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百姓上訪,該當何罪(2)(2 / 2)

張會長早已按捺不住了,一開口就衝:“為什麼要撤?我們撤了,留下利益,給他們?我不同意。何況我們也不是駐京辦,我們是清風文化研究會。”

“老張,這事就別較真了。研究會也罷,駐京辦也罷,都是一個樣。”容浩插嘴道。

“那哪能一個樣?”張會長還在說,費如東打斷了他的話,說:“其它同誌也都說說。總體上要有理性。現在不是發脾氣的時候,也不是負氣的時候。負氣解決不了問題,是吧?還有誰?說吧!”

焦會長這時清了下嗓子,道:“我同意剛才唐主任的意見,但是,我也不同意執行的觀點。駐京辦無論是何種形式,保留是必須的。我建議市裏好好研究一下,拿出個方案。比如就叫老鄉會,怎麼樣?”

“那是不可能的。任何形式的潛性存在,都是不允許的。”容浩說:“要是能叫老鄉會,哪還叫撤?換湯不換藥嘛!”

“那?”焦會長漲著臉道:“那怎麼辦?真的就撤了?”

劉梅一直在邊上聽著,時不時的皺著眉頭。費如東問:“這位劉主任,也談談?我聽容主任說,劉主任相當出色的啊!”

“不敢當。”劉梅將手中正拿著的手機放到桌上,說:“駐京辦撤,是大勢所趨。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研究。中央決定,能不執行?我倒覺得現在要研究是撤了之後怎麼辦?是不再回來了?還是有些人說的移師天津,或者廊坊?甚至還是明撤暗留?不掛牌子,照樣行使職能?”

“這個問得好!”閻誌書記笑著道:“大家都來回答下劉主任的問題。”

容浩說:“劉主任關心的問題,事實上我一直也在思考。對駐京辦的去留,大的形勢是沒得變的。現在微妙的是,采用什麼方式,既不違反中央政策,又能將縣級駐京辦的職能發揮出來。我有個建議,當然還不成熟。閻書記來調研,我就說出來,以供大家參考。”

劉梅手機響了,她看了下,出門去了。

容浩道:“如果真到了萬不得已必須要撤,我建議市裏擴大南州市駐京辦的規模。在現有人員基礎上,增加十人以上。為什麼說十人以上呢?這是考慮到十個縣,每個縣至少一個。在市駐京辦下麵設立一科、二科、三科,每個科由三到四個縣駐京人員組成。承擔的工作,還是現在各縣駐京辦所承擔的工作。財政供給,可由市裏統一解決,與縣再核算。人員編製,仍然放各縣原單位。這樣,國辦文件中的兩條,一是經費供給渠道,二是人員編製,都沒有問題了。不過,如果這樣,市級攤子就過大,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管理問題,協調問題,等等。”

費如東朝著閻誌望了望,見閻書記臉色開朗,便道:“容主任這個建議,我個人覺得相當有意義。各縣的同誌也可以考慮一下,這個方法好就好在既規避了政策,又解決了實際問題。大家看看,有什麼新意見沒有?”

沒有人應答。

費如東就跟閻誌耳語了幾句,道:“那就請閻書記作指示!”

閻誌當然先說了通官場上的套話,大意是駐京辦的同誌們辛苦了,南州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與駐京辦同誌們的工作密不可分。因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專程向大家問好,並致意。接著,他話鋒一轉,“同誌們,駐京辦的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也清楚。但是,駐京辦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很不好的問題。中央做出撤銷縣級和行業駐京辦的決定,我覺得是從大局出發,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進一步規範行政行為出發,具有重大意義的決定。作為南州,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昨天,在人大的分組討論中,江南省的部分代表就提到駐京辦的去留。省委書記孟成同誌明確表態,縣級駐京辦和行業駐京辦,必須在‘兩會’後陸續撤離。五月底前全部完成。這也就是說,撤是已經鐵定了的。我們也必須撤。在這裏,我就給各位打個招呼,按照省委的要求執行。”

唐天明聽著,先還有些心慌,但聽到最後,他反而鎮定了。市委書記的講話,是先把帽子戴得高高的,然後再落到實處。果然,閻誌書記就轉到實的地方來了:“駐京辦撤了後,各縣與北京的聯係,不能斷。那怎麼辦?我同意剛才容浩同誌的建議,由南州市駐京辦代各縣行使職權。可以考慮從各縣抽派專人到市駐京辦協助辦公。總體上,縣駐京辦撤;市駐京辦,加強!”

劉梅是在閻誌書記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才進來的,她隻聽見了“縣駐京辦撤,市駐京辦加強”這一段話,心想:真的撤了。剛才與宋洋通越洋電話,他還問到這事。她說撤的可能性不大。可一瞬間,事情就變了。她問旁邊的唐天明:“撤了,我們怎麼辦?”

唐天明笑著道:“閻書記的話你沒全聽。說撤,其實是不撤。不過是到市駐京辦辦公罷了。這比現在還好,十個縣,加一個市,多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