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諸邪不侵,萬法皆空(1 / 2)

“你們在說什麼呢?哪八個字啊?”在三公之中,唐演算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對儒家儒學的研究比較粗淺,所以郭墩孺能明白的他未必能明白。

夫子看了看唐演,然後看了看遠方,張了張嘴說出了八個字:“諸邪不侵,萬法皆空。”

郭墩孺,唐演和同為三公之太師的柳公權皆是滿臉震驚,繞是郭墩孺和柳公權已經猜出了那八個字的真正內容,但是親耳從夫子口中聽到,依舊感到莫大的震驚。

諸邪不侵,萬法皆空,這不光是簡單的八個字,它同時也代表了儒道的一種境界,一種自太古時代以來除了當今酒祝外沒人能達到的境界。

想不到研究儒學一輩子的三公和夫子都沒達到的境界,竟然讓一個年紀不過二十歲的青年達到了,這真是驗證了“長江後浪推前浪”那句話啊。

沒人再反對將儒家第一至寶正氣尺交給帝一了,沒人有資格再反對了。

實力至上,以武為尊,在儒家同樣適用。

傳承了這麼多年,儒家在影響著武道,武道未嚐不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儒術。

——分———割———線——

“劉秀,悠然,如果不出意外,我想我們還會和那個女扮男裝取得科考榜眼的女子見麵的,你們信是不信?”帝一的語氣中充滿了神秘和玩味,但是他的表情中絕對沒有絲毫開玩笑的意思。

劉秀和李悠然同時看了看帝一,異口同聲地道:“帝一,此話怎講,難道你收到了什麼內幕消息?”

“前朝公主女扮男裝,破壞科舉考試,顛覆朝綱,特命今年新科狀元帝一,榜眼劉秀,探花李悠然攜禁衛軍將其捉拿,鏟除同黨,欽此!”帝一在兩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從懷裏拿出一道聖旨大聲宣讀完。

所謂天地君親師,儒學中忠君的思想很嚴重。

按理說接聖旨的時候必須先擺好香案,然後下跪接旨,但是帝一覺得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不能對著一張聖旨下跪。

記得當年帝一十歲的時候就為接聖旨跪還是不跪這個問題和諸位大儒進行了一場辯論,最後誰也難以說服誰,此事不了了之。

此後帝一接聖旨的時候甚至朝拜的時候都不下跪,所以連帶著他傳聖旨的時候也不要別人下跪接旨。

“臣李悠然(劉秀)接旨,吾皇聖安!”劉秀和李悠然同時鞠了個躬,卻並未接過那道聖旨。

聖旨上說的是三人攜禁衛軍,三人中帝一乃是狀元,所以這道聖旨自然交由帝一保管,他們二人隻管聽命行事就可以了。

學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

為皇帝為朝廷辦事,沒人敢怠慢。

不出半個時辰,劉秀和李悠然就各自率領兩百禁衛軍在東城門口集合,而帝一,未帶一兵一卒,仍是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

“報,蒙城附近發現前朝餘孽的蹤跡。”一個探子遠遠地朝帝一行了個軍禮,大聲稟報道。

從帝一十七歲出關後在帝都的所作所為,帝都的大小人們對帝一的評價大同小異,總結起來一共八個字:“儒修似海,智近於妖”。

此言絕非空穴來風。

拿這次事件來說,從一開始,帝一就發現了女扮男裝參加科舉考試的前朝公主,而且猜到了她的目的,甚至連事後朝廷的反應都猜到了,所以在別人還未察覺的時候他就已經著手派人打探前朝餘孽的行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