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北地區
北京市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位於東經115°25'—117°30',北緯39°26',麵積16807平方千米。地處華北平原北端,市中心海拔43.71米,東南部為平原,西北部為燕山、太行山山地。屬於北溫帶亞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1.5°C,1月平均氣溫-9—-4°C,7月為25°C,年平均降水量626毫米左右。主要有漢、回、滿、蒙古等民族。工農業發達,傳統工藝品生產曆史悠久,技藝精湛。
北京
旅遊資源:70萬年前北京猿人即生活於周口店地區,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建於薊,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均建於此,明、清開始北京更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並留下許多皇家宮殿、園林、祭壇及陵墓等古建築群,且大多保存完好;更有雄偉壯麗的長城吸引中外遊客。50多年來新建築如雨後春筍,北京是了解新中國的窗口。北京亦不乏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溫泉、湖泊不一而足。因此,北京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旅遊熱點城市之一。
地方文藝:京劇融南北戲劇之長,形成行當齊全、表演精湛、內容廣泛、人才輩出的藝術,是中國戲劇的代表劇種,其影響極為深遠。評劇曆史雖短,但生活氣息濃鬱,刻畫人物細膩而生動,唱腔甜潤,深受歡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京味話劇”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表演爐火純青,備受海內外觀眾讚譽。相聲藝術則以辛辣幽默征服了廣大聽眾。
飲食文化:北京薈萃了南北大菜,風味齊備,而以清代宮廷大菜、滿漢全席最為突出。亦有法式、俄式、美式等西餐和民族風味餐。北京烤鴨香酥細嫩,幾乎是所有旅遊者一嚐為快的佳肴。藥膳近年來發展迅速,有祛病保健功效。北京小吃品種極多,爆肚、灌腸、豆腐腦、豆汁、炒肝、麵茶、羊頭肉、鹵煮火燒、艾窩窩、蜜麻花、炸糕、豌豆黃等應有盡有,物美價廉,可以大飽口福。
天津市
天津市簡稱津,為直轄市,位於東經116°44'—118°01',北緯38°33'—44°15',總麵積1.13萬平方千米。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渤海灣西端,全市海拔2—5米,北部為燕山山脈,其餘為平原。本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4°C,1月平均氣溫為-4°C,年平均降水量約550毫米。主要有漢、回、朝鮮、滿、蒙古等民族。輕工、機電、化學工業發達,是中國北方重要工業基地和商業中心,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旅遊資源:盤山為主要山林風景區。薊縣長城曆史悠久。宗教遺存較多,獨樂寺尤為著名。與中國近代史有關的景點較多,如炮台是反帝的見證,望海樓與“天津教案”、義和團運動有關,張園曾是孫中山下榻處,南開學校是周恩來的母校。民眾休息場所則有水上公園等。近年,又增避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城市發展與促進旅遊,打通了中環路,興建了古文化街、商業街、食品街、服務街、旅館街,擴建了火車站,豐富了遊覽內容。
地方文藝:1860年前後,天津逐漸形成僅次於上海的全國第二大商都,因而成為北方曲藝的重要發源地。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天津時調、相聲、快板書等日趨成熟,出現了名噪全國的藝人,形成獨特的風格和流派。評劇源於唐山一帶,但在天津發展起來,它唱腔優美甜潤,生活氣息濃鬱。
飲食文化:小站稻米做飯香味四溢,沿海盛產對蝦、螃蟹,足可為天津飲食增色。狗不理包子名揚天下,創始人高貴友、小名狗子,其包子餡大肉多,鮮而不膩,皮軟而有勁,顧客盈門,使他無暇寒喧,人們便笑他:“狗子賣包子,一概不理”,故此得名“狗不理”。耳朵眼炸糕也有百年曆史,因最初該店座落於耳朵眼胡同而得名。它外焦裏嫩,獨具特色。麻花、包子、炸糕為天津三絕。
河北省
河北省簡稱冀(省會石家莊),位於東經113°04'至119°53',北緯36°01'至42°37',地處華北,黃河下遊以北,東臨渤海北京周邊,西為太行山地,北為燕山山地,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其餘為河北平原,麵積為18.77萬平方千米。全省最高峰小五台(海拔2870米),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本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熱多雨,春短而多風,秋涼爽宜人。年均氣溫1—13°C之間,1月份平均氣溫-21—2°C。7月為18—27°C。年平均降水量350—750毫米。主要有漢、回、滿、蒙古、朝鮮等民族。農業發達,漁業、鋼鐵、陶瓷等亦較重要。
旅遊資源:古為燕趙之地,故而文物古跡頗豐—滄州獅子、定州塔、趙州石橋、正定府大菩薩。承德、保定名列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自先秦至明代長城多經本省,更有“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等重要關隘,有全國最大的皇家園林之一(承德避暑山莊),有氣勢宏偉、石雕精美的清東、西陵,不僅有以出土金鏤玉衣而聞名世界的滿城漢墓群,還有南、北鄉堂山、蒼岩山橋樓殿等宗教遺存。趙州橋在世界橋梁上地位顯著,1991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滄州鐵獅子被列入“中國之最”。邯鄲是趙國文化的中心,有業台、回車巷、學步橋等。正定多佛寺有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修建榮寧街,後來又修建了西遊記宮、封神演義宮等。現代革命史跡則有西柏坡革命紀念館等。自然旅遊資源方麵,最突出的是秦皇島、北戴河一直延伸到昌黎黃金海岸的海濱浴場,木蘭以岡丘起伏.草茂花繁成為清代皇家秋爾習武的圍場。近年淶水的野三坡因富有野趣而異軍突起,列為國家級風景區。
地方文藝:河北梆子形成於清代,唱腔高亢、悲壯,表演真實、火爆。曆史悠久,表演潑辣、誇張、重視發縷功、水袖功等演技。評劇源於唐山,唱腔低回婉轉。有西河大鼓、樂亭大鼓、天津時調等曲藝品種。
飲食文化:饒陽雜麵、唐山蜂蜜麻花、保定馬家老雞鋪鹵雞、葉城宮麵、保定槐茂醬菜、渤海對蝦、白洋澱鬆花蛋等。
山西省
山西省簡稱晉(省會太原),位於東徑110°15'至114°32',北緯34°35'至40°45',麵積15.63萬平方千米。地處華北地區、太行山以西,東部為山地,西部為高原山地,自北向南有大同、太原、運城等盆地。大部地區為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主要有漢、回、蒙古、滿等民族;煤、鐵資源豐富,是中國主要能源基地之一;其它有鋼鐵、重型機械、機車、化工等工業;農副產品以麥、玉米、高梁、柿子、葡萄較重要。
旅遊資源:山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十幾萬年前許家窯人和丁村人便已製造石器來狩獵,夏政權即在豫西晉南一帶。此後山西長期是列國爭雄之地。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雲岡是三大石窯之一(雲崗石窟,座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裏的武周山北崖,依山開盤,東西連綿逾一公裏,與甘肅的敦煌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天龍山是道教勝地,渾源縣空寺是建築奇構。大同、平遙都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武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平型關戰役遺址是現代革命史紀念地。滾滾的黃河與壺口瀑布、大同火山群、巍巍太行山等也自有其魅力。
地方文藝:山西民眾有酷愛戲曲的傳統,至今保留著我國最早的戲台。晉劇(山西梆子)在中國戲曲史上影響很大,是北方戲曲的代表。其唱腔高亢激越、活潑跳躍,伴奏樂器中以打擊樂器梆子作用最突出,表演火爆。它分為蒲州梆子、上黨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四種流派,合稱四大梆子戲。此外,還有多種“道情”、秧歌、花鼓等。
飲食文化:太原過油肉、六味齋醬肉、平遙牛肉等素有盛名。“清和元頭腦”有滋補作用。刀削麵、貓耳朵、喬麵灌腸、蓧麵栲栲(圓圈形蒸麵食品)等是大眾性風味食品。聞喜煮餅外裹芝麻,內包糖餡,酥沙利口。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位於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麵積118.3萬平方千米。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地形分為內蒙古高原(陰山山脈以北)。鄂爾多斯高原(伊克昭盟)、陰山山地、河套平原、大興安領山地和遼嫩平原。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0°C,l月平均氣溫為-30—10°C,7月為15—25°C,日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100—500毫米。主要有蒙、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民族。經濟以農業、畜牧業為主,鋼鐵、煤炭、林業亦較發達,稀土、天然堿、鹽類儲量為全國首位。
旅遊資源: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為內蒙古兩大旅遊資源。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西麓一直延續到阿拉善盟居延海。夏秋季節千裏綠海,牛羊如雲,極為遼闊曠遠,在這裏可以領略到北方民歌中所描述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蒙古、鄂倫春等民族的服飾、起居、飲食、歌舞、禮儀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其盛情更使人難以忘懷。在那達慕大會上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風情淋漓盡致的表演。被稱為“綠色寶庫”的大興安嶺的雪原林海自有其磅礴、深奧氣概。它是中國麵積較大、保存較好的原始森林,也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僅鳥類即達300餘種,獸類100餘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品種多達40多種。3.5萬年前的“河套人”揭開了內蒙古文明的序幕,昭君墓、五當召、五塔寺、成吉思汗陵等,是漫長的曆史篇章中的惹人注目的見證。
地方文藝:蒙古族同胞能歌善舞,歌聲高亢嘹亮,舞蹈奔放熱情。頌歌、頂碗舞等非常受歡迎。馬頭琴彈唱流傳極廣,多以民族的曆史為題材,深沉悲壯。
飲食文化:烤全羊、扒羊肉、涮羊肉、奶茶是款待貴賓的風味餐,而且必然備酒。主人以銀碗盛酒,雙手捧上,高唱勸酒歌,直到客人一飲而盡更鞠躬致謝。往往須連幹三碗。在客人離去時,主人攔在車前、馬前重又敬酒,祝君一路平安,歡迎再次光臨。
2.東北地區
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省會沈陽),位於東經118°53'至125°46',北緯38°43'至43°26',麵積14.59萬平方千米。地處東北地區南部,南瀕黃海、渤海。中部為遼河平原,其東、西均為丘陵,海岸線2100多公裏,遼東半島有東北"金三角"之稱。本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受海陸區位及地形影響,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6-11°C。1月平均氣溫-15—5°C,7月為22—26°C。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主要有漢、滿、蒙古、回、朝鮮、錫伯等民族,為中國重要工業基地,冶金、煤炭、機器製造、化工、造船等工業發達,糧食、花生、水果、中藥材、皮毛、柞絲、水產等較豐富。
遼寧
旅遊資源:遼寧有山海之勝。千山、鳳凰山為著名風景區,岩溶地貌分布雖不廣,但發育典型,本溪水、早二洞景色瑰麗,尤其水洞為中國北方罕見的有地下河溶洞。遼東半島海岸線長達到2200公裏。不乏優美的海灘與避暑勝地,其中以大連海濱為最。鴨綠江沿線兼有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已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保護區。有多處地熱活動遺跡,如寬甸火山線、鞍山湯崗子溫泉等。動植物資源較多,已建有仙人洞、老禿頂子山、醫巫閭山等自然保護區,旅順口外的蛇島自然保護區更名聞天下。遼寧是滿族發祥地,其人文旅遊資源中以清代遺存居首要地位,沈陽故宮是僅次於北京故宮的保存完好的封建帝王宮殿,清朝入關前的三座皇陵俱在遼寧,而北陵、福陵在沈陽。沈陽是東北地區唯一的中國曆史文化名城,與上述情況有密切關係。興城是近新發展起來的旅遊城市,其吸引力除因擁有海水浴場外,還在於它較好地保持了明代的風貌。遼東半島是中國曆史上曾多次修築長城的地區,隻可惜破壞嚴重,其遺跡常被人忽略,以建平縣燒鍋營子燕長城遺址、錦州九門口明長城保存較好。旅順口、錦州等地戰略地位重要,曾分別是甲午海戰、日物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戰場或基地。遼寧工業發達,大連被確定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這也形成旅遊吸引力。
地方文藝:沈陽雜技團和大連雜技團的表演蜚聲海內外。大秧歌有高蹺、龍燈、獅舞、早船等多種形式,粗廣潑辣。
飲食文化:以營養豐富、味道醇厚為特色,著名大菜有五彩雪花扇貝、清蒸加吉魚、生烤全蝦、紅燒熊掌、紅扒麟麵(駝鹿鼻子)、香酥飛龍(榛雞)、燒猴頭(猴頭蘑)等。風味小吃中以沈陽“老邊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等最負盛名。
吉林省
吉林省簡稱吉(省會長春),位於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地處中國東北中部,麵積18多萬平方千米,東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以西為鬆遼平原與西部平原。本區屬於溫帶濕潤—幹旱季風氣候。夏季短而涼爽,宜避暑,冬季長而寒冷,宜觀冰雪、霧凇及開展冰雪活動。春秋期多風,年均氣溫2—6°C,1月為-20--14°C,長白山區更在-23°C,7月為16-24°C。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有漢、朝鮮、滿、回、蒙古、錫伯等民族。林業發達,汽車製造業占重要地位。
旅遊資源:長白山是本省旅遊資源的主要優勢。它有茫茫林海,巍巍高山,其自然環境和生態保存完整,因而成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並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主峰白頭山周圍多火山遺跡,長白山天池為著名的火山湖,兼有瀑布。這些都使其成為吉林省最主要的旅遊資源。此外尚有向海、莫莫格等自然保護區,皆為水草豐茂、珍禽集中之地,這些地區都是遊覽、滑雪、登山、療養的好場所。鬆花江及鬆花湖,綽約多姿,其霧凇(俗稱雪掛)構成一個懸珠堆玉的世界,全國聞名。輝南、靖宇之間的龍崗火山群為中國第二大火山群,包括72座火山。文物古跡中以有關高句麗古國者最多,如集安縣高句麗都城“國內城”、廣開土王碑及洞溝古墓群、吉林市龍潭山高句麗山城等,為了解高句麗曆史提供了大量資料。而敦化縣敖東城、六頂山墓則是渤海國的遺跡。長春偽皇宮是偽滿洲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宮殿,近年因人們對“末代皇帝”的興趣,這裏已成為參觀重點。朝鮮族是吉林省特點最明顯的少數民族,他們的服飾、居室別具特色,節日期間舉行摔跤、蕩秋千、壓跳板等活動,民族歌舞歡快熱烈,柔美而剛健,“長鼓”,“扇舞”、“頂水舞”、伽耶琴演奏等是傳統節目。
地方文藝:吉劇流行於長白山、鬆花江一帶,生活氣息濃鬱,表演樸實逼真。“二人轉”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一般隻須兩個演員,載歌載舞,便於及時表現民眾心聲。
飲食文化:吉林菜肴以用料名貴、營養豐富、有滋補醫療作用為特點,常用人參、熊掌、飛龍(榛雞)、麟麵(駝鹿鼻子)、猴頭(蘑)、哈士蟆等,味厚而不膩。長春市的真不同醬菜、鼎豐真糕點,吉林市的白肉血腸、清蒸鬆花江白魚,四平市的李連貴熏肉大餅,延邊的朝鮮冷麵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風味。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簡稱黑(省會哈爾濱),位於東經121°13'至135°06',北緯43°26'至53°34',地處東北北部,麵積46萬平方千米,。西部屬鬆嫩平原,東北部為三江平原,北部、東南部為山地。屬寒溫—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涼爽,南北溫差大,北部甚至長冬無夏。因而夏宜避暑,冬宜賞雪、觀冰燈、進行冰雪運動。1月平均氣溫-31—15°C,極端最低氣溫達52.3°C(漠河1969年2月13日)。7月為18—23°C,無霜期僅3—4個月,年平均降水量300—700毫米。有漢、滿、朝鮮、蒙古、回、達翰爾、鄂倫春、赫哲、柯爾克孜、鄂溫克等民族。為中國木材、石油、大豆、甜菜、亞麻的主要生產基地,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煤炭、黃金、機車車輛、機械、礦冶設備等亦占有重要地位。
旅遊資源:黑龍江為中國火山遺跡較多的省區之一,火山活動為其創造了著名的旅遊資源,如五大連池市的五大連池、溫泉及熔岩地貌,鏡泊湖的吊水樓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等。連綿的山地和廣闊的沼澤地是動植物資源寶庫,有天鵝、丹頂鶴、東北虎、東北豹、麝等珍稀動物。全省建有多處自然保護區,“丹頂鶴故鄉”紮龍自然保護區觀鳥旅遊頗受青睞。其它野生動物亦多,因而開發了桃山、烏龍、平山等狩獵場,吸引著中外旅遊者。黑龍江冬季漫長而寒冷,多冰雪,一些河湖與山坡成為開展冰雪活動的好場所。
地方文藝:冰雕藝術自60年代初在哈爾濱發展起來,至今已產生廣泛影響。二人轉已有200餘年曆史,它是在東北秧歌、民歌基礎上,吸收借鑒了蓮花落、評劇、皮影等藝術,逐漸發展起來的,流傳於吉林、遼寧,也流傳於黑龍江,並形成北路的特點:表演細膩,唱腔優美,以唱功取勝。龍江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二人轉基礎上形成的新劇種,鄉土味濃鬱。
飲食文化:以野味為特點,常以飛龍(榛雞)、麟麵(駝鹿鼻子)、熊掌、猴頭蘑等吸引食客,營養豐富,味道醇厚。
3.華東地區
上海市
上海市簡稱滬,位於東經120°51'至122°12',北緯30°40'至31°53',麵積6186平方公裏。地處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平原前沿,平均海拔為4米,最高峰天馬峰海拔97.5米。全市總麵積0.58萬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麵積220多平方千米,為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河網密布,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約15°C,1月份為3.5°C,8月份為27.6°C,年平均降水量達1100多毫米,春夏之交為梅雨季節。
上海
工業發達,技術先進,農副漁業產品豐富,是中國重要工業基地和商業、金融中心。文教事業發達,科研技術力量雄厚。
旅遊資源:上海原為一漁村。唐代始置縣。清代設江海關,上海遂成為繁榮的港口。1840年鴉片戰爭後被迫開為通商口岸,淪為“冒險家的樂園”。這使得上海除龍華塔、豫園等古跡外,更多的是與近代革命有關的事物,如“小刀會”起義公署(豫園點春堂)、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孫中山舊居、魯迅故居及魯迅墓、周(恩來)公館等。上海的自然旅遊資源較少,近年開發了澱山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為世界聞名的大都會”這一觀念大大增強了它的旅遊吸引力,並且它緊鄰蘇杭等風景名勝城市,又增辟浦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又是中國東方門戶,故上海成為全國六大旅遊城市之一。
地方文藝:滬劇和越劇雖為地方劇種卻廣有影響,滑稽戲獨樹一幟,評彈在當地很受大眾歡迎。
風味肴饌:滬菜為中國八大菜係之一,它融進了中國許多菜係的優點,吸收了西餐的一些做法,油而不膩,味濃而鮮,鹹淡適口,色澤鮮亮,保持原味。習用燒、烤、煨、燜、蒸等法。上海小吃種類多而製作精,名聲遠揚,豫園商場(老城隍廟)更是上海小吃最集中的地方。
山東省
山東簡稱魯(省會濟南),位於東經114°36'—112°43',北緯34°25'—38°23',麵積15.3萬平方千米。地處渤海和黃海之濱,平原占55%,魯西北、膠東一帶為平原,魯東南、膠東為低山丘陵。本區屬於暖溫帶濕潤或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0.5—13.5°C,1月份平均氣溫-4—1°C,7月為24—27°C,年平均降水量550—950毫米。有漢、回、滿等民族。工農業較發達,已探明的黃金儲量居全國首位,石油工業前景可觀。
旅遊資源:黃河孕育了中華文明,使山東在中國古代中上居重要地位,大汶口文化是中國最早的文化代表之一。相傳五帝之一的少昊曾建都曲阜,齊、魯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泱泱大國,經濟、文化發達,哲人輩出。秦、漢以來,曆代帝王屢屢巡幸山東,文人墨客聚會曆下,宋江等聚義梁山,台兒莊大戰、萊蕪戰役在抗日戰爭中作用都不可忽視。因此,山東文物古跡遍布,僅省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達157處。曲阜“三孔”、鄒縣“三孟”、蓬萊閣及水城、中國四大名刹之一的靈岩寺、臨沂銀雀山、金雀山漢墓群、濰坊漢墓石墓群及“十勿園”、德州蘇祿王墓等最為有名,曲阜、濟南列為曆史文化名城。山東自然旅遊資源同樣豐富。泰山為五嶽之首,以雄著稱。嶗山臨海峙立,為道教聖地,千佛山層瀾疊嶂。淄博岩溶溶洞規模在北方屈指可數。大明湖與七十二泉使濟南獲“泉城”美譽。魯西帶狀湖群(以微山湖最大)風光撩人。沿海多良港和海水浴場,青島、煙台、蓬萊、威海等都是避暑勝地,長島列島海水潔淨,沙細灘平,美石如玉,石英岩構景奇詭。上述各旅遊地皆以自然景觀與人文因素緊密結合為顯著特點。大明湖畔有李清照、辛棄疾遺蹤,嶗山有蒲鬆齡故居、太清宮等,威海有甲午海戰遺跡。而遊泰山仿佛觀覽中國曆史畫卷。因而泰山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地方文藝:呂劇生活氣息濃鬱,山東快書風格別具,廣有群眾基礎。
飲食文化:魯菜為中國八大菜係之一,以清香、鮮嫩、味純著名,講究用湯,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淳。北方菜多受其影響,清代宮廷禦膳是以魯菜為主發展起來的。
江蘇省
江蘇省簡稱蘇(省會南京),位於東經116°21'—121°54',北緯30°46'—35°08',麵積10萬多平方千米。地處長江下遊,東瀕黃海,河流湖泊密布,水麵占總麵積16—9%,地形以平原為主,丘陵次之,江河縱橫,湖泊眾多。本區屬於暖溫帶—亞熱帶氣候,冬溫夏熱,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5°C,1月平均氣溫為2°C,7月為27°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100毫米。有漢、回、滿等民族。農副業和工業都比較發達,是“魚米之鄉”,稻、麥、棉、絲、茶、魚、蟹、化纖、機械與特種工藝產品豐富。
旅遊資源:江蘇省曆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是山水園林、名勝古跡和旅遊城市高度集中的地區,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龍盤虎踞的南京,有“天堂”之稱的蘇州,“淮左名都”的揚州以及鎮江、淮安、徐州、常熟分別列入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使江蘇成為中國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占其總數1/10以上,文化古跡也比較豐富,南京的“石頭城”,明孝陵、中山陵,徐州的漢代兵馬俑、劉邦“大風歌碑”,常州的“東南第一叢林”天寧禪寺,蘇州的虎丘塔、寒山寺等堪稱為代表,更有與長城齊名的古運河。江蘇水網密布,素稱“水鄉澤國”,多有名山秀水,如鍾山、雲台山、惠山、金山、太湖、玄武湖等,這為構築園林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故名園薈萃,形成諸多風景園林名城,蘇州、揚州、鎮江等皆以此名聞世界。
地方文藝:蘇州評彈擅長抒情敘事,廣有聽眾,“無錫風光”小調極富地方色彩。
飲食文化:江蘇菜係又稱淮揚菜係,地屬魚米之鄉,用料較廣,以雞、鴨、蝦為主,口味平和,鹹甜適中,原汁原湯,濃而不膩,要求酥、爛、鮮、香,各地又略有所不同:南京菜口味醇和,多用鴨;揚州菜清淡適口,多用江鮮、雞;蘇州菜口味偏甜,多用河鮮。常熟叫化雞,無錫肉骨頭,和橋老油豆腐幹,黃橋燒餅等風味食品較有名氣。
浙江省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位於東經118°01'—123°08',北緯27°01'—31°10',麵積10.18萬平方公裏。地處華東地區中部,東海之濱,山多島多,最高峰為龍泉縣的黃茅尖,海拔1921米,有2100多個島,是我國島嶼最多的省,杭嘉湖一帶與紹興、寧波地區為浙北平原,金華、衢縣地區為金衢盆地,浙西、浙東為低山丘陵,而浙南為山地。本區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9°C,1月平均氣溫為3—7°C以上,7月為28°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以上。主要有漢、回、滿、苗等民族。農牧漁副業和輕紡業均較發達,茶業、黃麻、絲產量都居全國首位。
旅遊資源:浙江既富名山勝水,又多文物古跡,是中國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普陀山是“海天佛國”,為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莫幹山號稱“清涼世界”,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雁蕩山則以“造型地貌”聞名,多奇石怪岩,又是動植物寶庫。低山丘陵多有岩溶奇景,金華三洞、廬瑤琳仙境令人歎為觀止。富春江之美、錢塘潮之雄素負盛名。湖泊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鄞縣東錢湖等,千島湖(新安江水庫)則算是人工湖中的佼佼者。從大禹、越王勾踐、王羲之、白居易、蘇軾、陸遊、嶽飛到近代魯迅、秋瑾、周恩來等都在這裏留下了許多遺跡。京杭運河從這裏開始。天一閣被稱為“天下第一藏書樓”。杭州、紹興、寧波都被列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而全省旅遊重點則為杭州,素以“人間天堂”馳譽世界,文物古跡遍布城內外,因此成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和五大旅遊熱點之一。
地方文藝:浙江素有“文物之邦”、“戲劇美術大省”之稱譽。遐邇聞名的河姆渡、良渚文化遺址的發掘,有力地證明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浙江是吳越文化的發祥地、南戲發祥地和越劇的故鄉,有著十分豐富和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
全省主要劇種有越劇、婺劇、紹劇、甬劇、姚劇、甌劇、等。溫州市越劇團出演的新編同名著名南戲《荊釵記》,在1999年8月19日在沈陽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戲劇節上獲得了“滿堂紅”(十項大獎),使已有800多年曆史的越劇在戲劇舞台上大放光彩,實際上越劇《紅樓夢》、《五女拜壽》等優秀曲目早已享譽海內外。
風味肴饌:浙菜為中國八大菜係之一,選料時鮮,製作精細,品種繁多,注重營養,講求鮮鹹合一,清淡鮮嫩。杭州天香樓的“東坡肉”、樓外樓的“西湖醋魚”名揚中外。風味小吃品種極多,吳山酥油餅、金華醺餅、杭州奎元館的蝦爆鱔麵,知味觀的“幸福雙”點心、湖州丁蓮芳千張包子等都家喻戶曉。
安徽省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華東地區西北部。東經114°43'—119°38',北緯29°25'—34°39'。麵積13萬多平方千米。地形分為五區: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別山地、皖中平原和皖南山地。淮河以北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淮河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由北向南,年平均氣溫為14—16°C以上,1月平均氣溫為-3—3°C,7月為27—28°C,年均降水量也由700毫米逐漸增加到2000毫米以上。主要有漢、回、等民族。農林業較發達,產較多,煤炭、鋼鐵在本省工業中占重要地位,手工業較發達。
旅遊資源:安徽旅遊吸引力主要在於山水風光,尤其集中於皖南山區。這裏有舉世聞名的黃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和景色可人的齊雲山、清涼峰、太平湖等。這裏還保留著特色鮮明的徽州文化,屯海的古城鎮風貌頗具魅力。此外,天柱山曆史上曾被封為南嶽,江淮丘陵地區的琅琊山曾獲“蓬萊之後別無山”的讚辭,馬鞍山的采石磯為“長江三磯”之一,巢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都以風光旖旎而著稱於世。安徽不乏文物古跡,從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春秋時期的鍾離與伍子胥,戰國時期的黃歇(春申君),秦漢相爭、淝水之戰到太平天國抗清的戰場。歙縣、壽縣、毫州都列為中國曆史文化古城。在現代史上,淮安有周恩來故居,大別山是革命根據地之一,皖南事變和淮海戰役都發生在本省。
地方文藝:徽劇形成於明代中葉,是古老劇種之一,產生廣泛影響。清代乾隆朝“四大徽班”入京,成為京劇的主要淵源之一,表演細膩、唱做並重,廬劇流行於合肥(古稱廬州)一帶,以皖西山歌、小調、蘭花舞等為逐漸發展而成,唱腔豐富,委婉細膩,較多保留了民間說唱特點。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采茶調,但傳到安徽懷慶大有發展,唱腔以抒懷見長,韻味豐富優美,載歌載舞,表演細膩,鳳陽被稱為“花鼓之鄉”,其雙條花鼓自明代以來流傳極廣。
飲食文化:徽菜為中國主要菜係之一。多用山珍野味水鮮,重油重色,味道醇厚,尤以烹製鮮魚有獨到之處,這與安徽有馬蹄、果子狸、三河麻鴨、肥王魚、山雞等特產,當地人長年飲茶等有直接關係。其煙熏技術別具一格。符離集燒雞、雪冬燒山雞、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等為名菜。安慶的豆腐、壽縣的“大救駕”糕、阜陽的婆婆饃都各具特色。
江西省
江西省簡稱贛(省會南昌),位於東經113°34'—118°28',北緯24°29'—30°05',麵積16萬多平方千米。地處長江中遊南岸,北部為鄱陽湖平原,中部為贛中丘陵,南部與東西邊境為山地。本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19.7°C,1月平均氣溫為4—9°C,7月為28—30°C。夏季長達4—5個月,春秋各2個月左右,冬季約3個月,年平均降水量1300—1800毫米。漢族占99.96%,其餘有苗、回、瑤、佘等民族。盛產水稻、茶葉、柑橘、淡水魚,為江南木材、竹的主要產地之一,銅、鎢、鈾、稀有金屬、稀土礦儲量居全國前列。
旅遊資源:江西富山水之勝。長江滾滾而過,江邊屹立著秀、俏、險、奇的避暑勝地廬山。中國五大淡水湖之首的鄱陽湖煙波浩淼,是珍禽王國。湖畔則有含鄱口、石鍾山等名勝。贛江縱貫南北,沿江有吉安青原山等。贛粵交界處的大庚嶺梅花遍山,龍虎山、圭峰則以丹霞地貌奇觀而聞名。江西“物花天寶,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書院遍布。故有“文獻之邦”美譽。廬山白鹿洞書院為“海內第一書院”,鉛山鵝湖書院、玉山懷玉書院、吉州白鷺書院等亦名播海內。江西多有道教聖地,如龍虎山及上清宮、天師府。佛教淨土宗發祥地廬山東林寺。南昌滕王閣為中國古代四大樓之一。景德鎮則為中國“瓷都”。江西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地方文藝:贛劇發源於上饒,已有500餘年曆史,為弋陽腔嫡派,表演樸實細膩,音樂秀、美、嬌、甜。江西采茶劇由民間歌舞、燈彩發展而來,已有300餘年曆史,以精彩的表演和幽默、詼諧的台詞取勝,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飲食文化:九江特產桂花茶餅、酥糖等,石雞、石耳、石魚、興國三蒸等為風味名菜。
4.華南地區
福建省
福建省簡稱閩(省會福州),位於東南沿海,東經115°50'—120°47',北緯23°30'—28°19',東瀕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麵積12萬多平方千米,大部分為山地、丘陵,僅東南沿海漳、廈、莆仙一帶為平原。大部分地區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的四季區分,春秋相連,夏季長達6—10個月。平均氣溫1月平均氣溫為7—13°C,7月為28-30°C,年均降水量1200—2200毫米。5—11月有台風登陸,而以7、8、9三個月為最多。有漢、回、苗、滿、高山等民族。農、林、漁業發達。
福建
旅遊資源:花崗岩分布普遍,廈門、泉州、福州等地多有奇石構景,對建築也產生明顯影響。武夷山丹山碧水,是丹霞地貌代表景區之一。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火山遺跡和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密集。氣候適宜,具有動植物資源的優勢,且多珍稀品種。長期與內地交通不便,使其文化保留著較濃的地區特征及古文化成分。而航海曆史悠久,對外交往頻繁,航海文物與多種宗教遺存頗豐,泉州的航海博物館、洛陽橋、福州湧泉寺、泉州老君岩造像、清淨寺、聖徒墓等在全國均稱翹楚。福建是中國主要僑鄉之一,這在旅遊資源中有所反映(如廈門集美學村、陳嘉庚墓與晉江姑嫂等塔),形成全省旅遊業的特點。
地方文藝:梨園戲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有“宋元南戲活化石”之稱。莆仙戲更有千餘年曆史,流行於莆田、仙遊、福清等地,表演形式古老,有些舞台動作具有傀儡的特點。泉州、漳州被譽為"木偶戲的故鄉",其提線木偶、布袋木偶形象生動,表演逼真,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飲食文化:閩菜為中國八大菜係之一。素以製作細巧、色澤鮮豔、調味清鮮著稱。重視甜、酸、鹹、香。多以紅米釀造的“紅糟”調味,且有扛糟、燴糟、爆糟、炸糟之分,成為閩菜的特點。福建多產海味,如琅岐島的鱒、河鰻,長樂的竹蝦,樟港的海蚌等,故閩菜多用海鮮。大菜“佛跳牆”聞名全國。
海南省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東經108°37'—117°50',北緯3°58'—20°20',麵積3.4萬多平方千米。地處我國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本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裏冰封的時候,這裏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有漢、黎、回、苗、壯等民族。本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
旅遊資源:海南島的海岸線長達1584.8千米,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裏遍布最理想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縣“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和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海南人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地方文藝:有瓊劇和黎族、苗族歌舞。
飲食文化:著名菜肴有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萬寧縣)、曲口海鮮(瓊山縣)、萬泉鯉魚、五指山金錢龜和鱉、福山乳豬、東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則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嚐香飲則是一種難得享受。
廣東省
廣東省簡稱粵(省會廣州),位於東經108°13'—119°59',北緯3°28'—25°31',麵積18萬多平方千米。地處黃海北部,有珠江三角洲平原與潮汕平原,其餘為山地、丘陵。本區屬於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1月平均氣溫13°C,7月為28°C,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春、秋相連,夏季長達7、8個月,並有旱季、雨季之分,8、9月份熱帶氣旋頻繁。有漢、瑤、壯、滿、等民族。經濟發達,物產豐富,為中國稻、絲,茶、糖、水產、熱帶的果品、中草藥、橡膠、石油、電器、服裝、玩具、牙雕、玉雕、陶瓷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廣東是主要僑鄉,南方門戶,毗鄰港澳,對外開放早。深圳、珠海、汕頭率先建立經濟特區,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對海外與內地都具有吸引力,因此商業,外貿等均居全國前列。
旅遊資源:廣東旅遊吸引力首先在於其社會、經濟環境,同時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海岸線綿長,多溫泉,地貌形體複雜,丹霞山為丹霞地貌典型,肇慶岩溶地貌發育,西樵山熔岩地貌構成美景,汕頭海蝕地貌奇特。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廣州、潮州為曆史文化名城,佛山為四大名鎮之一,多有伽藍浮屠,廣東了是伊斯蘭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地區之一。嶺南園林別具一格,順德清暉園、番禺餘陰山房、東莞可園、佛山十二石齊為四大名園。而近代史跡數量多,分布廣。從鴉片戰爭起,曆次革命鬥爭中的名故居、重要遺址、陵園等不勝枚舉。近來各開放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也成為旅遊吸引力之一。
地方文藝:粵劇形成於清初,行當齊全,唱腔十分豐富。潮劇由宋、元南戲演變而來,有一唱眾和的形式,表演細膩,服裝用潮繡,有地方特色。廣東音樂明快、活潑、惋轉、悠揚、地方情調濃鬱。南音為深受歡迎的地方樂曲,唱腔悠揚動聽,格律嚴謹。
飲食文化:粵菜為中國最主要的菜係之一,以用料廣泛而精致為特點。蛇、鼠、貓、狗、中草藥鮮花等都可入菜。講求精、鮮、嫩、爽、滑、香、脆,代表菜有鹽水雞、白斬雞、黃道鴨、梅菜扣肉、叉燒、冬瓜盅、牛肉丸等。而蛇羹、砂鍋狗肉、燒鵝、烤乳豬、紅燒果子狸等為著名野味。廣東月餅以品種多、皮薄餡軟而著稱。小吃品種極多,如雲吐麵、糯米雞、蝦餃、魚粥、豬腸粉等。
台灣省
台灣省簡稱台(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海域,東麵太平洋,西臨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麵積3.6萬平方千米,最高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中國第一大島(包括台灣島、澎湖列島、綠島、釣魚島、蘭嶼、彭佳嶼、赤尾嶼)。台灣省多山地丘陵,山地占2/3。地跨北回歸線,為熱帶、亞熱帶氣候,長夏無冬,多風多雨。年平均氣溫約22°C,4—11月為夏季,7月平均氣溫27—28°C,1月約15°C。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火燒島曾達6000毫米,7—9月多台風。97%以上為漢族,高山族約占2%。農、林、漁、礦產資源豐富,60年代以來工業及對外貿易迅速發展。
旅遊資源:其地貌複雜,處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又有喀斯特地貌與海蝕地貌,故多山水勝境、火山群與溫泉群。西海岸沙灘平緩,多海水浴場,而東海岸斷崖峭壁,奇石怪岩。森林茂密,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更有“蝴蝶王國”之稱。清代即有"八景十二勝"之說,包括:阿裏山雲海、雙潭秋月、玉山積雲、清水斷崖、澎湖漁火、大屯春色、魯穀幽峽、安平夕照和草山、新店、大溪、五指山、八卦山、虎頭埤、獅頭山、太平山、大裏筒、旗山及霧社。文物資源豐富,或與反抗荷蘭、日本侵略者有關,或為台灣與大陸關係的曆史見證。如赤嵌樓、安平古堡、明延平郡王祠、指南宮淩霄寶殿、雲林北港媽祖廟、台北與台南孔廟等。高山族人口達30餘萬,又分為阿美、泰雅、排灣、賽夏、布農、曹、魯凱、卑南、雅美等9個族群。
雅美族的甩發舞與雕船本領,阿美族的對位唱法與多姿的舞蹈,排灣族的刺繡與雕刻技藝,布農族的“打耳祭”與“成年祭”大典,賽夏族的“矮靈祭”與佩鈴叮咚的舞蹈,泰雅族的繡衣與播種節,卑南族的“刹猴祭”與“狩獵祭”等,都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地方文藝:閩語區有褒歌、采茶歌;粵語區有客家山歌,較通俗。而南管則較“雅”。劇戲多承閩、粵,有梨園戲、高甲戲、粵戲、皮影戲等。高山族文藝絢麗多姿。
風味肴饌:類似閩、粵,但加以變化而具有台灣特色:佐料常用沙茶、咖喱、花生醬等,甜味更重,多用清湯燉煮。風味小吃品種極多。台北新店碧溪潭香魚,基隆豆簽羹、“甜不辣”,桃園石門沙鍋魚頭,台中菜根香原汁牛肉,新竹“貢丸”,嘉義“四臣湯”和香菇魚翅羹,台南“棺材板”(油炸包餡麵食),高雄六合夜市貝類海鮮及“山河肉”(大山鼠肉)等,都使人垂涎欲滴。
香港
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外側,原屬新安縣(今深圳市),是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素有“東方明珠”之美譽。它是亞洲東部海空交通樞紐,扼我國華南的門戶。
香港由香港本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以及230多個島嶼組成。總麵積1011平方千米。中國在1997年7月1日恢複了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並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今天,香港已成為遠東地區重要的國際工業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信息中心和旅遊中心。旅遊業發展很炔,在亞洲名列前茅。許許多多的旅遊景觀景點分布在連綿山頂區,數十個大小山崗中有林蔭小徑、水塘、古道,東南部眾多的海灣和景色優美的海攤,連同百年前的曆史遺跡、三座古刹如寶蓮寺、青山禪院、黃大仙祠以及現代公園如海洋公園、動植物公園,無不是遊人尋幽。
澳門
澳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原屬廣東省香山縣。 澳門葡文macau英文macao被稱作東方蒙地卡羅。
澳門位於東經113°34'—113°35',北緯22°06'—22°13'。據記載,澳門半島在19世紀時麵積還不超過3平方千米,經過百餘年的填海造地,今天的澳門陸地麵積達到23.5平方千米,由澳門半島、氹仔(Taipa)島和路環(Coloanr)兩個離岸小島組成。澳門地處南方珠江入海口的西側,北靠珠江三角洲,東隔伶仃洋,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連磨刀門,和珠海市的灣仔、橫琴島隔水相對,北接珠海市的拱北。澳門距中山市40千米,距廣州市145千米,距香港61千米。
澳門現有人口40多萬,其中華人占96%,其餘以葡萄牙人居多,其中還包括約11000名土生葡人。土生葡人係指在澳門出生、擁有葡萄牙人血統的葡籍居民,包括長期或幾代在澳門定居的葡萄牙人及其後代,以及葡人與華人或其它種族所生的混血兒。
澳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受海洋和季風影響很大,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2°C左右,濕度較高,約73%—90%。秋季(十月至十二月)是全年最好的季節,陽光充足,氣候溫和而且濕度較低。冬季(一月至三月)寒冷,但大部分時間天氣晴朗。四月至九月,濕度和溫度逐漸升高,這期間雨水較多,而且會有台風。
澳門與香港之間有快速的運輸船隊,每隔15至30分鍾來往一班船,航程大約60分鍾。從澳門還可以乘直升飛機到香港,隻需20分鍾。澳門國際機場自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建成啟用後,每天有大約60班飛機,飛往十多個國家及中國內地十多個城市。
5.西北地區
陝西省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省會西安),位於東經105°29'—111°15',北緯31°42'—39°35',麵積20.5萬平方千米。地處黃河中遊地段,北部為陝北高原,是黃土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中部為渭河平原(又稱關中盆地),號稱“八百裏秦川”,以南為陝南山地,秦嶺、巴山夾著江漢穀地。本區氣候由北向南依次為溫帶半幹旱季風式氣候,暖溫帶半幹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和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各地區氣溫、降水區別很大,北部1月平均氣溫-8°C以下,7月為22—24°C,年降水量350—500毫米;中部則分別為-8—-0°C、21-27°C、500—800毫米;南部分別為0°C以上,22-28°C、750—1300毫米。主要有漢、滿、回、蒙、藏等民族。農牧業發達,兼有南北作物,麥、稻、糜、棉、桑蠶、煙葉等均盛產。工業以煤炭、機械、石油、電器、紡織等為主。
陝西
旅遊資源:周、秦、漢、隋、唐時這裏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曾出現過令全世界仰慕的繁榮,並成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宋朝以後全國政治中心東移,但這裏仍是軍事重鎮。因此,陝西的最大旅遊吸引力是豐富的、重要的文物古跡,如古文化遺址、曆代古都以及皇宮遺址、黃帝陵(秦始皇陵與兵馬俑位於臨潼縣東5公裏處)及秦、漢、唐帝王、勳臣陵寢、長城、寺廟、古塔、碑刻、鄭國渠水利工程、古驛道等,多為同類中的姣姣者。陝西也是民主革命紀念地,劉誌丹、謝子長等到在此組織革命政權,1935年中共中央到達陝北,1936年又發生“西安事變”,所以有許多革命紀念地。華山是五嶽之一,壺口瀑布是中國三大瀑布之一,終南山自古即為風景勝地,太白山是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所以陝西也不乏自然旅遊資源。
地方文藝:秦腔與昆腔、弋陽腔、青揚腔並列為中國四大聲腔。秦腔慷慨激昂,蒼勁悲壯,表演樸素健康,富於誇張,漢劇唱詞優美,表演細膩。眉戶戲脫胎於民歌,音樂優美迷人,故又稱“迷胡”。“信天遊”是流傳極廣的民歌形式,當地人幾乎人人會唱,或激昂、或纏綿,直抒胸意。陝北秧歌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歡快奔放。長安古樂是古老的民族音樂,近年大有發展。
飲食文化:“八景晏”為唐代菜點。由古城十二花冷盤、八道大菜、四味細點和八種水果組成使人聯想到長安八景,又能遍嚐陝西特產。羊肉泡饃、鍋盔是陝西傳統風味,西安老孫家羊肉泡饃頗有名氣。樊記臘汁肉,老童家臘羊肉最有名。榆林豆腐嫩而柔韌,油旋兒酥香可口。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位於東經104°17'至107°40',北緯35°14'至39°22',麵積6.6萬平方千米。地處中國西北地區,黃河中遊。山地高原占60%多,最高峰蘇峪口北海拔3556米。黃河兩岸為寧夏平原,其西部、南部分別為賀蘭山地區六盤山地區,自治區東南部則為黃土高原的一部分。自治區大部地區屬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月平均氣溫自北而南,1月為-15—-17°C,7月為24—17°C。年平均降水量為200—700毫米。回族約占1/3,其他有漢、滿等民族。黃河對本區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自秦代這裏就開渠灌溉,現更河渠縱橫如織,故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說,兼以日照充分,雨熱同期,故銀川平原被稱為“塞上江南”。回族約占1/3,其他有漢、滿等民族。農牧業較發達,煤炭、石膏等儲藏豐富。
旅遊資源:寧夏境內有戰國、隋、明長城與宋代壕塹。1038—1227年黨項族曾在寧夏一帶建立西夏政權,興建許多工程,至今仍有不少遺存,如離宮遺址、西夏王陵(有“中國金字塔”之稱)、承天寺塔、一百零八塔等,在本區文物中占重要地位。其它還有海寶塔、須彌山石窟、銀川南開清真寺等。沙坡頭則是因新中國治沙工作進展而形成的旅遊點。回族聚居,全區清真寺達1800多座,是回族穆斯林之鄉。回族農家風情或許不如某些少數民族風情那樣富有新奇感和刺激性,但自有一種溫馨沁人肺腑。賀蘭山遠望形若駿馬,有小滾鍾口等避暑勝地。六盤山蒼茫逶迤,在這裏更可以追思成吉思汗進軍西夏和工農紅軍長征的往事。黃河邊的古老水車,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會使人心曠神怡,而乘羊皮筏黃河漂流,騎駱駝沙漠跋涉,從嗚沙上滑下等,都會令人激動、振奮。
地方文藝:以“花兒”、“信天遊”等民歌地方特色。
飲食文化:有炸羊尾、燒羊羔、手抓羊肉、糖醋鯉魚、西夏紅方肉腐乳等,小吃有饊子、油香與回民小吃等。
甘肅省
甘肅省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省會蘭州。位於我國西北部,黃河上遊,東經93°28'至108°44',北緯32°36'至42°48',麵積39萬餘平方千米,地形複雜、狹長。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僅北山山地與祁連山地之間為狹長的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故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段和軍事要地。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年平均氣溫約9°C。1月平均氣溫-12—2°C,7月20—24°C。受地形影響,各地年平均降水量相差極大,由東向西自500毫米降至不足50毫米。主要有漢、回、藏、東鄉、裕固、保安、蒙古、哈薩克、土、撒拉、滿等民族。經濟以農、牧、石油、化工等較重要,盛產瓜果、中藥及毛皮。
旅遊資源:文物古跡是甘肅的最大旅遊吸引力,絲綢之路是全省旅遊的主題,並以此與鄰近省區緊密協作。200萬年前"黃河劍齒象"便在此生存,五六千年前這裏出現了仰韶文化。隨著絲綢之路的打通,中國的四大發明、生產技術和絲綢、陶瓷、鐵器等輸往西方,西方和印度的天文學、數學、宗教和寶石、香料、棉花等傳入中原,並遺留下綠洲、城鎮、關隘、長城、寺廟、石窟、成為專題旅遊的勝地。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天馬被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高原雄渾,山地險峻,卻也有黃河之濱水車轉動的隴上江南和水草豐美的牧場。十餘個民族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與所在地的自然風光有機結合,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旅遊環境。
地方文藝:“花兒”在甘肅各族民眾中廣泛流行,康樂縣蓮花山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到初六的花兒會最盛大。花兒多為情歌,形式短小精悍,貼近百姓生活。隴劇是由皮影戲隴東道情發展而來的新劇種,高山戲流行於武都地區,常於春節時演出。其他有秦腔、皮影戲、蘭州鼓子等。
飲食文化:蘭州清湯牛肉麵是用甘南嫩牧牛肉與精粉拉製做成的。靜寧鍋盔大而厚,黃亮香美,釀皮子為麵粉製成之涼食。漿水麵多見於蘭州、定西、天水、臨夏,用發酵之青菜汁水澆於麵條中食用,酸而鮮。靜寧燒雞肉嫩味鮮,隴西臘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膩。
青海省
青海省簡稱青(省會西寧),位於東經89°35'—103°03',北緯31°4'—39°19',麵積72.4萬平方千米。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大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北部山地包括祁連山地(海拔4000米左右)和青海湖盆地、西寧盆地(海拔2200—3000米),南為柴達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其餘約占總麵積1/2的是屬於青藏高原的青南高原(海撥5000米)。本區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氣溫低,年均氣溫為2-9度,1月平均氣溫在-8°C以下(西南部達-20°C)。7月為0-20°C。日夜溫差大,夏季可達15°C左右。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年均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以下。青海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溪流較多,湖泊星羅棋布,多鹽池,青海湖是中國最大鹹水湖。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有漢、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薩克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39%。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產品以石油、天然氣、原鹽、鹽堿化工、毛紡織品居重要地位。
旅遊資源:青海由於地處高原,多少數民族,以及曆史上交通不便等原因,對大多數旅遊者來說具有神秘感。這就是一種旅遊吸引力。它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湖泊沼澤較多,高原湖泊自有其風韻,又是禽獸的棲息地,黃羊、野驢、棕頭鷗、斑頭雁、天鵝不時出沒,青海湖鳥島尤為突出;雪山和冰川景色壯麗;古絲綢之路與唐蕃古道經過青海,留下許多遺跡和傳說;許多鹽地,白茫茫一片都是鹽堿地的世界,有時會發現寶石般的鹽晶;高原牧場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阿尼瑪卿峰等冰封雪鎖,利於開展登山旅遊。以上都是科學考察、探險或觀光旅遊的好項目。青海盛行喇嘛教,湟中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故多有寺廟,且規模宏偉,建築輝煌,更形成獨特的宗教藝術,馳名中外。少數民族聚居,有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風情,可考察和體驗藏、土、撒拉等族的傳統和習俗。
地方文藝: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有著濃鬱的民族色彩。互助縣五群山的“花兒”盛會聲名遠播。“熱貢藝術”是藏族文化藝術的一枝奇葩,發源於黃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縣,這裏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人從事繪畫、雕塑,被稱為“藏族畫家之鄉”。
飲食文化:牛羊肉雜碎、醪糟、甜醅(以蓧麥釀造,甘甜有酒味,開胃健脾),鍋榻(以小麥粉或蓧麥粉、玉米粉等發酵,搓成饃,貼於鍋上,文火燜烙而成)等,都是很受歡迎的大眾性風味食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位於東經34°09'—49°08',北緯73°25'—96°24',麵積165萬平方公裏,為中國麵積最大的省區。新疆地處中國的西北邊陲,四麵環山,中部橫亙著天山山脈,南北分別為塔裏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貌格局。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11.7°C,1月平均氣溫北疆為-20°C以下,南疆為10°C。7月約25°C。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中國最熱、最冷、最幹旱、最多風的地方都在新疆。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俄羅斯、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達幹爾、滿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居首位、農牧業居重要地位,因日夜溫差大,“早穿皮襖午穿紗”,因日照時間長,長絨棉、瓜果品質優異,皮毛類亦屬上乘。石油、有色金屬、玉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旅遊資源:新疆兼有奇特的自然景觀、突出的文物古跡和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且三者緊密結合。新疆多高山,喬戈裏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等8座山峰海拔在7500米上,雪峰、冰川是探險、科學考察的好場所。山腰林木茂密,山麓牧場優美,悠然而靜謐。吐魯番盆地底部為中國大陸最低處。天山天池為著名高山湖泊。而艾丁湖為中國最低湖泊。其他如火焰山、“魔鬼城”與將軍崖的雅丹地貌、“風庫”、“火洲”、“冷極”、“旱極”都可謂自然奇觀。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人類創造了沙漠綠洲、坎兒井等奇跡。古寺、洞窟達百餘處,年代多早餘中原地區。還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樓蘭、尼雅等古國遺址和阿斯塔娜古墓群等。這一切都是滄海桑田的佐證。新疆是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區之一,許多城市都呈現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維吾爾等民族以能歌善舞馳名,庫車等市有歌舞之鄉美稱。以上諸項旅遊資源又被絲綢之路串起來,並且以之與中國各有關省區乃至外國形成了絢麗多彩的絲綢之路旅遊線。新疆地處邊遠,對外開放較晚,因此有神秘感,這也增加了其旅遊的開發潛力。
地方文藝:維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歌舞結合,連續演唱一遍需20小時,節慶時常舉行邊歌邊舞的“麥西熱甫”,“賽乃姆”舞,跳步抖手,旋轉急速。哈薩克族最喜愛“阿肯彈唱”,被稱為阿肯的民間詩人可以即景生情,出口成章。塔吉克族牧民善吹秦“鷹笛”,一唱百和,奔放悠揚。常用民族樂器包括獨它爾、熱瓦甫、手鼓等。《阿凡提的故事》、《毛拉則丁的故事》等廣為流傳。
風味肴饌:饢以麵粉烤製而成,或脆或軟,或甜或鹹,耐存放。抓飯以大米、羊肉、胡羅卜等蒸成,以手抓食。羊肉在新疆飲食中占據絕對地位,吃法有烤全羊、烤羊肉串、沙羊肉等,佐以辣椒末、小茴香。拉條子麵柔韌而清爽,奶茶、馬奶子為常用飲料。
6.華中地區
河南省
河南省簡稱豫(省會鄭州),古稱"中州",位於東經110°22'至116°38',北緯31°23'至36°22',麵積16.7萬平方千米,處於黃河中下洲,西高東低,分為豫東平原、南陽盆地及豫西、豫北、豫南山地五部分。本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15°C,1月平均氣溫-2—2°C,7月為26-28°C,平均降水量600—1000毫米。主要有漢、回、蒙、滿等民族,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發達,小麥、煙葉、芝麻、拖拉機、軸承、卷煙等總產量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