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百姓上訪,該當何罪(1)(3 / 3)

唐天明問容浩:那閻誌書記的初步意見呢?

你這老唐!容浩笑道:他基本沒意見。不過,我也稍稍探了下,首先執行國辦文件是肯定的。這個,沒有誰願意闖紅燈。主要就是怎麼執行的問題?你有點子,到時一定要好好說說。

我有什麼點子?唐天明咳嗽了聲。

容浩問:病了?

沒有。唐天明說我好好想想,但是不能指望。仁義的劉主任他們都不錯。還有張會長、焦會長等。

容浩說都得說。你是重點。

市委書記到駐京辦調研,這是這幾年“兩會”期間的一個程序性活動。無非是把各個縣駐京辦主任召集起來,與市委書記見個麵。書記鼓勵幾句,大家激動一回。然後喝酒,娛樂。但今年,情況顯然不同。今年麵對的大環境不一樣了。不是市委書記麵對的環境不一樣,而是駐京辦係統麵對的環境不一樣。縣級駐京辦存留正在刀鋒之上,滑向何方?是死還是生?前幾天報上就有人評論,說“兩會”之後,將是駐京辦大撤離開始。深層次的分析認為:國辦發文後,並沒有采取嚴厲的執行措施,主要是考慮“春節”和“兩會”。因為他們也深知,在這個關鍵時段,駐京辦承擔了大量其它部門和單位無法替代的工作。春節過了,“兩會”再一結束,文件就得進行正常的落實階段。而且,“兩會”上,駐京辦存留肯定是個熱門話題,像唐院士,還專門遞交了關於駐京辦問題的提案。“兩會”代表委員們越重視,中央就越會快速對駐京辦存留下命令。因此,“兩會”後,駐京辦存留見分曉,唐天明覺得是比較可信的。至少會有響應,會有態度,會有動作。

當然,這一切,其實決定權都不在駐京辦手裏。駐京辦主任就是在一塊說破了嘴皮,也不見得能有成效。撤與不撤,隻有領導能定。而領導怎麼定,還得看上麵的態度堅定不堅定。就像宗仁書記。早就彙報過了,駐京辦要撤,他的態度基本上是含糊的。這是明智的。如果他同意撤,也許是個損失;如果他堅持不撤,可能會受到處理。觀左右而定奪,這是上策。從國辦文件1月19日出台,到現在為止,唐天明還沒聽到過江南省領導就此事表態,也沒接到任何關於駐京辦撤還是留的指示。可見,領導們要麼沒將國辦文件當回事;要麼,就是也在觀望。官場規則是一樣的,雖然官有大小,隻要在規則之內,無非是逶迤有別,最終還是殊途同歸的。

劉梅打來電話,說桐山的王虛王主任向他們縣市彙報了,領導們很讚成,同意與南州市一道,來共同爭取江江高鐵。她問唐天明:“下一步怎麼辦?”

唐天明說:“迅速打報告。然後遊說‘兩會’期間的一部分代表委員,請他們遞話。同時,請兩市領導出麵,與國家發改委對接。爭取在“兩會”期間,將這事造出輿論,形成初步影響。”

劉梅說:“那報告?唐主任你看……”

“這回,劉主任你是指望不上我了。我正在病床上。不過沒大事。你和王主任商量後定吧,要快。定好後,給容浩主任彙報下,請他給市裏彙報。”

“唐主任病了?要不,我過去看看?”

“不必了。你們先搞報告吧。我提醒一下,這事最好請你們縣的發改委搞。他們有經驗,知道怎麼搞合適。”

劉梅說:“那好,就按唐主任的意見辦。你好好休息,報告搞出來後,就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