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的話句句說到韓信的心坎。說他一點都不顧慮,那也不現實。
起初,對自己沒有半分功業而被授命為上將軍,韓信心中除了對趙政的感激之外,更是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建立曠世之功,來回報趙政對他的賞識和信任,盡到上將軍之職。
當他一路大敗趙國,勸降燕國,平定齊國後,已經不止一次有部將勸說他要擔心功高蓋主。這讓他起初原本堅定的想法開始有所動搖,也是他在平定齊國後,沒有立即南下彭城的緣故。
現在,範增也這樣說,更讓他舉棋不定。
雖然範增是敵方的人,有自己的目的,但說的卻是句句在理。無論結局是輸是贏,對他來說都是挑戰。
常言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他不得不為自己的今後做打算。
目前,他完全可以聽從範增的建議,占據黃河以北地區,自立為王,與楚國分河而治,三分天下。以自己的軍事才能,說不定最終還可以吞並秦、楚兩國,實現天下一統。
自立為王從道義上講是背信棄義,雖然會被天下人所鄙夷,但也算不了什麼。勝者王朝,敗者寇。隻要自己最終取得了天下,還有誰敢說三道四。
當然,也不是說想自立為王,就能自立為王,麵前一點障礙都沒有。
擺在他麵前最大的問題,主要是各軍將領是否願意支持他自立為王。
毫無疑問,蒙魁和周勃倆人是一定不會跟隨他的。
他們原本就是秦人,世代受到朝廷的恩惠,絕對不可能跟著他背叛朝廷。可以預料,要是他們知道了他要自立為王的事,不僅不會跟隨,還會想法斬殺他。當然,自己先發製人,找個借口將他們誅殺也並非難事。
至於章邯,雖然對他被授命為上將軍一事極為不服,但是隻要允諾給予好處,或者讓出部分地盤,讓章邯也自立為王,想必章邯一定不會過多阻撓。
更何況,此次出征,章邯的幾個兒子都跟隨參戰,而且老父母又早已亡故,留在鹹陽的隻有妻妾幾人。
在男人眼裏,妻妾就像是鞋子和衣服一樣,破了可以重新換幾件。
章邯是毫無後顧之憂啊!說不定,讓自己的兒子跟隨出征是章邯有意安排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早就懷疑章邯由於自己未能被授命為上將軍,對朝廷已存有異心。
當然,自己孤家寡人一個,連妻妾都還沒有,更沒有後顧之憂可說。
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章邯在得知他要自立為王的事後,為了向始皇帝邀功,會與蒙魁和周勃一起聯手起來對付他的可能。因為這樣一來,那上將軍之職就非他莫屬了。
至於劉季,本來就是一顆牆頭草,再說也隻是一名副將,無多大的影響力,無須過多的費心。而樊噲則不同,雖然當年跟隨劉季一同投誠了朝廷,但此人秉性耿直,可能會覺得他背信棄義,而不願跟隨。
韓信思前想後,還是猶豫不能決。
與此同時,遠在鹹陽的趙政也感到情況不大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