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施工單位,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得有活幹,承攬到更多的工程。可是這又談何容易。整個建築市場是僧多粥少,隻有將負責融入到工程中,把工程幹好了,幹出精品工程才能承攬到工程。

靠著企業的信譽和良好的形象,第一工程處自1999年進入江西長江幹堤加固整治建設市場以來,先後中標的工作量在1億元以上。劉春和深知在長江上幹工程,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有一次在工地上,劉春和一連兩天兩夜參與奮戰搶險,趕在洪峰到來之前加固大堤。第一工程處被九江市城防指揮部譽為能打硬仗的“鐵軍”。

2002年,水電一局中標內蒙古自治區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合同總價5.5億元,其中第一工程處承擔的溢洪道工程和右副壩II標工程合同總價2.1億元。劉春和從一開始就告訴所有人員:質量第一,來不得半點含糊,絕不能搞豆腐渣工程。在他的組織下,第一工程處建立健全了質量保證體係,製定了質量保證措施,堅決執行質量三檢製,嚴格按規範規程施工。他們在施工的全過程狠抓責任和措施的落實工作,定點采購原材料,以便發生質量問題及時進行責任追究。在溢洪道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達到90%以上。水利部領導在視察尼爾基水利樞紐時,對施工質量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負責是永恒的職業態度,劉春和以“動機決定一個人幹什麼,能力決定他能否幹成,態度決定他幹得是否出色”的人生體驗,為我們樹立了積極的榜樣。

責任是市場大潮中最堅固的堡壘,失去了責任,企業將會失去市場,個人將會失去一切。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不變的唯有我們的責任意識。

責任才能確保質量,責任才能保證銷路,責任才能打造品牌。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忽視自身的責任,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對所有的客戶負責。因此,在國企的任何崗位,我們都應以市場為導向,同時對自工作負起責任,我們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樹立“責任——奉獻——愛國”的核心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對自己的追求和目標有著恒定的追求。鮮明的價值觀就像一麵旗幟,統領著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一個人一旦樹立了某種核心價值觀,將會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當今價值觀多樣化、文化多元化,國有企業員工應該樹立符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社會大轉型的背景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應該引導企業員工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中,愛國主義始終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格、價值取向和共同信念。盡管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征,但作為一種正義的力量始終一脈相承。作為國企員工,愛國是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隻有將祖國與自己緊密聯係起來,我們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因此,愛國應該成為我們的首要的價值觀。

奉獻是一種自我犧牲行為。它是為了實現某一事業或理想,不顧個人得失,拋棄自己的一切利益,甚至犧牲生命的行為。作為國企員工,為國計民生的事業奉獻光和熱,如同蠟燭,燃燒自己,點亮了萬家燈火。奉獻不是痛苦,不是喪失、不是剝奪,而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國有企業應倡導奉獻精神,一路奉獻一路歌,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的奉獻,正是國企員工們讓更多的人擁有幸福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