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史前時期(1)(3 / 3)

這7個堅強的婦女經曆了冰河期,並曾在嚴寒的歐洲長途跋涉。研究發現表明除了在芬蘭和挪威北部,同一氏族的人並不都是聚居在同一地區,歐洲所有的民族包括斯堪的納維亞民族在內都共有某些相同的基因。現在歐洲不同民族的區分不是以遺傳基因為主要基礎的。

中國人類的起源問題目前仍有爭議。一些中國學者認為中國也是人類起源地之一,但這並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公認。目前的觀點還是認為中國人是大約距今10萬年到4萬年的“第二次走出非洲”的原始人的後代。這批人取代了更早一批來到世界各地的原始人類。2009年12月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亞洲國際研究小組分析了1900個亞洲人的基因,推算出了遠古人類遷徙到亞洲的路線,認為亞洲各民族是在幾萬年前從非洲遷徙出來,經印度、泰國,沿東南北上進入中國、韓國和日本的,這也符合現今的考古證據。中國境內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陝西藍田發現的原始人類遺骨,距今大約98萬年至53萬年,藍田猿人已經能夠用石英岩等打造各種石器。其次是在雲南元謀,其時代不早於73萬年前,可能距今約60萬年至50萬年,為晚期直立人(也被稱為猿人)。1965年5月,中國考古學家在元謀縣上那蚌村附近的河湖相地層中發掘出了兩顆屬於同一青年男性的上內側門齒。

再後來,以1921年被發現的北京周口店龍骨山洞穴的原始人群居遺址最引人注意。在北京猿人遺址所發現的骨骸化石距今約為57萬年至23萬年,在洞穴中找到10萬餘件石器和石片。北京猿人平均腦容量1088毫升,隻有現代人平均數的80%,但相對於南方古猿來說,已經超過了兩倍。北京人在形貌上還具有一定的原始性,但肢骨已基本具有現代人的特征,習慣直立行走,隻是比現代人略矮一些。北京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並且有了自己的相互交流的符號和語言。

中國古人的代表有大荔人、許家窯人、金牛山人、馬壩人、長陽人等。早期智人腦殼變薄了,腦容量有所增加,智力也有了明顯進步。距今約5萬年,進入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期智人出現了,它們已與現代人無太大差異。晚期智人遺骸被發現的地點較廣,南北各地都有,比較典型的有北京山頂洞人、新泰人、資陽人、柳江人等。此後,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在形貌上逐漸演化到與現代人無異。1933年至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發現的一批人類化石距今約1.8萬年,其總體特征與現代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接近。

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化已發現的有河北磁山文化(距今約8000年至7600年)、河南裴李崗文化(距今約8000年)和甘肅大地灣文化(距今約7800年至7000年)。在黃河中下遊許多地方可見到的一種較為晚期的文化是仰韶文化(約距今7000年至5000年),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發現於河南澠池縣仰韶村而著名。仰韶文化已是母係氏族社會的繁榮期。

原始社會的神話與現實生活

神話是人類對遠古狀況的一種想象,它可能建立在某些流傳下來的原始記憶的基礎上。通過神話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某種原始意識形態、世界觀和當時困擾那個社會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