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化姓“廣”。“海納百川,有容為大”、“嚴博大寬容”是嶺南海洋文化底蘊之“廣”;“集東西南北,融古今中外”是嶺南文化內涵之“廣”;“食在廣州,食全食美”、“和味”是嶺南飲食文化之“廣”,太陽、海洋、養生之羊大寫的“羊”是嶺南文化生命活力之“廣”。
廣州得天時、地理之優勢,食物資源豐富。中華的大一統,將中原飲食、文化的精華羊和嘉穀帶來了廣州,擴大了飲食領域。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秦漢時期就開始與海外進行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使廣州的飲食發展空間得到無限延伸,使粵菜用料“廣”博奇異而勝人一籌,這也是粵菜脫穎而出、名揚海內外的原因。廣東菜用料廣而精,配料多而巧。粵菜精工細作注重調味、加工技法多樣善變,可謂“食全食美”,而尤以廣州為著名。
傳說古時南海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騎著五色羊把每莖六穗的稻穀帶到了廣州,他們把稻穀和羊送給百姓後,便駕著彩色的祥雲飄飄升天而去。這則美好的神話預示著廣東會成為民阜物豐的地方,所以它是廣東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廣州文化是五仙人帶來的遊牧文化(羊)和農業文化(穀)與嶺南海洋文化(魚),西方(洋)文化之“和”,即廣州文化是以藍色文明海洋文化為底蘊的越文化與中原文化、西方(洋)文化之“和”。嶺南文化之“廣”就是包容,就是“和”。
2.廣州的早茶文化
廣州人喜歡飲茶。廣州人清晨見麵打招呼時常說“飲佐茶未?”但若你把廣州人所說的“飲茶”理解為僅僅是清茶一杯,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往往是以一壺好茶與三兩碟點心來開始一天瀟灑的生活。與北方人站在馬路邊上一個大餅一碗豆漿的早餐方式相比,廣州人“歎”起茶來悠哉遊哉。
廣州茶樓通常在清晨4時開市,5點左右就能迎來第一撥晨運歸來的客人。早到的客人一般以老人為主。這些老人大都退休在家,早上晨練後就三五一群地結伴到某酒家喝早茶。
一杯清茶,一碗白果粥,二隻奶黃魚或者一碟腸粉,就能在茶樓裏坐上半天。三姑八婆的是非其實很瑣碎,但一聊起來就可以扯上半天。
大概9點左右,茶樓又迎來了一批新客人——睡眼惺忪的年輕人,他們極其“實惠”地將早餐和午餐融在了一起。而體壇上的一些新動向、工作中的不如意,則成了茶桌上的談資。
廣州人飲茶很是自由。飲茶沒有時間限定,從晨曦降臨之際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到夜幕籠罩中的夜茶,任君選擇。飲茶沒有什麼理由,或興致來了,或心情抑鬱,或無所事事,都可以灑脫地一聲高呼“飲茶去”。飲茶方式各異,既可以二人世界,邊吃邊聊;也可以親戚朋友,逢節相聚;幾十人聚在一起,包房包廳狂歡也可。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惟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麵,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麵,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人飲茶,與其說是“品”,不如說是“歎”。飲早茶對於廣州人來說,不僅僅是物質消費,還是一種精神享受。廣州茶樓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廣州人飲茶之意不在茶,飲茶的過程同時也是身心的自我調節過程。老年人三三兩兩地閑話家常,年輕人則一邊“醫肚”(即填飽肚子之意)一邊談工作、生活上的是是非非非。到茶樓“歎返一杯”成了廣州人歇口氣、伸伸腰、提提神、聊聊天、會會朋友的好機會。菊普、菊花、水仙、茉莉花也好,烏龍龍井、普洱、鐵觀音、碧螺春也罷,茶的選擇雖然很多,但這不是重點。他們既不必像潮州人那樣講究茶道,也沒有日本茶藝的繁文縟節,服務員斟茶時茶客以指輕扣桌麵就代表了所有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