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猶豫不決中,趙政暫時擱置了張良封韓信為王的建議。他想緩緩,看看接下來事態發展再做決定。
接下來的事態發展並不如意。
因為前麵講到的一些原因,韓信遲遲沒有向楚地進攻。項羽卻充分利用範增遊說韓信的空擋期,傾盡全力加緊攻打滎陽、大梁一帶。
滎陽是通往關中的門戶。自從秦軍兵敗彭城,退避黃河以北以來,秦軍就一直堅持死守滎陽不出,與楚軍在這一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相持戰。
項羽勇冠天下,所率領的楚軍將士也個個驍勇善戰、以一敵百。當年巨鹿之戰時,區區幾萬兵馬竟然殺得幾十萬秦軍人仰馬翻,四處逃竄,可謂空前絕後,威震天下。
可是,楚軍將士有的隻是蠻力和勇猛,並不善於攻城。
秦軍依靠大殺傷性的弩機和靈巧的弓箭,在滎陽城內外構建起一道固若金湯的防線。
楚軍將士的勇猛基本上沒有用武之地,雖然占據絕對的兵力優勢,卻一直無法攻克滎陽,難以進入關中。
項羽和範增為此沒少操心,幾乎用盡所有辦法,但都無濟於事。
秦軍堅守的滎陽城簡直無懈可擊,甚至連一隻蒼蠅都別想在秦軍的眼皮底下飛進去。
如此形勢下,若不能趁範增遊說韓信的時機拿下滎陽,一旦韓信進入楚地後方,恐怕楚軍隻能大範圍回撤,從此轉攻為守了。
項羽很清楚形勢嚴峻,他幾乎發動了整個楚國的作戰力量,全部壓在對滎陽的最後一戰上。他期盼著會有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那樣的奇跡發生。
奇跡並沒有再次發生,一連幾天不分晝夜近乎瘋狂的進攻,最終都沒能在滎陽城上豁開哪怕是一人寬的小口。攻上城樓的楚軍士兵,在守城秦軍戰士抵死圍殺下,最終都功虧一簣。
滎陽城依舊像一座巍巍的高山一樣,穩穩地屹立在楚軍通往關中的前方。
雖然沒能攻克滎陽城,但持續不斷近乎慘烈的進攻,還是給滎陽的守軍,還有遠在鹹陽的趙政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滎陽太重要了!滎陽的戰況時刻牽動著趙政的心。
形勢非常嚴峻。如果任由楚軍繼續無休止地進攻下去,就算是鐵打的士兵恐怕也堅持不了多久。
他不能任由事態繼續發展下去。
此一時彼一時,萬事都應順勢而為。他決定馬上派張良前往齊地封韓信為齊王,再征調韓信大軍立即攻打楚軍。
就算是有十萬個不願意,他也必須這樣做。
他並不認為這樣做有損他的權威。一直以來,正因為在對待有才能的人上,他能夠放下一切世俗的包裹,才最終真正籠絡住這些人的心。
王翦、蒙恬等將領願意死心塌地跟隨他,尉繚、李斯願意傾盡所能輔助他,可以說都是因為他深諳此道。
接到趙政的命令後,張良立刻動身前往齊地,陳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