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作為一種可貴的品質,是個人或組織應該秉持的價值觀觀念和道德準則。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和道德傳統,已經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東方人格——社會型人格,例如,“以天下為己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作為我們大力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應將“責任”作為共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
其實,作為國企的員工,愛國、責任、奉獻都是自己的追求和目標,隻有將愛國、責任、奉獻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樹立“責任——奉獻——愛國”的價值觀,我們才能為企業作出貢獻,為國家作出貢獻!
秦文貴在我國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艱苦奮鬥20年,由一名大學生鍛煉成長為高級工程師,他用實際行動踐行報效祖國的理想,拒絕國外天價年薪,在誘惑麵前毅然選擇回國奮鬥。
秦文貴大學畢業的時候,大學生還是很少的,不存在分配難的問題。分配到青海油田,他曾經猶豫過,因為那裏是石油行業人人皆知的最艱苦的油田。但是他也了解,那裏油田開采的前景好,年輕人到那裏肯定會有用武之地。
到油田報到後,秦文貴發現那裏的艱苦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高原反應使他頭昏腦漲,不住地流鼻血,一夜一夜地睡不著。他初到鑽井隊上班,幹的是最基礎、最瑣碎的事情,掃鑽台、擦機器、擺鑽杆……作為一名大學生,穿著油汙的工衣,整天幹些瑣碎的事情,心中有些失落。一次施工作業中發生井噴,油水泥漿劈頭蓋臉,澆透了全身。為了洗掉凝結在身上的石油,要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之後開始蛻皮。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動過離開的念頭是不現實的,促使秦文貴留下來的是他的信念和追求。
同時,秦文貴也在內心反省,如果遇到一點挫折就消沉,受到一點委屈就抱怨,自己的天地隻會越來越窄,越來越封閉,自己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也將變成一句空話。在高高的鑽塔下,在茫茫的戈壁中,他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標,那就是,隻有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他的人生才會有價值;隻有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的人,他的人生閃耀出燦爛的光輝。越是艱苦,越要奮鬥,越要奉獻!
後來,組織上選派秦文貴到加拿大實習。在加拿大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石油工業的先進技術。就在學習將要結束的時候,一個選擇擺在他麵前。一家國外石油公司以高出他在國內10倍的薪水,邀請他去工作,承諾辦理愛人和孩子定居海外的手續。麵對著這個機會,他作出了回國的選擇。
回國後的幾年裏,秦文貴主持和參與了20多項技術改造、科研難題,組織研究和應用了數十項新技術、新工藝,解決了大大小小上百個生產技術難題。
秦文貴這樣總結自己走過的路:“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果和進步,都凝聚了幾代石油人的智慧和心血。一代代石油人為祖國的石油事業嘔心瀝血,艱苦奮鬥,我隻是他們中的一個。為了中國石油工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我要一如既往,繼續拚搏,奉獻我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在秦文貴的身上,“責任——奉獻——愛國”的價值觀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國企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發展成就,與這些具有“責任——奉獻——愛國”精神的員工是分不開的。
作為國企員工,應該樹立“責任——奉獻——愛國”的核心價值觀,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具體行動對祖國、對企業、對他人作出奉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辦大事是奉獻,做小事也是奉獻,隻要有一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心,隨時隨地、每時每刻都有愛國、奉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