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 / 3)

哥舒信冷哼一聲,隻能很無辜地又回到耀東身邊。

耀東拿出本小冊子丟給哥舒信:“背熟小隊條令。”

小冊子是《第五隊條令》,哥舒信手指梳理了一遍本子,呼出一口氣,早些時候他在第五隊營地櫥窗看到過提綱,最顯眼的就是那句:“新丁日,必見血”。所謂新丁日,就是第一天報到的日子吧。

耀東拿出一張貼紙,寫上“哥舒信”三個字,貼在了青年的胸口掛牌上,遮去了端木樂的名字。然後,他並沒有讓哥舒信上車,而是站在路中央,把吳錯拉屍體的車子攔了下來。

“吳錯先生,把這個小弟帶上,一有消息就讓他通知我。”

哥舒信莫名其妙地被送上了擺滿裹屍袋的車。看著車窗外頭也不回離開的耀東,他皺眉道:“他是真的很緊張驗屍報告,還是就為了把我丟給你?”

“也許都有那麼一點。”吳錯帶著疑問看著哥舒信手裏狹長的包裹,他的佩刀包得太嚴實了。

“我的武器。”哥舒信把包裹解開,裏麵是一把刀鋒一米左右的帶鞘長刀。黑色刀鞘,暗紅刀柄,刀柄上刻著一行小篆——快意恩仇。刀鞘和刀柄銅環上有斑駁的鏽跡。

“是一把很古老的家夥啊,哥舒信先生,有機會我給你介紹一個兵器師,替它除下鏽。”吳錯試了一下,居然不能拔刀出鞘,心裏泛起莫名的感覺。他和無數屍體打過交道,而當他摸到刀鞘,卻感到一種真正的死亡氣息。他重新看了哥舒信一眼,這個青年並無特別之處。

在東城的街道上,一般是看不到西城那種現代汽車的,這些品種優良的駿馬奔跑起來一點都不慢。甚至那些大街上的人力車,全力奔跑起來也頗為快捷便利。

哥舒信來到風名東城的頭兩天,很不習慣交通工具的限製,這裏隻有馬車和人力車,沒有汽車;通訊方麵,有固定電話廳,但公共場合不提倡用手機;沒有網吧,學校圖書館和官僚機構才能鏈接互聯網,整個東城隻是一個大的局域網。這樣的生活仿佛回到了上個世紀初,甚至更早的年代。他也曾經打聽過西城的生活,那裏是完全的二十一世紀風格,甚至科技應用更超前。東西城這兩種文明的刻意對抗,讓哥舒信很不適應,要知道,這個島外麵人類正全速生活在資訊爆炸的“地球村”時代。

他的班級導師樂麟告訴他,這是一種生存方式的抉擇。馬車和人力車固然會犧牲部分速度,但在時間並非一切的東城,這代表了一種更尊重環境、更淡定從容的生活態度。不隻是交通和通訊工具,包括東城的建築風格和待人接物的禮儀都是如此。雖然哥舒信並不理解這些,不過製度就是製度,他隻能去適應,而無法靠個人力量去反抗,至少他現在是這麼認為的。

很久以後,哥舒信才發現東城和西城這兩種不同文明間的對抗,東城一直在苦苦堅守。即便在古老的風名島,東城的這種堅持也正慢慢被西城蠶食。

馬車轉過三個街口,進入有著宋朝風貌的街區——趙宋區。

“我們先去石獅子大街找個人。那是你們第五隊的管區,你很熟悉吧?”

“不算很熟,事實上,今天是我第一天出勤。”哥舒信老實回答。

“新丁日?”吳錯笑了笑,指著街麵上不懷好意的懶散人群和各式各樣的房子說,“這裏就是石獅子大街,又叫第九大街。每條街都有名字,不過為了方便我們用數字也有排列。”

他瞥了眼的確是認真在聽的哥舒信,少年望著街道的眼睛裏更多的是好奇。

“這些街道並不是表麵看到的門牌號。你不能這麼看,這些房子裏都住著人,有好人有壞人有妖怪,但他們都是世間生靈。不過你不要輕易去推開那些門,城裏雖然嚴令禁止吃人,但誰也不敢保證那些妖怪們一定會恪守規則。”吳錯笑著補充。

“對了,說到新丁日,請問守則上‘新丁日必見血’那句話是啥意思?”哥舒信問,“我的意思是……怎麼樣算見血?”

“就是字麵上的意思。”吳錯悠閑地點上煙鬥,“新丁第一天,必定見血光。小到掉一顆牙齒,大到送了性命。而且這個定律將一直持續到下班才算結束,而不是你隨便摔一跤磕破皮就能結束的。這裏說的下班,就是你必須停止執勤或者行動,如果你加班了,那麼加班的時間裏麵仍然也是新丁日。好消息是,新丁日那天,多數時候你的辦案運氣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