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就是這麼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都把維護國家聲譽、實現國家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追求。”采訪中,公司幹部職工對記者這樣說。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王寶和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並不太平,包括我國也都將麵臨恐怖的嚴峻形勢。為國家安全擔憂、為企業開辟新市場的雙重願望,使王寶和下決心停止運鈔車生產,將企業的4000多萬元資金全部投入裝甲車研製。此舉開始時遭到了大多數員工的反對,因為在當時,國家還沒有政策說民營企業可以介入一類武器裝備生產。
經過大半年的市場調研,王寶和下決心研製國內還是空白的5噸級輕型輪式裝甲車,僅用3個月時間就研製出了初樣車。相比國內其他企業研製某型裝甲車,用10年時間才完成正樣車定型,王寶和的速度令同行們驚奇。就是靠著這種非凡的效率,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生產出了第一台輕型輪式裝甲車。當時,恰巧趕上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博覽會上,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的裝甲車一亮相便引起了一片喝彩。美國駐華大使館陸軍武官戴若柏,5天展會兩次來到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的展位上。
民營企業生產一類武器裝備的艱難,遠比王寶和想象的大得多。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的產品生產出一年多,僅賣出去兩輛裝甲車,當時企業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於,“民企”的帽子很難讓客戶信任他的產品。
為了盡快證明自己的車“行”,王寶和開始了長達半年、2萬多公裏的裝備試驗,縱橫11個省,不斷改進車輛的性能。他甚至瞞著家人,自己坐在裝甲車裏搞荷槍實彈的測試。
王寶和給記者看了一盤當年模擬試驗時的錄像帶。錄像中,他坐在裝甲車的防彈玻璃窗後麵,手裏拿著麥克風,指揮機槍手向他射擊,嘴裏還數著“一發、兩發、三發……”而在西方,這樣的試驗隻需要在車內放置氣球來完成,隻要氣球破了就算測試失敗。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產品的說服力。當他拿著這盤錄像帶給客戶看時,確實感染了很多人。
實驗證明:他的裝甲車經受住了600多發子彈的射擊,還能攀爬20多度的台階。
為了打開市場,王寶和首先將目標對準了公安和武警部隊。他提供裝甲車,讓對方免費試用,還參加了多個省的反恐演習。
2003年,陝西省國防科工委將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研製的裝甲車向總裝備部申請定型立項。2004年12月,解放軍總裝備部陸裝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正式下達車輛定型實驗任務通知和戰術技術指標。經過寒區、熱區、高原各種環境,3.1萬公裏的定型試驗,總裝備部陸裝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於2005年9月批準了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的這款輕型輪式裝甲車的設計定型,正式命名為ZFB05式和ZFB05A式輪式裝甲車。2006年8月下旬,在新疆邊境舉行的代號為“天山一號”的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中,所有輪式裝甲車都是王寶和的企業生產的。
截至2008年年底,已有200多輛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生產的輕型輪式裝甲車被新疆、西藏、廣東、河北20多個省區武警部隊和公安部門使用。奧運會開幕式前一個月,王寶和的公司給奧運安保工作一次提供了20台輪式裝甲車。
鐵的產品贏得鐵的信譽
王寶和認為,裝備質量問題事關衛國戰士們的生命安全,必須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傳統的裝甲車潛望鏡,在行軍時視線受限,既不便於機動,也不利於行軍中的安全防衛。王寶和會同張汝瑋工程師進行科研攻關,將傳統的固定式潛望鏡革新為可升降式的潛望鏡,並在裝甲車的尾部上端設計安裝了可360度旋轉的防彈攝像頭,使裝甲車安全防衛性能提高了一大步。
王寶和就是這樣,眼光始終盯著衛國戰士的安全。他在不斷改進現有裝備的同時,始終關注和思考著部隊官兵在各種作戰環境下的安全防護問題。他發現邊防戰士由於受地形、地質等限製,經常步行或騎馬巡邏,非常不安全,就研發製造出適合沙漠、丘嶺等多種地形行駛的輕型巡邏裝甲車,免費送給某邊防部隊試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看著沒有防彈能力的救護車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王寶和的心裏一陣緊過一陣。隨後,他又研製開發出了裝甲救護車。
對衛國戰士安全負責的品格,造就了寶雞專用汽車公司裝甲車的鐵一般的質量信譽,也幫助他逐步打開了海外市場。2004年6月,王寶和帶著他的裝甲車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裝備招標。當時維和部隊要求20天內交車,參加競標的5家單位,隻有寶雞專用汽車公司一家能夠做到。之後,他們的輕型輪式裝甲車,跟著中國防暴警察去了海地。這是中國民企第一次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提供裝備。
近年來,王寶和獲得了“陝西省勞動模範”“中國改革十大新聞人物”等20多項榮譽。其中他最自豪的還是獲得全國“情係國防好家庭”這項榮譽,最在乎的是軍委首長在軍民雙擁晚會上講的“有的民營企業致富不忘報國,發展更重擁軍”那幾句話。他說,我始終把它記在心裏。
《陝西日報》2008年12月7日
王寶和:民企“參軍”帶頭人
周明 冉東之
他不是軍人,卻與軍隊結緣;並非軍事裝備專家,卻在業界創造了許多驚奇。作為陝西省寶雞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和一腔熱血為國防,帶領企業相繼研發並生產20餘種係列產品,填補了我國反恐、防暴、維和裝備的多項技術空白。他用一生改寫業界格局,而不變的則是那份濃濃的擁軍情。
一腔熱血為國防 勇挑重擔當主力
年近70歲的王寶和曾在寶雞軍分區戰備動員辦公室當過7年職工。1981年,王寶和辭職“下海”,短短兩年多時間,就積累了幾十萬元的資產。可在他心裏,一直想著要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點事。他堅持每年春節到駐地部隊慰問,但他很快發現,這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援微不足道。“愛國擁軍,徒有一腔熱血不行,還必須挑重擔、當主力!”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廠子發展起來,爭取挑更重的愛國擁軍擔子。
20世紀90年代中期,王寶和開始轉產防彈運鈔車,並成為國內21家擁有防彈運鈔車生產資格的企業,隨後他又將目標對準了研製5噸級輕型輪式裝甲車,從研製初樣車到正樣車定型,王寶和的速度令同行驚奇。現實中的困難遠比王寶和想象的大得多。產品生產出一年多,僅賣出去兩輛裝甲車。戰場上,產品質量關乎生命。王寶和意識到,唯一的市場“準入證”就是必須立即證明自己行。
為了證實自己裝甲車的防彈性能,他甚至瞞著家人,自己坐在裝甲車裏搞實彈的測試。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增加自己產品的說服力。當他拿著視頻錄像帶給客戶看時,一下子感染了很多人。實驗證明:王寶和的裝甲車能經受住600多發子彈的射擊,還能攀爬20多度的台階。
為了打開市場,王寶和首先將目標對準了公安和武警部隊。他提供裝甲車,讓對方免費試用,還參加了多個省的反恐演習。經過一係列極為嚴苛的考驗,產品終受認可。如今,寶雞專用汽車公司生產的輕型輪式裝甲車在新疆、西藏、廣東、河北等20多個省區,被武警部隊和公安部門使用。
做民企“參軍”帶頭人 擁軍情深意更濃
2004年,王寶和再次迎來命運的轉折點。他從報紙上得知中國將組建第一支防暴警察部隊赴海地維和,便立即帶著他的裝甲車進京,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裝備招標。途中,印有五星紅旗和“UN”的裝甲車吸引著路人眼光。
當時維和部隊要求20天內交車,參加競標的5家單位隻有王寶和1家能夠做到。聯合國的官員和專家進廠全麵檢驗,得出結論是:全部通過。從那時起,先後有8批中國維和警察采購使用他的裝甲車,在複雜動蕩的特殊環境中人員無一傷亡。正是為維和部隊提供裝備這事,讓王寶和與他的裝甲車在國際軍火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來自海外的訂單紛至遝來。
一次航展,又讓敢為人先的王寶和生出一個念頭——造飛機。年近花甲的王寶和親自去德國學習飛行技術,並從德國引進成熟的旋翼機製造技術。經過寶雞專汽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聯合研製,5年後,我國首架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獵鷹”旋翼機在寶雞誕生。之後在對試驗樣機考核測試中,各項性能指標的符合性、結構的可靠性、性能的優越性及綜合性均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王寶和出席“最美擁軍人物”發布儀式
經過多年打拚,王寶和這個並非軍事裝備專家的人,已經被公認為國內民企“參軍”的帶頭人,而他的那份擁軍情意越來越濃。2010年,海地發生地震,中國維和部隊8名人員不幸遇難。王寶和連夜聯係公安部,捐款100萬元慰問烈士家屬;2014年,公司飛行大隊被陝西省軍區編入應急空中偵察分隊,並擔負全省的應急搶險任務;2015年,公司參加了寶雞陸軍預備役後勤保障旅“整建製、全要素、跨省區”戰備集結前的演練,擔負著為3800多名參演官兵、100多台裝備車輛提供訓練場地、裝備及保障服務的艱巨任務。
一路走來,王寶和越來越受到廣泛讚譽,先後獲得“愛國擁軍模範”“陝西省勞動模範”等榮譽,2017年八一前夕,王寶和又被中宣部、民政部表彰為全國第二屆“最美雙擁人物”。
《陝西日報》201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