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 3)

“可以的。我也是出身農村啊。”杜光輝笑著道。

“不過你們快,就兩年,不像我們哪,在縣裏呆了一輩子,唉。”

“都一樣,都一樣哪。”

下午開會的第一個議題的三幹會主報告。這個報告杜光輝可是用心看了的。他對其中的有些提法,甚至還有一些自己的考慮。比如他就想在會上提出要將茶葉開發作為桐山農村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這個報告中除了務虛的部分外,就是礦山。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桐山縣委縣政府把礦山開發放在怎麼樣的位置。那是第一要務,是除了政治路線外,最大的工程。

杜光輝總算在縣裏也呆了快兩個月了,對縣裏的一些情況也作了了解。桐山如果不在礦山上做文章,也確實很難想出更好的路子。這一點,杜光輝也是沒有異議的。可同時,他又覺得將礦山開發放的位置太高了點。礦山是資源型的,隻要是資源,都是有限的。何況礦山得利的,大頭是礦主,小頭是財政,真正到老百姓手中的,並不是很多。因此,桐山二十萬勞力中,就有十一萬長年在外打工。特別是山區,像窩兒山那邊,與礦沾不上,似乎被遺忘了。要想脫貧致富,還不知要等到哪一天?發展茶葉經濟,桐山有一半的鄉鎮能包括在內,而且,茶葉經濟發展了,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桐山的茶葉隻要出了名,產量上來了,不愁將來的大發展。

縣委辦政研室的開主任將主報告讀完,整個會議室靜了一會。對於這個主報告,每年都是很慎重的。其實,在起草前,書記就定了調子,從大的方針和宏觀上,給出了下一個年度縣域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至於具體措施,那就是各分管領導和秘書們的事情了。

從職務最低,到職務最高,一切按規則進行。大家都對報告談了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意見是:這個報告立意高遠,主題鮮明,與中央、省、市的有關精神一致。而且切合桐山實際,措施得當,政策到位。總體上看,是一個較為成熟的報告。但是……當然,作為一個報告,也一定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和不到位之處。比如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就認為,對教育所講的成份太少了;紀委書記提出這個報告對黨風廉政建設提得還不夠,要進一步進行強調,讓全縣的幹部時時刻刻在大腦中繃緊這根弦;人大的常務副主任強調了報告要進一步體現民主,政協主席認為報告要將積極發揮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用更多的文字表述出來……

林書記和琚縣長一直不動聲色地聽著,杜光輝卻有些坐不住了。他覺得這裏麵有些發言,完全是一種本位主義的思想在作怪,分管什麼就強調什麼。如果真是那樣,報告不說現在的二十二頁,就是再加二十二頁,也未必能容納得下。

秘書們在記,會議室裏不時有人出去接電話,煙癮大的,就到走廊上去抽一支。杜光輝的手機響了下,他趕緊出來,一看是莫亞蘭的。杜光輝有些激動,問莫亞蘭有什麼事?怎麼突然打電話來?

“沒事,就是想起來了唄。我一個坐在辦公室裏,無聊。就想起了老同學了。怎麼?縣裏還不錯吧?”莫亞蘭的聲音有一種磁性。

“就一般吧。艱苦啊。那像你,坐在辦公室裏,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

“你可別瞎說,我是不抽煙的。哪來一支煙?好了,好了,不說了,下次回來記著請我喝茶。”

“那當然行。不過我要請你喝的可是我們桐山的茶。”

“那好,我可等著。”

再進會議室,輪到杜光輝發言了。杜光輝喝了口水。雖然在部裏,他也是個正處級幹部,但是,總比不得在這縣裏。他心裏還真的有些微的發怵。他又喝了口茶,才道:“整個報告我是同意的,但是我也有兩條意見。”

沒有人說話,杜光輝掃了眼大家,都在顧左右而聽之。

“這第一,我覺得這個報告的主題應該從兩個方麵來考慮。一個就是報告中已反複強調的礦山開發,另外我覺得應該加上一條,就是茶葉開發。這是桐山的兩條腿,要同時走。隻有走得協調了,桐山的經濟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杜光輝停了會,他聽見林書記咳了聲,他繼續道:“第二個意見,其實剛才有的同誌也說到了,我覺得要我們的三幹會的主報告中,一定要貫穿一種昂揚的精神,那就是桐山雖然是個國定貧困縣,但是,桐山的幹部和群眾是充滿信心的,桐山的未來是美好的。”

“這個很好!”林書記插了句話。

杜光輝說我講完了,林書記朝他看看。李長副書記開始講了。接著琚書懷縣長簡單地講了幾句,林書記開始作最後的總結:“大家的發言都很好,說明大家都經過了認真地思考,對桐山的工作都有好的思路,提出了很多好的舉措。請政研室在會後認真地對報告加以修改。至於剛才有些同誌提到的有些問題,比如發展茶葉生產的問題。我覺得這也是個好的建議,但是,發展茶葉在桐山有教訓,以前搞過,沒有成功。而且茶葉生產見效慢,而茶葉市場卻在千變萬化。對於這點,我想這樣吧,在報告中發展農業生產一段中,加進適度發展茶葉生產幾個字。請光輝書記下一步牽頭,對茶葉生產作些調研。先搞一個小範圍的試驗,等以後成功了,再大麵積推廣。”

杜光輝聽著林書記的話,手中的筆在本子上狠勁地劃了一道,他抬起頭,正迎著林書記的目光。林書記說:“光輝同誌沒意見吧?那就這樣。下一個議題。”

杜光輝當然沒有什麼意見,書記說了,你就是有意見,也不能再有什麼改變。他想起玉樹鄉的女鄉長高玉。上個星期,高玉專程過來,把他們搞的發展茶葉生產的調研送給杜光輝。同時,也送來了兩盒窩兒山正宗的霧裏青茶葉。高玉說:“要是杜書記真的把茶葉生產搞起來了,那是給桐山山區老百姓做了一件積德的大好事,是造福子孫的大好事。老百姓會記得的。”

“我想應該行的。爭取在三幹會主報告上體現出來。”這是當時杜光輝對高玉說的話,現在,這話算是白說了。不過,總還是有一點交待,那就是發展茶葉生產這幾個字,將在主報告中出現了。有這幾個字,就是一個信號。有了這信號,就能做出高玉所說的“造福子孫的大好事。”

不過,再怎麼想,杜光輝的心裏還是有些不是滋味。他出了門,給黃麗打了個電話。問凡凡今天怎麼樣?沒事吧?

黃麗說沒事,好得狠,能有什麼事?別瞎想了。

杜光輝掛了電話,正要回會議室,琚書懷出來了,笑著說:“光輝書記的建議很好啊,很好!隻是……唉,不說了,不說了。”

“這……”杜光輝有些莫名,既然琚書懷覺得他的建議很好,怎麼剛才在會議上一點也不吭聲?琚書懷發言時隻說了下主報告的起草,認為這個報告還是調子低了點,頭緒亂了點,可操作性少了點。杜光輝不知道,這是琚書懷有意識說的。三幹會主報告是縣委辦承擔的。對於縣委辦這邊的材料,縣長一般都是要更加嚴格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