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那麼,阿爾伯特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婚姻的?我們似乎特別難了解他。因為不論是媒體裏還是記載裏,他一直是個完美的丈夫和父親,是女王的好助手。他一直是一個陪襯,盡管他自己其實才華橫溢。”
顧問:“我可以確定這隻有愛情才能做到了。”
主持人(笑):“愛情?”
顧問:“是的,隻有愛情,才能讓一個有才華和抱負的男人甘心居於人後,做一個陪襯。這是一個相當大的犧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私下的。他幫助女王處理公務,為她出謀劃策,陪同她一起進行國事訪問……但是媒體隻要一報道到他,永遠是放在女王的名字後。他們很少提他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對他的功勞也往往一筆帶過。”
主持人:“因為他是王夫。”
顧問:“是的。這是約定俗成的。一個皇室隻能有一個統治者。盡管女王總是盡可能地為丈夫彰顯功績,支持他自己的事業,比如軍功科技。我們都知道親王貢獻傑出,但是我們不能給他過多的讚譽,以避免他的風頭蓋過女王。直到他去世,我們才能放開了稱讚他,因為這是他則是皇帝陛下的父親了,稱讚他就是稱讚皇帝。”
主持人:“看來做女王的丈夫需要相當大的包容和毅力。”
顧問:“是的。所以我認為如果沒有愛的話,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堅持下來。”
主持人(笑):“他是從什麼時候愛上她的?”
顧問(大笑):“這應該不用糾結。威廉敏娜那個時候是一個年輕漂亮的金發女孩,她聰明機靈,高貴但是不高傲自大,很好相處。他們有同樣的教育背景和宮廷成長的經曆,必然有很多共同語言。我覺得年輕的俊男美女相愛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外在因素,荷爾蒙就決定了一切。”
在女王夫婦共同生活了45年的帕裏斯宮裏,隨處可見皇室家庭各個時期的畫像。威廉敏娜將這裏布置成了一個隻屬於他們家庭的小天地,將政治隔絕在了門外。
溫馨是這裏的主色調,象牙黃色的花枝紋牆紙,手工布墊,還有孩子們自己燒製的馬克杯。威廉敏娜和孩子們一起做的手工疊紙還存放在畫框裏。孩子們的塗鴉則被歸納收集妥當。
這一幅《春日》的畫像裏,我們可以看出這個皇室家庭的幸福和美滿。丈夫托著兒子去摘樹上的蘋果,而妻子則給孩子們分發點心。
陽光撒在草地上,小狗在追著蝴蝶。母親不是女王,父親也不是王夫,孩子們不是皇子和公主。沒有宮廷內侍,沒有保姆,畫麵上看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這也是威廉敏娜和丈夫一直力圖塑造的皇室家庭,非常完美地展現了他們夫婦推行的皇室親民形象。
主持人:“在那個年代,他們結婚可以算非常早。威廉敏娜滿了十八歲沒有多久就嫁給了阿爾伯特。他們的感情可以是說從婚後才開始培養的。幸運的是,他們也如願以償地孕育出了愛情以及親情。大部人都認為,這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威廉敏娜對婚姻的態度。因為在這段關係裏,她處於主導地位。宗教信仰和自幼的家庭缺失,讓威廉敏娜相當地重視家庭和婚姻,即便那不是因為愛而結合。但實際上,阿爾伯特的貢獻也非常大。俗話說,一個成功的女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她的丈夫。”
(視頻錄像:皇室婚禮。聖堂前,新人雙手交握,對彼此宣誓。儀式後,新人走出教堂接受民眾的祝福,而後微笑接吻。)
宮內省官員:“他(阿爾伯特親王)雖然是一名軍人,但是他性情溫和,非常有包容心。她(威廉敏娜)有時候會很急躁,但是他總能體諒,去勸解她。他們在結婚前就成了很好的朋友,婚姻則讓他們關係迅速升溫。他們一結婚就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然後開始嚐試著戀愛。”
這是一場非典型的戀愛,它的出發點就是婚姻。夫妻兩人因為政治聯姻而結合,但是都能迅速調整心態,認真地投入到婚姻當眾,這也是他們婚姻成功的一大關鍵。盡管非常年輕,但是成熟的心智讓他們兩人都能夠成熟地去麵對這場婚姻。雙方的共同努力,是經營好婚姻的前提。
宮內省官員:“這對夫妻的同步率其實很高。他們會不自覺地去配合對方,那默契好像他們已經非常熟悉彼此了一樣。這並不是誰先主動的問題。他們很快就度過了磨合期,然後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那就是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
丈夫包容和支持妻子,妻子體貼尊敬丈夫。對於女王的婚姻來說,這是最完美的狀態。皇室家族的婚姻注定了穩重而低調,高貴而體麵。他們在公共場合很少有親密動作,也從來沒有任何愛情宣言,但是眼神交替永遠都是充滿著溫情的。
皇家博物館顧問:“說到狂熱的愛,我想那也不是沒有。後來的解密裏,我們都知道了女王夫婦新婚蜜月的遇刺事件。危機關頭,阿爾伯特將威廉敏娜關在房裏,自己用身體守護住大門。我得說,即使是新婚蜜月,也不是每個丈夫都會這麼做的。”
(皇室家庭錄像。女王夫婦出席慶祝他們結婚三十周年的晚會,在掌聲中擁抱對方。菲利克斯王儲發表講話:“我的父親和母親擁有最快樂幸福的婚姻,作為他們的子女,我們也享受到了這份幸福。為此我們要深深地感謝他們。如果我結婚三十年後,哪怕隻有你們一半幸福,那我都能自豪地表示,我此生沒有遺憾了!謝謝!”)
威廉敏娜一直堅持皇室應當為民眾表率,而她也身體力行,自己的婚姻就是一個優良的典範。她強調夫妻雙方的配合和付出對婚姻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強調家人之間的理解、包容和關愛。她認為對家庭的重視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婚前的慎重選擇和婚後的不輕易放棄更是打造幸福婚姻的前提條件。
在威廉敏娜執政的45年時間裏,全帝國的平均離婚率一直沒有超過12%,這個成績是前所未有的。
女王夫婦共同生育了5個孩子,全部都在國立大學完成的高級教育。除了繼承皇位的菲利克斯和成為阿爾法皇後的維羅妮卡公主外,另外三名子女都有自己的事業。丹尼爾皇子是一名建築師,菲茨威廉皇子是空軍上校,克洛迪雅公主則是一名兒科醫生。
相比女王成功美滿的婚姻,漢斯博格的終身未婚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大家眾說紛紜,直到他的回憶錄發表,證實了最有力的猜測:他對女王情有獨鍾。
回憶錄裏的坦白是很含蓄的,但是沒有人會誤解。他甚至很體貼地囑咐後人選擇在威廉敏娜去世後再發表,為的是不給她帶來尷尬。
漢斯博格對待感情的溫柔細膩和隱忍同他政治上的果敢剛硬形成了相當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他的回憶錄麵世後,引發了一陣女人們對他的崇拜和追思熱潮的原因。他的所作所為,完全符合女人們理想中完美愛人的行為。那意味著:深沉無悔的愛,以及沉默無私地奉獻。
主持人:“從漢斯博格的回憶錄裏,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對威廉敏娜的心理路程。最初他隻是把她當作一個孩子疼愛和保護,直到他們分別六年後重逢。(念著書)‘我終於見到她了。她看起來是那麼愉快和興奮,像她小時候一樣擁抱了我。我發現她已經高及我的下巴了,並且出落得亭亭玉立。’”
六年前她還是一個12歲的女孩,完全是一個孩子。但是六年後,她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女了,以一個美麗的女人的形象出現在他麵前了。而那時候他才三十歲。正是一個男人最黃金的年紀。那麼他們並沒有產生我們通常會認為的,一點曖昧的感情嗎?
皇家博物館顧問:“我們其實從日記和回憶錄裏,並不容易找到友情以上的東西。威廉敏娜女王是個非常謹慎而自製的人,這同她自幼收到的道德教育有關係。她永遠確保和身邊的人的關係清晰明確,杜絕曖昧。所以她在日記裏對漢斯博格的稱呼多是‘我的好朋友歐文’,或者‘我的顧問歐文’一類的詞。而漢斯博格在回憶錄對她的稱呼更加嚴謹,隻在她小時候稱呼她薇莉,之後一直稱呼她為‘陛下’或者‘夫人’。不過偶爾,當他的感情壓抑不住的時候,他則會稱呼她‘我的薇莉’。”
主持人:“這在年輕人們樂意放縱和展示自己愛情的年代,他們的表現的確非常保守。”
顧問:“他們有身份上的顧忌,而且在感情上,他們也已經走入了一個畸形的死角。阿爾伯特的存在讓他們沒有回頭路可走。”
主持人:“你是說,如果威廉敏娜沒有和阿爾伯特結婚,那麼他們是有可能的?”
顧問(笑):“事實上,當你理智地分析了他們的處境後,你會發現,即使沒有阿爾伯特出現,他們在一起的機率也很小。”
主持人:“我知道他們有身份的差距。她之前是女公爵,而他是她的仆人。然後她是女王,而他又成了首相。”
顧問:“這隻是一部分。畢竟首相總有離任的一天。我想說的,其實是角色的問題。關鍵取決與他們在威廉敏娜的人生裏,扮演著什麼角色。”
主持人:“你說他們,也包括了阿爾伯特親王。”
顧問:“是的。我這樣說:在威廉敏娜的童年時期,她人生裏長輩的角色是比較缺失的。特別是她被帶到了奧丁後,離開了外祖父,而年邁的祖父並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照顧她。於是,漢斯博格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她生活裏的父親、兄長、導師、朋友,甚至保姆。所以她對他非常依賴,因為他的多重身份,讓他分量加重。12歲的時候,她和漢斯博格分離。這個時候她還是個孩子,並沒有男女之愛的概念。所以漢斯博格的這個身份一直維持下去。”
主持人:“聽起來就像是一個無奈的悲劇。”
顧問(笑):“是差不多。威廉敏娜逐漸長大,到了她18歲,她即使沒戀愛過,荷爾蒙也能幫她做出反應了。這個時候,阿爾伯特出現了。”
主持人:“一個門當戶對的少爺。”
顧問(笑):“是的,是的。他們年齡更相近一些,關係則更加平等。他在她麵前不是一味地遷就的下屬。他們是合作的關係,威廉敏娜會主動配合他。這樣一來,兩個人就有了互動。阿爾伯特就擔當起了這個關鍵的‘異性伴侶’的角色。”
主持人(笑):“我可以接著你的話接下去說了。等到漢斯博格回來的時候,他依舊隻能是他原來的角色。而威廉敏娜的自律又讓她克製自己的感情,保持他們的關係在正軌。”
顧問:“是的。她非常嚴謹自律,否則她也無法年紀輕輕就有那樣一番政治成就。”
主持人:“我們總說,人生如戲。那麼這真是一場錯過。”
顧問:“可以這麼理解。”
主持人:“那麼,威廉敏娜就真的對漢斯博格沒有一點脫離掌控的感情?”
顧問:“如果我們能去問她的心的話。”
小盧浮宮的牆壁上懸掛著大多數都是和政治場合有關的畫像。在這裏,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女王和漢斯博格首相共同出現在畫麵上。而那張著名的《凝望》照,即使是現在,也時常在網絡上可見。那大概是媒體第一次抓拍到漢斯博格對威廉敏娜的感情流露。
漢斯博格的回憶錄出版後,大量的老照片和舊錄像又被整理了出來,人們捕風捉影,根據畫像上兩人的表情來推測他們的內心活動。
特別是“黑水門”事件後,女王親自請已經退了休、在領地裏打鳥釣魚的漢斯博格重新出山,來協助她主持大局。許多言論都認為威廉敏娜是動用了私情才說服漢斯博格出來收拾上一任首相的爛攤子。
漢斯博格一生中交往過數名女友,時間最長,也最有名的,是威廉敏娜的女侍長辛西婭·斯蒂曼。他們一度傳出訂婚的消息,但是不久又解除了婚約。辛西婭後來嫁給了一名法官,並且非常長壽地活到漢斯博格的回憶錄麵世。
雖然謝絕了采訪要求,但是辛西婭女士最後還是給《帝國時代》總編寫了一封信。她在信裏說:“他們都是高貴而且正直的人,他們也終生都沒有違背自己曾經發過的任何一個誓言。他們值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我們這一代人之間的幾段感情,都是非常單純而美好的。我非常懷念。”
無論感情糾紛到底如何,隨著威廉敏娜登基,一個全新的時代就此開啟。他們都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漫長艱巨的改革中去。
如今,威廉敏娜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而那場改革卻深刻影響著後世子孫。
黃金年代還在繼續。
——謝謝收看!
——係列紀錄片《威廉敏娜時代—情感之路》《威廉敏娜時代—皇室家庭》、《威廉敏娜時代—帝國革命》、《威廉敏娜時代—新文藝複興》超光DVD於10月8日全國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