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樣,那就趕緊先封賞雍齒吧!”張良一本正經道。
“先封賞雍齒?”趙政遲疑道,“朕沒有聽錯吧?朕最討厭那個雍齒,你竟讓朕先封賞他。”
見張良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趙政更加疑惑,心急道:“那是為何呢?請丞相快快說來聽聽。”
“是這樣的,陛下。”張良解釋道,“大家都知道陛下最討厭那個雍齒。如果他們見到雍齒這樣的人都被封賞了,自然就不再擔心自己能否被封賞的事了。”
“言之有理!”趙政欣喜道,“既然如此,那今晚就大擺慶功宴,封賞雍齒吧!”
於是,趙政大擺慶功宴,封雍齒為什方侯,還當場命令丞相張良抓緊時間草擬論功行賞分封的名單。張良的計策非常奏效,眾將領都覺得像雍齒那樣討始皇帝厭惡的人尚且被封為侯,自己就更不用著急了。
眾將領的心總算安定了下來。趙政立即將注意力集中在原先六國貴族的後代上,能否有效控製這些人直接關係到天下的安定,這個教訓是最為深刻的。
他對他們從來都不敢掉以輕心。早在天下剛剛統一時,他就向各國舊地派出了大量密探,密切監視著舊國貴族們的一舉一動,竭盡所能地除掉那些企圖恢複舊製的老頑固。可惜,終究沒能阻止他們複辟,讓天下黎民百姓又一次陷入苦不堪言的長時間混戰中。
六國後裔該如何處理?與分封問題相比,這才是真正頭痛的問題。
跟以前一樣,安排大量的密探到各地對他們進行嚴密監視,顯然是不可取的。那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他們統統殺害,永絕後患,更是行不通。一個法製的朝廷本身就不允許這樣的所作所為,更何況這樣隻會適得其反,招致六國後裔更為猛烈的反抗,弄不好天下會再次陷入戰爭的泥潭。
對於六國後裔的問題,最後同樣是張良出計策解決。張良在汲取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將六國後裔和地方的名門望族全部遷往關中居住的建議,以便將他們完全置於中央朝廷的控製之下,消除後顧之憂。
但過程並不十分順利。趙政先是命張良昭告天下,讓六國後裔和地方的名門望族自願前往關中居住。中原大地的人們戀鄉情結由來已久,怎會自願離開從小到大生活的故土。實在沒有法子。趙政隻好下令各地的縣衙像流放犯人一樣,將本地的六國後裔和名門望族監送往關中。
一時間,十幾萬人被迫攜妻帶子離開故土,大人們依依不舍、淚流滿麵,小孩因受怕而哭鬧不止,到處雞飛狗跳,一片混亂。直至兩年後,才基本完成遷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