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在朋友間看到的關係破裂和分道揚鑣,很幸運的,沒有在這三個朋友間發生。他們有過爭執,但是很快就和好了。雖然最後三個人分別走上了不同的事業道路,但是他們的友誼從未改變過。
這個故事最後還以更加美滿的方式結束。在經曆數年的低調交往之後,安吉拉終於接受了卡恩斯的求婚。他們於7394年結婚,皇室家庭參加了他們的婚禮。這對夫婦還擔任了小皇女克洛迪雅的教父和教母。
(奧丁皇家學院)
主持人:“威廉敏娜和安吉拉·格爾西亞當年住過的寢室,現在還是作為學生宿舍被使用。不過從門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金黃色的銅製銘牌,寫著‘威廉敏娜一世,7375--7377’,這是女王住在這裏的年份。”
美好的校園生活是威廉敏娜宮廷生活裏的一道靚麗的色彩。從她的日記和回憶錄也可以看出來,她總是期盼著離開皇宮回到學校,即使繁重的課業和嚴格的考試也讓她欣然接受。而宮廷裏枯燥的社交和冷漠的人情關係,則讓這個才十歲的小女孩疲於應付。
但是同時,她又期待著周末放學回家,能見到漢斯博格。這種矛盾的心理讓她一度十分苦惱。不過也從此可以看出來,孩子對秘書官深刻的依賴之情。
奧丁學院校長:“她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她進入學校的時候,被分到B班,但是在下一個學習,她就順利進入了A班,並且一直名列前茅。她參加了網球社、模型社和天文社,但是對類似姐妹會等社交性質比較強的社團,她並無興趣。”
主持人:“那時候姐妹會的會長是安娜貝爾吧?”
校長:“是的,安娜貝爾在高級部,威廉敏娜在初級部。”
主持人:“這是否可以說她們那個時候就有矛盾了?”
校長:“這不大看得出來。表麵上看來,沒有什麼她們不和的記載,不過她們的生活的確沒有什麼交集。”
主持人:“一個是王儲的繼承人,一個是末尾的遠離皇位的小公主。”
校長:“是的。”
貌合神離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常態,丈夫和妻子,兄弟和姐妹。威廉敏娜既然已經回到了宮廷,那麼她也該迅速學會這一方式。而且漢斯博格想必也在這方麵幫助和教導她許多。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威廉敏娜和安娜貝爾的關係一直說不上和睦,主要是根據威廉敏娜母親的背影。瑞貝卡王妃在婚前就是一名民主人士。在離婚後,她又再度回到民主陣營,並且主張立憲。
在民黨的這個提議破天荒地得到了亞曆山大皇帝的重視,從而不但引起了保守人士的反對,還讓引起了王儲一家的恐慌。
主持人:“立憲的呼聲從那個時候起愈演愈烈。海因裏希皇子一家都是堅定的保守人士,堅持皇權的完整。他們並不高興被扣上獨裁的帽子,也更不樂意看到,因為瑞貝卡王妃的關係,讓民主黨人士對威廉敏娜持有特殊的好感。”
威廉敏娜猛然發現自己就像一個英雄的孩子一樣受到了關注,並且被寄予了深厚的期許。人們都在觀察著她,猜測她會如何選擇自己的政治立場。這對一個才十二歲的女孩來說,未免有點過於沉重了。
皇家博物館顧問:“這本是威廉敏娜沒有預料到的變故。她本來隻是回到奧丁,讀完大學,然後回到自己的封地羅克斯頓,安穩地做一個女公爵。這也是她本來應該走的人生道路。但是政治改革把她牽連了進去,讓她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從威廉敏娜的回憶錄裏,我們可以看到她對這段往事的總結。那個時候的她並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並且還認為自己隻要堅持下去,就不會受到影響。她依舊期待著成年後回到羅克斯頓領地生活,並且認為,隻要有漢斯博格陪伴在她身邊,那麼她就無所畏懼。
漢斯博格夫人:“他有時候會說到當年的事,用來教育孩子們堅強和冷靜,並且隨時保持一顆平常心。事實上,他自己在那個時候已經考慮到政權交替的可能性。不過他始終非常保護威廉敏娜,希望她能有一個比較單純的童年。”
7377年的瘟疫事件終於將一直不得皇帝歡心的王儲推下了寶座,安娜貝爾被立為新王儲。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威廉敏娜尷尬的處境,甚至,因為安娜貝爾的年輕和野心勃勃,更讓她被當作了敵人對待。
也就是這個時候,一個新的名字出現在了威廉敏娜的日記裏。
他就是阿爾伯特·馮·塞勒伯格。
—明天同一時間,請繼續收看《威廉敏娜時代》下—
《威廉敏娜時代—情感之路》下
阿爾伯特·馮·塞勒伯格出身軍人世家,他的祖祖輩輩自奧森博格王朝開國起,就是帝國元帥,掌握重兵。
塞勒伯格是一個威望深厚的家族。他們家訓嚴格,每一輩人都傑出優秀。掌握軍權讓這個家族始終處於政治漩渦最深處,這也是阿爾伯特和威廉敏娜合作的開端。
皇家博物館顧問:“威廉敏娜的日記裏在7377年,隻有一篇提到過阿爾伯特,那也是他第一次出現在威廉敏娜的日記裏。不過很顯然阿爾伯特並沒有給她留下很好的印象。她把他成為‘那個自大又裝模作樣的家夥’,‘他穿得就像一隻孔雀一樣,並且裝出高傲的樣子。他不過是個跟在A(指安娜貝爾)身後獻殷勤的小醜’。”
主持人(笑):“聽起來像是孩子間的置氣。”
顧問:“是的。說的應該是安娜貝爾受封王儲的儀式。那個時候安娜貝爾的父母已經有了和塞勒伯格家族聯姻的意圖。雖然塞勒伯格對此並不感興趣,但是在表麵上還是奉承著王儲的。”
主持人:“那下一次提到阿爾伯特是在什麼時候?”
顧問:“那已經是六年之後了。”
主持人:“隔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呢。”
顧問:“是的,而且威廉敏娜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寫日記。”
主持人:“是因為漢斯博格被從她身邊調走吧。”
顧問:“是的。她的回憶錄裏補充了關於這個事件的回憶。那一章充滿了悲憤和憂傷,還有不舍與眷戀。她寫著:‘那種感覺,就好像和另外一個自己分離一樣,讓我至今回憶起來,都覺得痛徹心扉。我曾為此多日失眠,削瘦體弱,萬分痛苦。但是同時我也深刻地明白,從此刻起,我就得孤身奮鬥。我必須勇敢堅強起來,來麵對我的命運’。”
主持人:“讀了讓人覺得非常辛酸。她那時候十二歲吧。”
顧問:“是的,而且剛剛失去了她的庇護者亞曆山大陛下。”
銀河帝國7378年1月13日,亞曆山大皇帝去世,安娜貝爾即位為女王。
作為一名算不上友好的堂姐,安娜貝爾掌權不久,就開始了對威廉敏娜的控製。她派人嚴密監視她,將她和宮外的民主派人士隔絕開來,然後削弱她身邊的勢力——她將漢斯博格從她身邊調開了。
失去身邊最親近的人讓威廉敏娜迅速成長起來。她此刻才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其實掌握著怎樣的力量,又對安娜貝爾有怎樣的威脅。她變得更加低調而沉默,更加隱忍內斂。
與此同時,對於離開長久以來嗬護於羽翼下的女孩而卻前線的漢斯博格,分別也是痛苦的。
漢斯博格夫人:“他在他的回憶錄裏也詳細地記錄過這次分別。他就像一個操心的父親一樣擔憂和痛苦,無法放心把那麼小的孩子獨自留在宮廷裏。但是他又是無能為力的,並且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內疚懊悔。從這裏不難看出來,他已經把威廉敏娜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一樣,感情上已經和她緊密聯係在一起了。我們總說,威廉敏娜對他在精神上非常依賴,但是很顯然的,這個依賴是雙方的,他也同樣依賴她。”
主持人:“他在回憶錄裏曾寫過‘假如我沒有離開’,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個假設寫完,是吧?”
漢斯博格夫人:“是的,他沒有寫完。或許因為他也知道這是個沒有可能的假設。假如他沒有離開,那我得說,或許真的很多事都會不同。”
漢斯博格離開了宮廷,前往前線,進入邊境巡邏隊,開始了艱苦的六年軍旅生涯。而威廉敏娜則在這六年了努力地成長著,並且期待著重逢的那天。
故事如果照這條線發展下去,那會成為另外一個感人的故事。但是命運的女神調轉了車頭。
(影像資料:記者包圍下的史丹福子爵,以及媒體前冷酷和尷尬的女王)
7384年的“紅堡事件”至今仍是眾人熟悉的連環凶殺案。安娜貝爾女王的信用經曆此事終於跌到穀底。常年來的專政獨權、貪汙以及腐敗,安娜貝爾王朝的內部早已經中空。革新和立憲的呼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這個時候,威廉敏娜的時機到來了。
阿爾伯特的名字再次出現在了威廉敏娜的日記裏。那天的日記非常地簡短:“塞勒伯格少爺希望能與我達成一項雙贏的合作。於是,他向我求婚了。”
後來的學者們都一致承認,他們的婚姻最初的確開始於政治合作。他需要給自己家族一個軟著陸,而她則需要擺脫安娜貝爾,掌握這個帝國。
皇家博物館顧問:“在我們看來有點神奇的就是,他們之前並不熟悉,聯係也不多,但是他們卻能很準確地了解對方,並且信任。他們的合作即使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草率冒險的,但是這個合作的成功,以及後來幾十年的幸福婚姻,都表明了他們那個決策的正確。這可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賭博。因為如果一旦不成功,其中一番背叛,另外一方的下場都會非常淒慘。”
主持人:“而且這個合作是以求婚開始的。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挺浪漫的。盡管威廉敏娜在回憶錄裏寫過,她當時說,那大概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求婚之一了。”
顧問(笑):“是的,這句話非常有名,經常被用在電影裏。幸好他後來彌補了一次求婚。”
主持人:“可他們那個時候是沒有愛情的。”
顧問:“我想是的。阿爾伯特親王也在自傳裏寫過,自己那個時候冷靜到讓人討厭,所以他很意外威廉敏娜居然還接受了。”
主持人:“威廉敏娜從政治的角度考慮,選擇了接受。這是一次獨立的思考,她身邊不再有漢斯博格為她做顧問,提供意見參考。如果漢斯博格在的話呢?他會怎麼建議?”
顧問:“這可真是個難說的事。(大笑)也許他還是會建議她接受吧。”
主持人:“接受求婚還僅僅隻是合作?”
顧問:“你真問倒我了。”
威廉敏娜因為政治避險因素被強製返回屬地羅克斯頓,但是她並沒有在這裏待上很久。7384年的8月,跟隨著軍隊,她又再度返回奧丁。
這一次,她是以統治者和革新者的姿態踏上了奧丁的土地。在那之前,她的個人生活也有很大的改變。首先,她有了一個未婚夫,其次,在經曆六年之久後,她再度和漢斯博格重逢了。
比起威廉敏娜興奮地在日記裏大段地描寫重逢的喜悅,漢斯博格的回憶裏的記載卻非常簡短。“她長大了。”
顧問(笑):“可以想象這對漢斯博格的認識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主持人:“而且她還訂婚了。”
顧問:“是的。說到這裏,我們終於可以說到這一段感情糾紛了。他們分別六年。六年前,他們都隻有彼此。但是六年後,一切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她身邊有了另外一個男人。”
主持人:“一個更加明正言順地和她在一起的男人。而且同樣也是一位優秀的男人。”
顧問:“是的。阿爾伯特是一名優秀的年輕人,而且溫柔包容,這點威廉敏娜經常在日記裏提起,並且總是很感激他對她的寬容和忍讓。我想這是他們婚姻成功的關鍵。話說回來,對於漢斯博格來說,阿爾伯特毫無疑問是多出來的第三者。”
主持人:“但是他什麼都不能做,這是顯然的。這樁婚姻對威廉敏娜的將來有益。而他所做的正是把她的利益放在首位。”
顧問:“這就是身處他們這個位置的人所要做的,就是把婚姻也放到利益大局裏去權衡。威廉敏娜對此處理得很好。不過她自己也說過,自己那個時候並沒有考慮過婚姻應該是什麼樣的。也許就是因為沒有構想和期待,所以她才能夠作出這個決定。如果換成一個對婚姻和愛情充滿夢想的女孩,估計就做不到了,或者會非常痛苦。”
主持人:“看得出來威廉敏娜其實在兩性感情上,是一個比較晚熟的人。”
顧問:“這其實也是童年時家庭缺失造成的。父母在她出生前就離婚,她從來不知道正常的婚姻家庭是怎麼樣的。所以她的婚姻最後還能美滿,十分不容易。而阿爾伯特親王的付出也顯然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