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閩南文化——一種文化,牽動兩岸心(2)(3 / 3)

福州這個地方真的是有福之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依山傍海,山珍海鮮什麼都有,以至於福州人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惠賜。“小富即安”是福州人最大的特點,“小富即安”也造就了福州人狹隘視野。

“七遛八遛,不離福州”,從這句福州俗語可以看出,福州人對於自己的家還是相當滿意的,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福州人為什麼總想讓孩子在本地或本省上大學,上了外省大學的,畢業後也千方百計要回來。而另一方麵,福州人又是以勇於善於闖世界著稱的,世界每個犄角旮旯裏都有福州人,中央台新聞聯播的國際新聞裏每有大事,福州人總要湊一分子。要麼就去國外,要麼就留家中,這似乎是福州人圓融性格中比較少見的剛烈的體現。

因為福州地處沿海,沿海的地緣特征和通商口岸的曆史也在福州人心中植下了深深的烙印:胸懷開闊,適應環境能力強。作為中原移民的後代,福州人在秉承中原文化的基礎上與當地文化融合,形成內斂不張揚的文化習慣。自古以來,福州人不重視外在包裝,追求內在的充實和豐富。福州人很少說大話,表達方式樸實不張揚,很少自誇。

福州人崇尚內斂中庸,卻不窩囊平庸,表麵上對外部世界漠不關心,實際上內心充滿激情。在國家和民族遭遇危難時,總是衝在抗爭的第一線,保衛著紮根的土地。福州民間一直以來就有對陳文龍尚書的崇拜和信仰,林則徐更是認為陳文龍的事跡“與文天祥齊名”。福州從古至今仁人誌士層出不窮,崇尚民族英雄的精神一直延續不斷。

福州的城市精神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也許,遍布福州的榕樹是福州精神的最好代表。榕樹的種子隨風而落,很容易在異地落地生根,這代表福州人對環境的適應力和包容力非常強。榕樹開花一般選在葉下,花朵非常小,很快結成果實,所以又可稱做“無花果”,這代表福州內斂不張揚的個性。榕樹長大以後,枝繁葉茂,為紮根的土地提供一片綠陰。福州人也總是庇護著生己養己的土地,在國家、民族遭遇危難時,抵死抗爭。

(2)外地人看福州人

網上流行一篇美文《一個西安女孩眼中的福州人》,現引述如下:5年前,我選擇來福州有很大的偶然性。大四那年,我和很多同學一起,投入到了考研的狂潮中。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我報考了西北工業大學,成績過了國家線卻被西工大淘汰。考研期間,我結識了一位來自福州的朋友阿香,那時她已工作9年了,有家有子,卻為了成就她的理想獨自一人到西安來考研。就在我打算放棄尋找讀研機會的時候,我的這位朋友讓我試著給福州大學研招辦打電話。我也因此來到了福州。慨歎光陰飛逝的時候,我寫下了下麵的文字,聊以自樂。

新到一個地方,大家不免要打探一些當地的特色事物。比如你去了西安,人們第一個向你介紹的肯定是大雁塔,城牆和羊肉泡饃,到了成都,自然會有麻辣燙迎接你,而來到福州,我首先聽到的是關於福州人。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福州的水土養出來的福州人的確有些不同,尤其是在北方人眼裏。

A.福州男

福州男人“會做家務”這是名不虛傳的。當你走進一個福州家庭,如果看到男主人正在做飯,拖地板或者在陽台晾衣服,請你不必驚訝,因為這在福州是普遍現象。

我對福州人的了解是從朋友阿香一家開始的。其實阿香並不是正宗福州人,但她有一個地地道道的福州老公阿民。第一次到福州是99年4月,我來福州參加研究生錄取麵試。初到福州,我舉目無親,是阿香接待了我。我住在阿香家的幾天裏,由於我倆都要準備麵試,那幾天真的是“兩耳不問窗外時,一心隻讀考研書”,阿民除了上班和開店,還包攬了一切家務包括買菜做飯托地板洗衣服照看兒子等等。雖然情況特殊,但還是感覺到了福州男人與北方男人的不同。

到福州上學之後,我成了阿香家的常客,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阿香上學的那段日子裏,家裏的一切事務幾乎都由阿民承擔。當然,阿香並不是個懶人,阿民這麼做也是為了讓她更加安心求學。每次到阿香家裏,如果阿民沒有回來,自然是阿香做飯了。可是,當阿民回來看到菜還沒有炒好時,就會馬上投身廚房。如果這頓飯是阿香做的,那麼飯後刷碗的肯定是阿民了。要是阿香飯後要回學校,那麼收拾飯後殘局自然是非阿民莫屬了。我有時候會對市場上奇奇怪怪的海鮮感到好奇,想知道那些東西要怎麼處理了才能吃。這時,我常會拿這些問題向阿香請教,開始阿香還向我講解幾句,問多了她也說不清了,於是她叫我問阿民。阿民會向我詳細介紹,滔滔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