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科技擁軍先鋒
——王寶和
王寶和,1949年12月生,高級工程師,陝西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愛國擁軍模範。
他帶領企業相繼研發並生產輪式裝甲防暴車、邊防巡邏車、士兵突擊車、水陸兩用摩托車和空中突擊旋翼機等20餘種係列產品,填補了我國反恐、防暴、維和裝備的多項技術空白。目前,多項產品已用於武警部隊以及我國駐外的國際維和部隊。他始終秉持一個理念,軍事裝備必須符合戰鬥力標準,經得起實戰檢驗,帶領公司飛行隊和自產旋翼機,多次服務部隊圓滿完成訓練演習任務,受到通令表彰。他提供的裝甲防暴車、巡邏車、突擊旋翼機等裝備,已在維穩處突、安全保衛、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實踐中得到廣泛驗證,受到普遍好評。他還投資2.5億元建成旋翼機訓練場,投入160萬元為某武警學院建成模擬教學係統,幫助官兵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他每年出資10多萬元走訪慰問邊防部隊,在廠區開辟5100平方米國防教育園區,接納幹部群眾、青年學生2萬餘人參觀學習,為大中專院校、社區街道作報告30多場次,受教育群眾達4萬多人次。他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宣傳活動,在北京、西安、成都、貴陽等地都留下了他國防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實足跡。
全國雙擁辦供稿
“民參軍”助力強軍夢
——王寶和
他不是職業軍人,卻在中國軍界寫就了種種傳奇;他不是軍事裝備專家,卻在業界創造了諸多奇跡。他就是民企科技擁軍模範、陝西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和。
他帶領企業相繼研發並生產輪式裝甲防暴車、邊防巡邏車、士兵突擊車、水陸兩用摩托車和空中突擊旋翼機等20餘種係列產品,填補了我國反恐、防暴、維和裝備的多項技術空白。目前,多項產品已用於武警部隊以及我國駐外的國際維和部隊。
公司產品研發負責人蔡永錄:“王董經常帶領科研隊伍到部隊調研學習,深入了解部隊對裝備的需求。他始終堅持部隊最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全力科研突破的,這方麵他從不計成本。”
王寶和始終秉持一個理念,軍事裝備必須符合戰鬥力標準,經得起實戰檢驗。他帶領公司飛行隊和自產旋翼機,多次服務部隊圓滿完成訓練演習任務,受到通令表彰。他提供的裝甲防暴車、巡邏車、突擊旋翼機等裝備,已在維穩處突、安全保衛、搶險救災、國際維和等實踐中得到廣泛驗證,受到普遍好評。他還投資2.5億元建成旋翼機訓練場,投入160萬元為某武警學院建成模擬教學係統,幫助官兵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寶雞軍分區同誌:“‘民參軍’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方麵,民營企業無疑是其中的一支生力軍。王寶和帶領他的科研團隊,在這方麵先行先試、銳意創新,取得突出成績,十分難能可貴。”
王寶和並不滿足於此,他堅持向部隊捐贈急需裝備,每年出資10多萬元走訪慰問邊防部隊,在廠區開辟5100平方米國防教育園區,接納幹部群眾、青年學生數萬人次參觀學習。王寶和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宣傳活動,在北京、西安、成都、貴陽等地留下了他國防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實足跡。
王寶和:“國家深化軍民融合、支持創業創新的好政策為我們提供了發展機遇,借著強國強軍和民族複興的東風,我和我的團隊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績,這還都是初步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將傾注畢生心血,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貢獻。”
全國雙擁辦供稿
讓中國“獵鷹”翱翔藍天
——擁軍模範、“中國硬漢”王寶和的傳奇故事
杜京
抗日戰爭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2015年9月3日,在金風送爽的秋天,北京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勝利日閱兵儀式的這一天,有84%的受閱武器裝備首次亮相,成為中國最尖端武器的一次“總動員”。在“9·3”大閱兵中,參閱的地麵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首次按照作戰體係模塊化編組,展示人民軍隊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的能力。與此同時,在中國著名的青銅器之鄉——陝西寶雞,中國第一架旋翼飛機的誕生地,舉行了“中國獵鷹旋翼機飛行表演”,開創了世界旋翼機飛行史上10架旋翼機編隊飛行之先河。
“要為國防軍工事業做點兒事情”
“70年前的9月3日,是全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日子。70年後的今天,為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在9月1日、2日、3日連續3天,舉辦4場‘中國獵鷹旋翼機飛行表演’及抗戰勝利展覽,以此緬懷先烈、銘記曆史。我們要向世人宣布:中國創造出了世界最先進的‘獵鷹’旋翼機。”陝西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和說。
在中國“獵鷹”旋翼機的誕生地,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老廠區,走進被稱為“中國硬漢”的王寶和的辦公室,第一眼就看到窗台上擺放著ZFB05型係列裝甲車模型和“獵鷹”旋翼機模型。會議室裏懸掛著的兩麵紅色絲絨製作的錦旗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兩麵錦旗由公安部維和警察防暴部隊、第八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部隊贈送。兩麵錦旗分別寫著:“鐵甲顯神威,維和建奇功”“維和不辱使命,鐵甲鑄造輝煌”。在會議室的正中央懸掛著乍得、貝寧、加蓬、莫桑比克、尼日爾、赤道幾內亞等國家的總統、總理、國防部長、安全部長、總參謀長前來視察參觀的照片。
從王寶和堅毅的目光和自信的話語中,絲毫感覺不到他有半點兒想“停下來,歇歇腳”的念頭。“我們是在幹事兒的民營企業,不等不靠,全憑自己苦幹。做好軍民融合式發展這篇大文章,為國防軍工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王寶和的話語透出他堅毅的性格。記者眼前這位身穿藍色工作服,身材魁梧,雙眼裏溢滿自信與執著的人,是一位心如磐石、意誌堅強,在艱難困苦中頑強挺立的真正“中國硬漢”:鐵骨錚錚,驍勇剛強。
1949年12月,王寶和出生在陝西寶雞。父親在運輸公司工作,母親是一位縫紉女工。家庭生活艱辛,王寶和家中有兄弟5人,作為家中長子,他不得不在10歲時就走出家門去賣冰棍兒,15歲初中剛畢業就參加工作,到工廠當了一名電工,小小年紀便掙錢養家。
艱難困苦的生活曆練了王寶和的意誌,使他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性格。後來,他到寶雞軍分區戰備動員辦公室當了一名駕駛員。從那時起,他受部隊影響很深,從此與部隊結下深厚的情結。1981年,他無意中在報紙上看到一條《敢於放棄“鐵飯碗”自主創業寫新篇》的報道,他在想,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王寶和也應該能做到。
經過一夜的思考,王寶和決心辭職下海,從頭創業。下海幹什麼呢?就在上天為王寶和關上了一扇門的時候,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他憑著自己開車修車的好技術,借了1萬多元錢買了一輛二手“黃河”牌卡車,開始跑起個體運輸。憑借著他的眼光和吃苦耐勞的勁頭,兩年就積累了10餘萬元,然後開辦了一家汽車修理廠。王寶和為人忠厚實在,做事誠信認真,上門找他修車的人越來越多,汽修廠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在30多年前,王寶和憑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率先致富的一批人。有了錢做什麼?這是王寶和一直在反複思考的問題。他常常在想,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變化,自己很幸運,趕上了這個好時代。有夢想有付出,就有回報。當然,這些回報變成了王寶和付出艱辛和努力之後的財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足感恩的王寶和想做更多的事情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憑著對汽車製造的執著和專業汽車駕駛員的精湛技術,1986年,王寶和工廠主要生產中型旅行車;1990年,工廠正式更名為“陝西寶雞專用汽車廠”,生產加長型卡車、廂式車、防彈運鈔車等;1996年,公司發展成為資產頗豐的中型民營企業,成為機械工業部認可的全國21家擁有防彈運鈔車生產資質的定點企業之一。按理說,王寶和將企業做到這個份兒上,應該滿足了,但是王寶和卻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對人民軍隊有著特殊感情的王寶和,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願望:“要為國防軍工事業做點兒事情。”因為他深深懂得:強國必須強軍,強軍才能安邦。
王寶和在科研一線(全國雙擁辦供圖)
“做企業的本質是開創一種事業”
許多人用一個詞來形容當時王寶和的決定——博弈。如果這僅僅是與市場較量,投資評估也就罷了,可王寶和這一博,博的是一家老小的生計,是一個民營企業上百人嗷嗷待哺的嘴,為此他孤注一擲。當他決定將企業10年積累的4000多萬元資金全部投入裝甲車研製時,他的這一決定遭到員工的反對,自然,也遭到全家人的反對。當時,他的小兒子剛從外地要回了一筆貨款,一聽到這個消息,打電話回來說,他要把這筆錢用來開一個小餐館,以免將來全家挨餓。
在一片反對聲中,王寶和堅定地作出抉擇。作為民營企業家,王寶和有自己的判斷:“做企業的本質是要開創一種事業——潛力巨大的國防安全市場,便是企業潛在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真正企業家實現夢想的市場。”此時此刻,《詩經》裏中國最古老的軍歌令王寶和怦然心動:“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經過深入反複調研,王寶和將目標對準研製5噸級輕型輪式裝甲車,填補了當時國內的空白。此後,王寶和一邊抓設計生產,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解現代軍事武器裝備,收集和整理資料。《兵工科技》《坦克裝甲車輛》及外軍裝備書籍,他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王寶和早年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常說:“社會就是一個大學校,邊幹邊學習,實踐出真知。”他把自己當作一塊汲取知識的海綿,每時每刻,腦子都在知識的海洋中吸取養分。有業界人士評價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王寶和也算是一個軍事裝備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