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史前時期(1)(2 / 3)

基因技術在英國也被運用於開拓古人類考古的前沿。1999年,在英國那座被稱為“有著無數在陽光下熠熠閃光的教堂尖頂的夢幻般的城市”——牛津,牛津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也完成了一項對歐洲人類史前史有著重要意義的科研成果。該大學的人類遺傳學教授布賴恩·賽克斯所領導的小組運用基因技術發現全部的歐洲人均是生活在4.5萬年到8000年前的七個婦女的後代。這七個歐洲始祖母雖早已去世,但她們的遺傳基因卻代代相傳下來。每個歐洲始祖母——“夏娃”的女兒都繁衍了數千萬的後代。

賽克斯教授的科學發現起源於一個偶然事件。1986年,賽克斯教授接到一項任務,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查明在牛津附近的一個超級市場工地上發現的幾塊中世紀的遺骨歸屬。考古學家們認為細菌已使骸骨中的DNA遭到破壞。賽克斯教授卻放大了一小塊含有DNA的物質,終於揭示了其遺傳基因。使用同樣的技術,他又研究了在索姆爾賽特洞穴中發現的查德人遺骸。這是一具距今約9000年前的男人遺骨。賽克斯教授發現這具遺骸的線粒體DNA與就住在附近的一位小學教師的DNA相同,從而發現她與這位男人的遙遠的親屬關係。遺傳學的理論認為線粒體遺傳密碼(mitochondriaDNA)由母親傳遞給子女,基本不改變。科學家因而能據此用通過對某一人群的線粒體DNA密碼進行分類的方法追溯出其遠祖係列。

這些理論和發現促使他們轉而更大規模地研究歐洲人的種源歸屬。分子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以顴骨中的細胞為研究對象,意想不到地發現波利尼西亞人的線粒體DNA遺傳密碼同東南亞人的線粒體DNA遺傳密碼相同。在研究分析了6000多份歐洲人線粒體DNA遺傳密碼後,發現它們歸屬於七個“母係氏族”。科學家們因而得以構築7個歐洲始祖母的理論。他們把這7個歐洲始祖母分別命名為:厄休娜、熱尼亞、塔娜、海琳娜、卡特琳、維爾達和賈絲茉,並根據考古學、地質學、體質人類學和人文地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構築了她們的生活年代和蹤跡。

賽克斯教授本人是他取名為“塔娜”的一位婦女的後代。塔娜(Tara)為凱爾特語“岩山”的意思,是一位有著橄欖色皮膚、褐色頭發和藍色眼睛的美女。她生活在1.7萬年前的意大利托斯卡那。她的後代後來離開了意大利,往北遷徙,跨過了幹枯的英吉利海峽,最後到達愛爾蘭,並在那兒定居下來。塔娜生活的那個年代,人類以狩獵為生。塔娜身體健壯,還是個好獵手。第二位歐洲始祖母叫厄休娜(Ursula),拉丁語是“母熊”的意思,她生活在4萬年前的希臘北部。同其鄰居“尼安德人”相比,厄休娜身材苗條,舉止優雅。她的氏族人後來散居歐洲各地,包括英國和法國,他們使用石器狩獵。第三位歐洲始祖母熱尼亞(Xenia),希臘語為“熱情好客者”。這位神秘的婦女生活在2.5萬年前的黑海邊的高加索山脈,她同狼和洞穴熊棲息在一起。第四位叫海琳娜(Helena),在希臘語中意味著“燈光”。她出生於歐洲西南的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個原始狩獵人家中,是夏娃所有女兒中生兒育女最多的。第五位叫卡特琳(Katrine),希臘語是“純潔”的意思。她生活在距今約1萬年前的意大利維尼斯附近,以魚和蟹為食。她的後代至今仍住在阿爾卑斯山一帶。第六位叫維爾達(Valda),按斯堪的納維亞日耳曼語的意思是“統治者”。這位西班牙婦女生活在距今約1.7萬年前。她的氏族同厄休娜的氏族毗鄰,這兩大氏族後來共同向北方遷徙,直到抵達現今的斯堪的納維亞。第七位叫賈絲茉(Jasmine),波斯語“花兒”的意思。她出生於敘利亞,她的氏族首先修房築城,她的後代向其他幾位歐洲始祖母的後代傳授農業。賈絲茉子女的這些表兄表妹當時以采集和狩獵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