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初到長安(1 / 3)

79小說閱讀網提醒:在“79免費小說”或“79小說閱讀網”可以迅速找到我們 烈陽在蔚藍的天空映襯之下顯得格外晴朗,白雲在柔風的輕拂中緩緩地飄動著,樹葉時而傳來沙沙響聲,鳥兒似乎被平靜而又詳和的環境所陶醉,正站在枝頭上附和著樹葉的響聲揚嗓高歌。

我正背靠著牆坐在屋簷下,享受這大自然的和諧而又幽揚的旋律。

心想:以前在清晨的公園中似乎曾經享受這種美好的氣氛,但自從來到這亂世之後,不是看到姓被賊寇掠奪而無家可歸情形,就是看到戰場上橫屍遍野,好久沒有感受到這種這麼美好的時光了,但是沒想到卻能在偏遠的小山村再次感受到。

想罷,不由得輕聲的歎道:“要是這現在都沒有戰爭大家和平相處該多好……”

此時,一聲,房間應聲而開,典韋一撐一撐地從房裏走了出來,看到我坐在旁邊便把拐杖放了下來,坐在我旁邊,笑著問道:“羽公,怎麼為何獨自在此歎息呀?”

自從華佗走後到現在也有幾天了,華琴每天都幫典韋換藥和用藥調整身體,現在典韋已經能下床走動了,但行動還是不方便,所以我便用樹枝做了一根拐杖給典韋,以方便他走動時不至於吃力。

我的話語被典韋的問題打斷,遂收拾了一下感慨的心情,並沒有回答典韋的問題,隻是仰頭看著天空,灑然地答道:“典韋,你來感覺一下,現在多麼平靜安詳呀,既沒有戰爭,又沒有爭鬥,如果在這裏一直這樣生活下去該多好。”

典韋看到我臉上略帶愁色,似乎滿懷心事,再想起剛才在房中聽到我的感歎,知道我是因為戰爭而感到煩憂,即便雙眉緊皺地看著我,斷然說道:“現今姓食而不飽,穿而不暖,流離失所,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怎麼可被表麵的安詳平靜所蒙閉呢?”

我看了看典韋,覺得典韋似乎另有見地,遂輕聲地問道:“哦?不知你有何見解?”

典韋沉吟半晌,神情凝重地看著我,沉聲說道:“典某雖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我知道如今朝庭無能,以至使天下群雄並起,各自擁兵自重,雖掛名為漢臣,但皆各懷野心,大有逐鹿天下之勢,到其時必會戰火連年。”

典韋頓了頓,接著振振有詞地說道:“到那時除非有人能消滅天下群雄,將天下兵馬還歸朝庭,否則戰爭將會無休止地延續下去。”

我看了看典韋,實在想不到這番話居然是從典韋口中說出,遂十分高興地說道: “你所所言是,沒想到你對天下形勢別有一番見地。”

典韋臉色一沉,鄭重地說道:“公孫瓚為人剛愎自用,有勇無謀,好謀無斷,且不會用人,羽公你韜武略,平複鳥丸,且甚得民心,何不取而代之繼而掃除群雄恇複漢室?”

我低頭暗思:雖公孫瓚並不像曹操能治世之才,但對我還算有義,我怎麼可背叛他呢?

我沉思良久,茫然搖道:“公孫瓚對我有義,我又豈可不忠於他?難道你要我做不忠不義之人?”

典韋眉宇緊皺,低聲說道:“以公孫瓚之才又怎能守得住幽州,日久之後必被其它群雄所滅,恐到其時無安身之所也,望羽公思。”

典韋說得確實挺有道理的,公孫瓚確無治世之才,且獨斷專行,據史書所載公孫瓚日後會被袁紹所滅,以至**。而我現在與袁紹積怨甚深,到時如果袁紹滅了公孫瓚必不會放過我。但公孫瓚曾出手相助,對我和甄宓有恩,我現在又怎麼可背信棄義?

我苦思良久,仰望長空,輕輕歎了口氣,起了起來,扶起典韋進入房,嫌然說道:“此事需另作商議,待日後再談,現在最重要的還是你先把傷養好。”

典韋相勸幾番,但還是被我一一推辭,典韋隻好暫且作罷。

我步出典韋房門,正欲回房,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腳步聲,我轉身一看,原來是蔡苑,蕭飛,柳楓等五人。

隻見他們步至我身前,單膝跪地,嚴謹地說道:“剛才羽公與典韋的說話我都聽到了,我們一致讚成典韋所說,請羽公取公孫瓚而代之,我等願誓死追隨左右。”

我聽完心中十分感動,忙上前扶起眾人,喟然一聲歎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此事先暫且擱下,待日後再議。”

言罷,我轉身回到房中,回想起剛才典韋和眾人所言,心緒起伏不定,良久而不得平靜,隱隱想起國演義中孔明勸劉備奪劉表荊州的情節,使我慢慢地體會到了劉備當日的心情。

此後,眾人見我不再提及此事,隻好就此作罷。我每日便在房中閱讀華佗臨走前留給我的那幾本書,華琴也常時到房中陪我一起看書,我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華琴請教。日一轉眼就過了十多天,典韋的傷勢也漸漸痊愈。

這天,我讀完書推門而出,正看見典韋與蔡苑等人正在屋前不遠處切磋武功,但見典韋手握鐵戟運使如飛,力鬥眾人,細觀之下覺得典韋的武功比以前長進不少,而眾人的輕作也各具特色,例如典韋和黃烈的動作比較威猛,蕭飛的動作比較靈巧,柳楓的動作快而準……忽然一個念頭從我心中一掠而過,心想:華佗以前傳授我五禽之戲的時候曾說過如果能根據體質的情況選擇其中一戲加以練習,不但可以強身健體更有提升本身動作的的功效。如今他們的動作各異,如果根據他們的動作擇而練之,其效果一定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