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美芳聽她這麼說,下意識地懟了她一句:“研究生畢業去種菜,瞧把你能耐的。”
她說完又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合適,便又說:“不過要是能讓我種菜賺到錢,也算你有本事。”
阮晴然笑了笑,懶得跟她多說,吃完飯就和溫文山一起去找村長,村長聽她說明來意後眼睛都亮了,當即一口答應下來。
現在國家對於基本良田有著非常嚴格的保護措施,那些糧田不能種菜,但是他們村裏糧田少,荒坡上的土地多,最適合種菜。
前段時間國家撥錢給村裏買了兩台翻地機,兩台收割機,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村民的需要,卻也能節省不少人力。
這些農機優先給沒有壯勞力的家庭使用,現在又有阮晴然給的種菜方案,有她做技術支持,留守在村裏的人,也能賺到可觀的收入。
村長感慨地說:“現在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我們以後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阮晴然和溫文山幫村長把村裏現在的地做了規劃,由他去動員村民把荒掉的地重新種起來,有了農機的幫忙,種地變得輕鬆不少。
等兩人做好規劃後,他們的假期也結束了,他們走的時候,不少村民給他們塞家裏的土特產,兩人要趕火車,沒法全收,隻象征性地收了一部分,就算如此,兩人的包裹都被塞得滿滿的,上高鐵的時候差點超重。
這一趟回家阮晴然收獲良多,她和肖美芳的關係緩和了不少,母女倆雖然還是不太親近,卻至少不會見麵就掐。
她之前答應過阮父,要為村裏做點事,她也做到了。
她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不太可能幫到所有的農民,但是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她能做到的所有的事情,讓農民能更輕鬆地種地,把菜賤傷農這事在她去的地方降到最低。
她相信,隨著大數據種植的廣泛推廣,菜賤傷農這件事情一定會成為過去式。
阮晴然和溫文山回到產業園的時候,恰好有一批蔬果成熟,菜商過來收菜,產業園裏忙得熱火朝天。
她看見筐裏放著剛摘下來的黃瓜、番茄、木耳菜,嘴角微微上揚。
村民看見她,高興地跟她打招呼:“小阮、溫工,你們回來了啊!今年這菜長勢極好,價錢也賣得好,大豐收了!”
有熱情的嬸子還給洗了黃瓜遞給她和溫文山,他們笑著接了過去。
阮晴然笑著說:“以前看聽到‘稻花香裏說豐年’這句話就覺得格外親切,我一直覺得這句詩裏寄予了詩人最單純最誠摯的願望。”
“現在產業園裏的情景就更加直白一些了,菜種好,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收入,都不用去期盼,也知道今年會有很好的收成,‘蔬果香裏是豐年’啊!”
溫文山的眼裏滿是溫柔:“蔬果香裏是豐年,全憑熱忱一片。產業園能有今天的規模和成就,憑的是大家辛苦的付出,往後農民在自己的家鄉就能有和外麵打工一樣的收入,也就不用再背井離鄉進城打工。”
“我們的蔬菜種得好了,往後還能往外出口,到時候農民的收入會更加可觀。”
阮晴然知道這幾年國家已經有蔬菜出口的先例了,他們的產業園做好之後,也可以往這方麵發展。
正在此時她的手機響了起來,是所長打過來的,她接通之後聽見所長說:“小阮,我們的產業園做得很不錯,鄰市聽說了我們的事情後,也想建一座大數據種植產業園,想讓我們提供技術指導,你有興趣嗎?”
阮晴然的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有!”
她建產業園的目的原本就是想讓更多人受惠,如今大家接受大數據產業園的這種種植模式,她當然願意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技術。
她堅信,往後農民種地隨著農機的普及化會越來越輕鬆,不再需要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
她也堅信,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完全應用到農業之後,農民的地會越種越好,菜賤傷農會成為曆史!
農業的未來可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