗,都是自己動手。又有幾個翰林實在窮極了,甚至到街上測字看相賺幾個錢。不會測字的就替寺院裏的和尚抄錄經典,借此弄口飯吃。

在這樣的背景裏,朝臣們朝聚暮散,把上朝視作到卯,每天五更,循例入朝排班,一經退班,就各人去幹各人的事了。而那些屍位素餐的大權臣身雖在朝,心裏早已暗自打算怎麼樣能讓腳底下抹上最光滑的油,以便能脫身得最快。而範景文、邱喻等幾個朝廷重臣,這時雖然赤膽忠心地為國設謀,卻也一籌莫展。至於崇禎帝所信任的中官內宦曹化淳、王之心、王則堯等,則幹脆晝夜在那裏密議如何獻城。

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的三月十六日,李自成攻打平則、西直、德化、彰儀等城門,炮聲震天,徹夜不絕。

“賊兵眾多,城內守備空虛,區區京城,隻怕朝不保夕了。”說罷,崇禎帝潸然淚下,周皇後也涕泣不止,袁貴妃在一旁更是哭得嗚咽淒楚,侍立的宮女們也一齊痛哭起來,連那些內侍太監也不住地掩淚。崇禎帝忽然收淚向宮女內侍們說:“你們事朕有年,今日大難臨頭,朕不忍你們同歸於盡。快各人去收拾收拾,趕緊逃生去吧!”

內侍和太監們大半是曹化淳和王則堯的羽黨,一聽這話,爭先搶後地各人去收拾了些金銀細軟,一哄而散出宮去。但宮女們卻不肯離去,她們跪下齊聲說道:“奴婢們蒙陛下和娘娘的厚恩,情願患難相隨,雖死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