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夏天,河南洛陽,走在上班路上的普通廠礦職工喬文娟被失控的拖拉機撞倒,當場肝髒破裂生命垂危。醒來時她才得知,是兩位素昧平生的解放軍戰士救了自己。
從此,她立誌要用生命回報部隊。
聽說戰士生病,她買菜做飯,不管多遠都要跑去探望、照顧;她開通“心理谘詢熱線”,成為戰士的知心人;自費創辦擁軍網站,為部隊官兵提供愛心服務,通過網站為50多名軍人搭起鵲橋,幫助300多名退伍戰士找到工作;她組建了“中國擁軍網心連心藝術團”,帶領誌願者上海島、去哨卡,為基層部隊官兵慰問演出……用這種純樸的方式表達著真摯的愛兵情感。
喬文娟曾悉心照料過22名身患絕症的戰士,每次看到戰士被病痛折磨,她都心疼流淚。1999年,年僅23歲的重慶籍戰士蔣友清被查出白血病,極度絕望的他給喬媽媽寫了一封信。喬文娟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前往進行骨髓配型。失敗後,她又輾轉全國11個骨髓庫,行程1萬多公裏,最終為蔣友清找到了那個十幾萬分之一的成功配型。
“吃苦我不怕,為了這些兵兒子做什麼我都願意。我最怕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開,心裏已經有了親情,那種感受刻骨銘心。”喬文娟眼裏閃著光,說得動情。
“得到過那麼多榮譽,哪個最讓你激動?”記者問。
“我最在乎的,其實就是這句‘兵媽媽’。”年過六十,喬文娟依然神采奕奕。她盤算著,還有好多事要替“兵兒子”們去辦。
新華社北京2017年7月21日電
“隻要部隊需要,擁軍傳統永不斷”
——第二屆“最美擁軍人物”群像掃描之二
榮啟涵
他們不是軍人,卻與軍人結緣;他們曾是軍人,退伍後心中的迷彩永不褪色。
從西南邊陲到南疆國境線,有祖國軍隊駐守的地方,就有這樣一群平常但不平凡的擁軍人。
——今生,邊防戰士王俊景都欠吳新芬一個擁抱。
1997年10月25日,在西藏軍區某邊防部隊服役的王俊景執行任務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倒,四肢嚴重燒傷。得知此事,王俊景的筆友、已在鄭州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吳新芬,隻身一人趕來醫院照料王俊景。
王俊景勸她離開,吳新芬斬釘截鐵地說:“即使你有1000個讓我離開的理由,我也會找出1001個理由留下照顧你!”
2002年,吳新芬頂著各種壓力與王俊景結婚。婚後生活艱難,她卻毫無怨言,毅然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擔。為了增加收入,她蹬著借來的三輪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撿垃圾、收破爛,用積攢下的錢給王俊景買營養品。
在她的悉心照料和鼓勵下,經曆4次病危、7次植皮、1次截肢,醫生斷言一輩子將在病床上度過的王俊景,奇跡般地站了起來。
現在,吳新芬建立了“軍嫂”網頁,講述愛國擁軍和王俊景自強不息的故事;捐款10萬多元,支持家鄉和希望小學建設。
2009年,以她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電視連續劇《今生欠你一個擁抱》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生活雖然艱辛,但很幸福。”吳新芬說,作為軍嫂,自己無怨無悔。
——從小木船到鋼船,在三亞市天涯區榆港社區,梁家漁船和部隊有著割不斷的緣。
素有“火島”之稱的東瑁洲島,距三亞市區5.6海裏,島上一無淡水,二無居民,駐島官兵大部分的生活補給都靠往來船隻運送。
梁彩雄一家三代義務為駐島部隊運送生活物資,“爺爺老了父親頂,父親老了兒子上”已經變成了一種傳承、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