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構皮灘發電廠保護班(1 / 2)

沒有小崗位 隻有大事業

——記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構皮灘發電廠保護班

2009年,保護班剛成立就受命承擔構皮灘發電廠二次專業安裝調試工作,完成繼電保護設備106套安裝投運,為企業“一年五投”立下汗馬功勞;2011年,首次進行機組大修,保護班4個人30天,完成40餘項檢修工作任務;2013年,集團公司開展“雙提升、創一流”活動,保護班創新性提出班組安全管理“未遂控製323法”,榮獲全國班組安全建設與管理成果展示比賽特等獎……

構皮灘發電廠保護班從成立到現在,8年裏,走出了一位副廠長、兩名中層幹部,全員實現崗位晉升,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優秀QC小組等各級獎項50餘項。

等待一朵鮮花綻放要多久?培育一棵樹苗成材要多久?孕育一個優秀班組靠的是什麼?保持張力和韌勁,吐故納新,真誠以待,或許從下麵的小故事中,我們能尋找到繼電保護班的成功密碼。

初生牛犢不怕虎的80後

保護班承擔著全廠5台6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繼電保護、勵磁係統、穩控係統、直流係統及開關操作回路等設備的日常維護與檢修工作。在機組投產初期,設備時常存在著不穩定因素和安全隱患,隨之高強度的機組檢修任務全麵鋪開。2013年2月,構皮灘發電廠2台機組同時檢修,保護班麵臨著一場巨大的考驗,一邊是僅有2個多月工期和70多套二次設備的檢修任務,一邊是班裏有5名剛入職的新成員,沒有任何的檢修經曆。麵對機組檢修任務重、工期緊、難度大,保護班的80後沒有畏懼,任務就是命令,在機組檢修動員會上,他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保證優質高效完成檢修任務!”保護班從《機組檢修任務書》著手,製定《專業檢修計劃》,預想危險點隱患,編製《專項檢修方案》和《班組檢修培訓計劃》,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逐項完成檢修任務。由於任務緊迫,班組負責人賈慶斌別離新婚妻子,全身心投入檢修中;距離單位僅半小時車程的李俊鬆,家裏老人生病他也沒能回去看望,隻有在電話中慰藉親人;大個子李霄與有孕在身的妻子同在構皮灘,卻也一連好幾天沒見麵;實習生羅澤祿為了能多學習知識、積累經驗,忍受著急性腸胃炎和皮膚過敏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在檢修現場一連工作18個小時;檢修期間,班組10名成員平均連續工作42天沒有回家,班長亓劼深知重任在肩,在山溝溝裏一待就是71天。保護班的80後憑借著堅韌的意誌和強烈的責任心,優質完成了檢修任務,機組一次性啟動成功。

保護班成員在測量蓄電池電壓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保護班還有許多,無論環境和條件多麼艱苦,他們都一次又一次地克服重重困難,認真履行著作為水電檢修工的神聖使命。

20公裏搶險賽跑

2014年7月,烏江流域首次遭遇二十年一遇特大洪水,最高庫水位達629.93米,創構皮灘電站投產發電以來之最,防汛形勢異常嚴峻,全廠職工繃緊了每一根神經,準備隨時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

7月12日晚上12點,保護班辦公室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時任班長李霄一把抓起電話,“師傅,緊急情況,快來GIS室,今晚例常巡檢時,發現室內頂棚牆體滲水!”電話另一頭,徒弟譚普成急促地說。

“小譚,不要慌,我們馬上就到!”李霄掛掉電話,轉頭向班員布置:“GIS室出現滲水,設備有危險。李俊鬆、朱奎、向梅竹和我一起,拿上臉盆和鏟子,馬上到GIS室搶險。王立軍趕緊聯係防汛指揮室彙報險情!”

“班長,你才下班,就留在辦公室吧,搶險交給我們4個去,沒問題。”看著班長布滿血絲的雙眼,王立軍關切地說。

“按照安排,立刻行動!”李霄戴上安全帽,抄起工具,向外奔去,班員們二話不說,趕緊跟了出去。這一走便是一夜。由於頂棚滲水無法直接用機器排走,李霄等4人往返穿梭於滲漏點與廠房排水井之間,一盆水、一盆水地往外運,從黑夜運到了清晨,從200米的距離變成了20公裏裏程,早上8點,滲水對設備安全的威脅終於被阻止了,保護班為設備築起了一道比銅牆鐵壁還要牢固的防線。

在2014年抗洪搶險表彰大會上,保護班被授予企業抗洪搶險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