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位在公元1644年5月稱帝,到公元1655年5月僅僅不過一年就落入了清軍手中成為俘虜的弘光帝朱由崧算是為大明畫上了句號,至如魯、唐、桂三王,僻處偏隅,萬不足以與滿清抗衡,所以全明宗室至此就算是了結了。
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在處理被捉來的南明皇帝朱由崧時,考慮到朝中明廷降臣極多,且自己從前為大明屬國,現在居然高坐堂皇地提訊明天子,於情於理,似乎都太容易出事端,於是就授意大學士希福剛林轉知刑部大臣,把弘光帝監禁起來。
到第二年的一天早朝,刑部大臣忽然上奏:南朝皇帝於頭一天的夜裏三更急病而死。於是攝政王多爾袞代順治帝下了上諭,命用王侯禮從豐殮葬這位弘光帝,讓這位被他幹淨漂亮地暗殺的南明皇帝死得其所;同時又諭知明朝故臣如欲致祭,準其如儀,以盡君臣之誼。
多爾袞的狡詐處在此舉中有著最佳的體現,既可借之收服人心,也可借此察視這群明降臣對於故國的心理。果然明舊臣如洪承疇等人,三三兩兩地到弘光帝靈前去叩首致祭,有的甚至放聲痛哭。得了左右密報的多爾袞從此對於這班明廷降來的漢臣,無論其怎樣的忠誠,怎麼的效力,終是難去那大大的疑心,因此明降臣大半死於非命,得善終的沒有幾人。
3、董小宛
在江南如皋,有一個仗義疏財家資又豪富堪敵國的才子冒辟疆,不論萍水相逢,還是聞名急難相投,無不有求必應。一時間,才子冒辟疆結交遍天下,朝中親王大臣都折節下交,就是古時的孟嚐君,想也不過如是。
而冒辟疆不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閨中那多多的姬妾也是個個絕色,其時吳中的顧秋波、李蕙蘭、馬湘君,還那位董小宛,被並稱為四大美人花中魁首。她們都愛慕這位風流才子,先後委身相事,於是羨慕冒公子者有之,妒忌冒辟疆的也同樣著實不少。
到了崇禎帝殉國,弘光帝南京嗣位,馬士英當國,就矯旨要冒辟疆助餉。冒辟疆正痛於明社稷的淪亡,立捐三百萬金。馬士英見冒辟疆這樣慷慨,就又指名強索他家中的美人李蕙蘭;當然他不能太直接,就說想與李美人一晤,以慰自己為國重振而日夜操勞的辛苦。冒辟疆隻得把李蕙蘭送去,不想李蕙蘭竟在途中投河自盡。馬士英又心疼又惱怒,於是又遣使來索董小宛。
這時冒辟疆的四個美姬,顧秋波已病卒,而當年崇禎帝猶未殉國,為助師逐滅入江南的秦賊,富甲天下美姬盈室的冒辟疆不僅捐五十萬以助官軍餉,且還慷慨豪爽地把他豔麗的歌姬馬湘君,送給了召各鎮兵剿賊、豔羨馬湘君已久的江南撫台祁揚名。
結果感動了祁撫台,為玉人一償久仰之苦。祁揚名把對冒辟疆的感激化成了行動,飛檄各鎮,調齊人馬,一晝夜奪回二十四寨。秦賊敗走湖北,江西九江就這樣有賴冒公子保全了。現在冒公子全部的最愛都就是這一個董小宛了,再也舍不得,於是四處找門路,幸得才子冒辟疆多財廣交,終算保住了董小宛。可這一場禍事雖然銷滅,但冒辟疆也就此家道中落了。
冒公子卻並不後悔,為了一個愛姬,幾乎傾家蕩產。在豫王多鐸兵下江南時,冒辟疆已是門可羅雀,本來棟宇連雲樓閣巍峨的冒家早把巨廈盡行典賣。不過冒辟疆家資雖不豐,但他濟困扶危的豪俠氣卻並不因此而改變,他仍是竭盡全力幫助有困難的人。
冒辟疆和董小宛遷居到一幢名喚水繪榭的別墅裏,榭後有一座花園,建築得精致異常。美人才子優遊林泉,逍遙自在地過著閑適又快樂的光陰。
豫王多鐸兵定江南,聽說吳中美女極多,就心癢難耐,也想搜羅幾個進京供自己受用。於是派人四下尋找,冒辟疆就這樣走進了人生的低穀。
多鐸不便以親王身份去強占良家婦女,為聲名雅計,適巧太湖巢匪作亂,多鐸就空張大口,含血噴人地說冒辟疆家私藏巢匪,於是令官軍往水繪榭去搜捕。
一向仗義結交遍天下的冒辟疆早得了署中書吏的飛報,於是冒辟疆星夜逃到通州,而他留下的眷屬和僅有的一點家產卻被豫王搜捕盡去。
到了冒辟疆知道豫王為奪他的愛姬董小宛而無故陷他罪名,就匆匆趕去想法營救愛人時,豫王早奉詔進京,已一葉輕舟載了美人北去了;調洪承疇來督理兩江。冒辟疆於是再日夜兼程進京,好在都中士大夫半多是他的故交,當即寫成訴狀,赴刑部控豫王霸占有夫之婦。
刑部大臣冷僧機忙私下報知與他有郎舅關係的多鐸,多鐸也見漢禦史趙穀臣上疏劾奏,知道這姓冒的有些來曆,心裏膽寒,於是就想出一條惡計,把那董小宛載入氈車,乘夜獻進宮中。果然董小宛進宮的消息直氣得冒辟疆目瞪口呆,因為這樣一來,什麼訴狀劾奏都是不中用的了,他隻好垂頭喪氣又一文不名地南歸了。
其時朝中的攝政王多爾袞剛剛薨逝,順治帝親了政。這一年已十六歲的順治帝由皇太後指婚,冊立科爾沁克圖親王的女兒董祿氏為皇後。大婚不到一月,皇帝和皇後就反目了幾回。正這時,順治帝見了豫王進獻的這個芳姿秀媚豔美驚心的大美人董小宛,頓時喜出望外。
順治帝弄不明白董小宛何以眉鎖春山,晝夜常啼哭。可她玉容雖日漸憔悴,卻不減嬌豔,令順治帝仍然欲舍不能,但也欲愛不成。
就這樣,開始的時候董小宛拚死拒絕皇帝臨幸,忽然那一天在順治帝又如以往那樣癡情地看望她時,董小宛卻笑臉承迎。順治帝在召幸董小宛的次日便封她為董鄂妃;同時還令賜才子冒辟疆幾多金,這樣冒公子雖然沒有往日的巨富,卻也可保後半生的衣食無憂。可憐的癡情女子董小宛終於用自己的特別方式,報答了她心儀的愛人才子冒辟疆。
皇後董祿氏見順治帝專寵董小宛,以至寸步不離;而對自己則棄如敝履,於是就去皇太後那裏告了一大狀,說什麼皇帝年輕,迷戀漢女,荒廢朝政。
在攝政王多爾袞薨逝後就遷居回皇宮的皇太後聽了自然大怒,立刻召順治帝進宮,當麵訓責了一頓。
順治帝諾諾退去後,太後又把董小宛召到跟前,細細一打量,冷笑道:“好一個狐媚子,你是哪裏來的妖妓,膽敢擾亂宮禁狐媚皇帝?”
董小宛雖然也被這位順治皇帝的十分多情而感動了芳心,但她的最後順服是源於想替冒公子討公道和保全衣食性命、非得皇帝的歡心不可的想法。如今有了這麼好的陳述機會,原拚著一死的董小宛就把豫王強占良家婦女並私獻進宮的經過朗聲說了一遍。
太後越發憤怒,於豫王私進漢女迷惑皇上這一點上。太後於是下懿旨,在把豫王多鐸宣進宮痛罵一頓的同時,也傳諭將董鄂妃送往玉皇宮去,永遠不得召幸。
4、禁錮
玉泉宮是一所在西山的清淨冷宮。董小宛在這冷僻的所在,隻影單形,淒涼萬分。轉念起自己的身世,不覺悲從中來,她本是名門閨秀,先不幸墮落到了做歌妓,後幸得冒公子多情,拯救出火坑,正期望相偕白首,中道又逢魔障,身入陷阱,及至遇見了這位多情的皇帝,位晉貴妃,萬不料卻也不能讓她一個弱女子此生,得安享到老。
做了皇帝還不能庇護一個妃子,無怪乎冒公子不能保全愛姬了。這個想法在董小宛腦子裏轉來轉去,轉到最後就讓獨自一人的她有了紅顏薄命所遇皆非之感。漸漸地,董小宛感覺紅塵可厭,心鏡漸空洞,終日也不和侍候她的宮人侍女說一句話。
5、紅塵夢闌焚山斷癡情
順治帝聽說太後把董小宛幽禁於玉泉宮裏,異常懊喪萬般痛苦。用不多久,這種心情就把順治帝折磨得終日笑一會歎一會,神誌混亂。那天晚上,明月當空,大地如晝,順治帝悄悄帶了兩名小太監,跑到西山玉泉宮去。見了董小宛,兩人也不悲哭也不多敘談,隻管相對著癡笑了一會兒。
半晌,董小宛悠悠然說道:“人生萬事皆空,你我何必來世上一回,空來世上受苦一回!”順治帝一聽,深思了一下,也撫掌大笑道:“好,好!”
順治帝出宮下山後,猶隱隱聽得董小宛在山上嬌聲叫道:“陛下有心,五台山上再行相見。”
侍從的兩名小太監感覺其中不妙,生怕自己落什麼責任被追究,就忙忙地將這事報知了皇太後。太後恐皇上因董小宛而想癡了,就秘密吩咐內監到玉泉宮去放了一把火,連董小宛並許多宮人侍嬪一齊燒死在西山上。
玉泉宮被焚、董小宛燒死的消息傳到順治帝的耳中後,他隻是呆呆地發了半天呆,然後拍手大笑道:“好,好!”從此就不言不語,也不進飲食。皇太後急急地來看,順治帝還是個呆呆地不開口,依舊撫掌笑道:“好,好!”
皇太後沒奈何,隻得命宮監等小心伏侍,自己也覺得對於董鄂妃,有點太過了。皇太後平日一遇到事就想起攝政王多爾袞,可現在他已經死了。於是“可以商量事兒的人”這一點,就讓皇太後想到了大學士洪承疇。當初正是因為那位攝政王拈酸,所以遠調洪承疇出督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