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駐資州
資州建春門(正東門)內外,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從建春門到湘園一路,所有店鋪大門緊閉,街上看不到任何閑雜人等,隻有全副武裝的巡防營清兵。
知府羅文山身穿嶄新的官服,站在建春門城樓上,眯縫著眼睛眺望城外東大路,滿臉焦急,但又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按理說,欽差大人駕到,他應該去城外十裏長亭迎候。但這個欽差大人作風有點不一樣,早早派人前來告知,不許搞迎接儀式,甚至不許知府在城門出現。盡管如此,羅文山還是決定到建春門去等候,希望能暗中目睹一下欽差大人儀仗的風采。
一名清兵飛奔而來,羅文山急忙走下城樓。清兵來到羅文山麵前,喘著粗氣稟報:“欽差大人到了!”羅文山點點頭,手一揮,報信清兵走到城門口低頭站定。羅文山朝身邊一名清兵的屁股踢了一腳,清清嗓子喊道:“你們聽好了,都給我精神些!”說完,羅文山悄悄走到城門角落,像做了錯事的小孩子一樣,站在那裏一聲不吭。
不久,東大路上旌旗招展,全副武裝的新軍兩人一列,排成整齊的隊伍出現在眾人眼裏。領隊的是標統劉雲鳳,身材魁梧,國字臉,神情冷峻,氣宇軒昂。到了建春門,劉雲鳳沒有停下,策馬繼續往前走。一名清兵在前領路,整支新軍隊伍從建春門下魚貫而入,直奔城裏的鼓樓壩廣場。
新軍隊伍中間,是一台八乘大轎,裏麵坐著的,是欽差大人端方。大轎前麵,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彪形大漢騎在馬上,眼睛不住地四下觀察著。大漢是端方的貼身護衛寶廷,武藝高強,擅使一把20多斤的厚背砍刀,平時刀不離身,睡覺時都把刀放在床邊。盡管端方給他配了一把手槍,但寶廷幾乎沒用過那洋玩意兒。
大轎兩側,是端方的護衛隊。大轎後麵,是端方護衛隊隊官張春生。張春生一張俊朗的臉上,透著蓬勃的朝氣,不僅是因為年輕,更多的是因為如此年輕就受到重用而由內到外散發出的自信和優越感。
看到建春門越來越近,張春生的心逐漸激動起來。4年前,他就是從這個城門走出來的。沒想到,4年後,他又回來了。當然,物是人非,4年前那個稚氣未脫的鄉土少年,如今已成為新軍中的佼佼者,一個前途無量的少壯軍官。
張春生的身後,是一長溜挑著箱子的民夫。那些箱子裏裝的是端方的私人物品。不是金銀財寶,而是端方辛辛苦苦收藏的書畫金石。端方和其他大臣不同,他醉心於古玩收藏,也喜歡藏書,且收藏頗豐,精品甚多。端方在金石方麵的學識相當深厚,在金石學界享有極高的聲望。
坐在八乘大轎中的端方,此時可沒有心思顧及身後的那些寶貝。他神情嚴峻,手裏拿著最愛的紫砂茶杯,思緒萬千。從接到命令從武漢出發到現在,一路行來,已有兩個多月了。在這兩個多月裏,局勢的迅速發展讓人始料不及。
這一切,還得從幾個月前的四川保路風潮說起。
1911年5月18日,一直坐著冷板凳的端方被委任為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正是這兩條鐵路,讓清廷陷入一場巨大的危機中。歐美列強進入中國後,修建鐵路,成了列強攫取中國財富的一個便捷手段。中國人意識到了由列強修建鐵路帶來的巨大災難,要求清廷收回鐵路修築權的呼聲日益高漲。
1903年9月,清廷允許招商局集商股成立鐵路、礦務、工藝、農務等公司。此後,各省鐵路公司陸續成立,商辦鐵路開始興建。同年,四川新任總督錫良,在川人的強烈要求下,向光緒奏請自辦川漢鐵路,光緒欣然同意。次年,四川成立川漢鐵路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沒有外資的省級官辦鐵路公司。
為了不讓川漢鐵路的修築權落在列強手裏,川人采用征集“民股”的辦法,由地方政府在稅收項下附加租股、米捐股、鹽捐股、房捐股等,籌集築路的資金。經過幾年籌集,不僅紳商、地主成了股東,一些農民也握有股票。
川漢鐵路公司成立後,粵漢鐵路開始修築,川漢鐵路從湖北宜昌到四川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的一段已動工。湖南、湖北、廣東3省紳商看到川漢鐵路主權被成功收回,也借鑒四川的做法,收回了粵漢鐵路的修築主權。
川漢、粵漢鐵路是溝通中國南北和深入內地的兩條重要幹線,這塊肥肉被中國人收回,讓歐美列強很不心甘。為搶奪鐵路修築權,列強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要求清廷償還在上海橡膠股票風暴中的借款,否則就以獲取鐵路修築權為交換條件。這一狠招,把本來就財政困難的清廷逼上了一條絕路。
上海橡膠股票風暴,是中國證券業早期的一次巨大股災,也是一場著名的金融風暴。1903年,英國猶太裔商人大班·麥邊旗下的麥邊輪船公司破產,麥邊決定在上海空手套白狼撈回損失。針對上海灘投資者不懂股票又瘋狂的賭博心理,麥邊利用當時新鮮又熱門的橡膠概念,精心構築了一起騙局。
麥邊注冊成立了上海藍格誌拓植公司這家皮包公司,佯稱公司在東南亞和澳洲熱帶雨林擁有橡膠園,開始推銷橡膠股票。經過炒作,橡膠股價直線攀升,引來無數人追捧。1910年7月,麥邊等人在橡膠股票漲到無法再漲時,將所有股票盡數拋出,然後帶著騙來的2000多萬兩白銀,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消息傳來,橡膠股票變得一文不值。傾家蕩產的投資者被迫跳江、跳樓、服毒自殺的,將近100人。事態發展嚴重,清廷不得不向列強借款平息這場風暴。
好不容易平息了上海橡膠股票風暴,還沒喘過氣來的清廷又被列強上門逼債。其實,歐美列強給清廷出的是一道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更不是問答題。既然是選擇題,就限製了選擇條件,隻能從給出的備選答案中選擇。
正如人在麵臨艱難選擇時,總是要選擇利多害少的答案一樣,國庫空空的清廷最終選擇了可以進行交換的條件——把鐵路修築權讓給列強。1911年5月9日,清廷責任內閣頒發“上諭”,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布各省原已準交商辦的鐵路幹線,一律收歸國有。
5月18日,清廷任命端方為督辦粵漢、川漢鐵路大臣,要他去強行接收湖南、湖北、廣東、四川4省的商辦鐵路公司。5月20日,郵傳部大臣盛宣懷同英、美、德、法4國銀行團簽訂600萬英鎊的《湖北湖南兩省境內粵漢鐵路、湖北境內川漢鐵路借款合同》,把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的修築權賣給列強,而且還要以湖南、湖北兩省的鹽稅厘金作為抵押。
清廷“鐵路國有”的政策一出,湖南、湖北、廣東的保路風潮連成一片,聲勢浩大。最終把事情鬧大並導致一係列流血衝突事件的,還是四川。
1911年6月1日,盛宣懷和端方聯名向四川總督王人文發電,告以郵傳部決定的川漢鐵路股款處理辦法:對川漢鐵路公司已用的款項和公司現存的款項,由清廷一律換發給國家鐵路股票,概不退還現款。意思就是說,清廷不但要把鐵路修築權收回來,還要把此前川人的集資款收歸國有。
王人文知道,如果這個電文被公開,勢必導致全省大亂,因為誰也不願意接受這麼一個血本無歸的結果。王人文私自做主,把電文強行壓下不宣。沒想到,6月7日,盛宣懷、端方又直接發電文給川漢鐵路公司駐宜昌總理李稷勳,詢問其是否見到此前發給王人文的電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的李稷勳,立即致電成都總公司要求查看電文,總公司轉而詢問總督府,王人文隻得將電文抄示給公司。
此事被成都報紙《蜀報》主編鄧孝可得知後,鄧孝可在《蜀報》上將電文公開刊發,四川全省輿論頓時一片嘩然。四川谘議局議長蒲殿俊和副議長羅綸,以谘議局和鐵路公司的名義分呈王人文代奏,請求清廷收回成命。清廷拒絕四川紳民的請願,仍堅持鐵路國有的政策。
川人絕望了。6月16日,鐵路公司舉行緊急會議,決定馬上組織保路同誌會,第二天就宣布成立。成都嶽府街北端大院,原來是四川提督嶽鍾琪的府邸,嶽鍾琪後人將宅院賣給了川漢鐵路總公司。6月17日,成都嶽府街,保路同誌會正式成立,蒲殿俊任會長,羅綸任副會長。全川142個州縣的各界人士都投身到保路運動中,不到10天就發展到10萬會員。
保路同誌會由羅綸領銜,聯合紳民2400餘人簽注批駁川漢、粵漢鐵路借款合同。清廷不僅不接受川人的請願,反而把王人文革職,另派趙爾豐接任總督。8月24日,保路同誌會再次在嶽府街召開川路股東全體大會,罷市、罷課遍及全川。
越鬧越大的四川保路風潮,使清廷感到了巨大的危機,飭令趙爾豐彈壓川人,趙爾豐開始部署鎮壓計劃。9月7日上午,趙爾豐派人給蒲殿俊、羅綸等人傳信,說郵傳部針對四川的保路運動回電了,請他們去總督府看電文,並商討有關事宜。蒲殿俊、羅綸等9人剛進總督府,就被趙爾豐下令拘捕。
消息傳開後,大家奔走相告,數萬人到總督府門前請願,要求放人。趙爾豐不但不放人,反而下令軍警開槍。一時間,槍彈如雨,哭喊聲震天,當場打死30多人,打傷數百人。這就是保路運動中,震驚全國的“成都血案”。
在鎮壓請願的同時,趙爾豐還下令成都全城戒嚴,城門緊閉,城牆上重兵把守,封鎖郵電交通。整個成都城成了一個孤島。趙爾豐自以為如此一來,就能將事態逐漸鎮壓下去。但他沒想到的是,危急關頭,革命黨人站了出來。
四川的保路風潮,從最開始,革命黨人就意識到了裏麵潛藏著的巨大機遇。每一次運動波瀾,都有革命黨人暗中推波助力。趙爾豐封城後,如何把成都發生的巨變和血案的消息傳出去?
當晚,在成都任教的革命黨人龍建偉趁著夜幕,悄悄來到城牆邊。看到巡邏的清兵走遠後,他爬上城牆,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繩索,綁住城牆上的城垛,沿著繩索縋到城外,一路狂奔到錦江江畔的九眼橋農事試驗農場。
那裏,革命黨人曹篤、朱國琛正在焦急地等待城裏的消息。龍建偉把城裏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兩人,兩人非常著急。3人的意見是一致的,就是盡快將被封鎖的真相迅速告知天下、鼓動各州縣群起抵抗。
但是,怎樣將真相迅速地告知省內各地呢?龍建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木片代替電報、信件,從錦江發水電報!3人找來木板,鋸成數百塊木牌,上寫“趙爾豐先捕蒲羅,後剿四川,各地同誌速起自保自救”字樣。為防止木牌上的字跡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而模糊或被消掉,3人將木牌塗上桐油,確保字跡安全無恙。
各地接到水電報後,成都血案的消息很快傳遍沿江各州縣,保路同誌軍紛紛揭竿而起,僅宜賓縣就有數萬人,並有一部分向成都進軍。消息傳到革命黨人、華陽袍哥會首領秦載賡耳裏,當晚,秦載賡聚眾千餘人,在華陽中興場誓師起義,冒著滂沱大雨向成都進軍。第二天早上,華陽同誌軍抵達成都東門外,與清軍在牛市口、大麵鋪等地展開戰鬥。
9日,成都周邊的溫江、郫縣、邛崍、金堂、廣漢等10多個縣州的同誌軍隊伍雲集成都城下,與守城清軍激戰。離成都較遠的三台、峨邊、井研以及屏山等州縣的同誌軍也急奔而來。一時之間,攻打成都的同誌軍達20多萬人,與清軍作戰不下數百次。
為盡快平息四川的失控局勢,清廷趕緊下令革除趙爾豐的四川總督職務,委任端方為欽差大臣,進川署理四川事務。端方接令後,率湖北新軍第八鎮第十六協第31標及32標一部2000餘人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