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理解篇(1 / 3)

孩子的思維和大人完全不同,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是獨特的,但卻有自己的道理。家長不應該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要求孩子,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想問題,試著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其實,真正地讀懂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忠實的聽眾才能聆聽孩子的心聲,當你能夠和孩子站在一邊的時候,那麼說明你理解了孩子的很多做法。你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努力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更應該發現並積極的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當你做錯了,真的可以對孩子說一聲“對不起”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對著你高喊:“理解萬歲”。

1、做永遠的忠實聽眾

【壞孩子案例】

醫院的門診接待了一個14歲的女孩,名叫Edith,她由爸爸帶著來看醫生,當醫生給Edith做完檢查時發現,她居然懷孕三個月了,而她的爸爸對此居然毫無察覺。Edith懇求醫生不要告訴她的爸爸,她說:“他根本不了解情況!”

醫生很無奈,但是不得不將事實告訴女孩的爸爸,而Edith的爸爸很吃驚,他說:“Edith的媽媽在她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真的不知道怎樣和Edith交流,我總是給她買最好的玩具,最漂亮的衣服,但是卻不知道她整天想什麼?”

爸爸抬起頭來試圖問Edith到底發生了什麼,而Edith隻是昂起頭根本不正眼看爸爸。“你一直很聽話,怎麼會懷孕呢?”

Edith慢慢低下頭,可是依舊沒有說話。

“告訴爸爸,發生了什麼事情?”

Edith終於抬起頭,但是欲言又止。醫生摸著Edith的頭,對她說:“我也有一個和你一樣大的女兒,名叫Lucy,她也很聽話,喜歡把心事告訴我,你能跟我聊聊天嗎?”

“他真的很愛我,可是……”Edith傷心的哭了起來。

醫生把Edith摟在懷裏,輕輕的拍著她的肩膀,Edith終於大哭起來,說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Edith的媽媽去世後,爸爸就一直努力掙錢,希望Edith能過上最好的生活,平時忙於工作,很少與她談心,對女兒的心理了解非常少,隻顧著為其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每當Edith想和爸爸說說學校裏發生的事情的時候,爸爸不是漫不經心,就是聽著聽著居然睡著了,後來Edith再也不和爸爸聊天了。Edith平時雖然看起來很聽話,可是,心裏有什麼事情卻沒有人傾訴,她很想著找一個人來依靠,於是Edith早戀了,直到後來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爸爸居然一無所知。

【好孩子案例】

阿君快要上中學了,他做事很自信,獨立思考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非常強,自理能力也是班上最好的。阿君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回家都要把學校發生的事情講給爸爸媽媽聽,班裏同學的名字爸爸媽媽全都叫得上來,就連同學們的愛好和性格都略知一二。

阿君在一次作文競賽中寫”我的爸爸”,獲得了第一名,在作文中,阿君寫到:“爸爸是最棒的,他總是我最忠實的聽眾,喜歡跟我討論問題,有什麼事情也喜歡征求我的意見,喜歡聽我的想法……”

阿君的爸爸說:“阿君各方麵都很優秀,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關鍵是家長能不能及時的發現和察覺,然後給與正確的引導。但是作為父母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看他們做些什麼,這就需要孩子自己來報告,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交流,來觀察他們的心理和最新的動態!”

阿君自己也說,他覺得自己之所以喜歡自己思考問題,並能夠找到很好的解決方式,就在於爸爸經常聽取他的意見,讓他總是覺得自己可想出好辦法來,而且如果自己想法好,爸爸還會給與表揚,有什麼不妥的地方,爸爸也會提一些好的建議。

【比較分析】

我們總是為不了解孩子而苦惱,但是卻沒有認真想一想為什麼不了解孩子,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通常不肯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就像Edith的爸爸一樣,隻忙於工作,隻顧得掙錢為孩子創造良好得物質條件,而無暇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總是以忙為接借口,要麼很少與孩子談心,要麼就是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還有些家長之所以不聽孩子講話,是覺得孩子的想法過於幼稚,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他們根本不能理解孩子的看法與觀點,隻覺得自己是對的,認為聽小孩子的意見無疑是浪費時間。

其實,這樣的想法都是錯誤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做孩子的忠實聽眾。隻有傾聽孩子的想法才能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態,才能夠第一時間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與發展。可能孩子說的內容看似是無關緊要的大事情,但是細心的家長卻能夠通過與孩子交談而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以及時引導和解決。就像阿君,他也不是生來就優秀,也不是從來沒有犯過錯誤,隻是阿君的爸爸時常聽阿君傾訴,從而及時的發現了阿君的問題,使得他很快的改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做孩子的忠實聽眾還可以與孩子拉近距離。孩子即使還小,但是也需要得到尊重,當父母認真而耐心的聽孩子講事情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重視,他們會為得到父母的關注而雀躍,會為自己的價值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而更加努力,同時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和指導。Edith對父親充滿的隔閡就是因為交流太少,她認為爸爸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關心自己,慢慢地開始厭惡爸爸,因此對於爸爸的教育也充滿了抵觸,甚至可能做出出格事情故意引起爸爸的關注。因此,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才可以得到孩子的信任和親近,才能讓孩子的高興的接受自己的教育與引導。

聆聽還可以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孩子想家長傾訴或者征求意見的時候,他們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他們隻是想到的父母的認可和肯定。如果我們可以耐心的聽完孩子的意見,不要中間打斷他們,這樣可以完整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在肯定他們想法的優點後,在提一些意見與建議,那麼孩子就會進步更快,這樣的過程,真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時機,孩子也會在訴說的過程中樹立起自信。

很多家長不認真聽孩子講話,他們總是急於打斷孩子的話而立即發表意見、做出判斷,甚至發號施令,還有家長會勉強或者假裝聽完孩子的意見,但是最後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其實,很多家長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傾聽孩子,隻是裝裝樣子,就算是聽了也是為了比較與自己的想法有什麼不同,父母聽孩子講話,很多時候隻是希望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東西,從來不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真正的了解他們的心聲,這樣他們就會在聽孩子講話的時候,把注意力放在挑錯和解決問題上,因此,父母在聽孩子講話時立即打斷,說“你應該怎樣”一點也不值得奇怪。

不能當好忠實聽眾的家長往往都不能與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很多家長總是奇怪:為什麼孩子與同學朋友聊天就會聽不下來,一聊就是一個下午,而與自己確實無話可說,其實不是孩子一開始就不喜歡與父母談心,而是父母可能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的聽過他們的心聲。

不聽取孩子想法還會影響到孩子個性的成長,他們可能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傾聽而難過,時間久了就不再想與父母談心了,還可能發展到開始學會敷衍父母,甚至產生叛逆想法,什麼事情都對著幹。如果家長總是不等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就打斷,急於教導孩子該怎麼做,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再也不喜歡獨立思考,什麼事情就等著父母下達命令,也便缺乏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了。

總之,長期不聽孩子傾吐內心的世界,你會發現,你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你們的想法就像兩條平行的鐵軌雖然結伴而行但卻始終不能相交。隻有做好孩子的聽眾,才能了解他們,理解他們,教育好他們。

【錦囊妙計】

1、當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斷他們,尊重他們的想法,讓他們把話說完。

2、聽孩子講話的時候要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太近了可能給孩子造成壓力,太遠了又給孩子不樂意聽的信號,同時不要死死的瞪著孩子,可以保持身體前傾,微笑的看著他們,輕鬆自然,可以不時地點頭表示自己願意傾聽,並且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3、孩子可能不能說清楚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用提問,引導他們自己說出解決事情的方法,而不是基於告訴他們怎樣去做。

4、聽孩子講話的講話的時候,最好不要沉默,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沒有認真聽自己說話,但是也應該主義保持中立的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簡單的重複孩子多說的內容,來表明自己在認真的傾聽。

5、認真對待孩子所說的內容,雖然不是要家長完全按照孩子說的去做,但是要重視他們的想法。處處為孩子包辦並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不要總是認為自己想的是最周到的,孩子們的想法有時候可能更適合他們自己的實際情況。

6、不要總是帶著家長的權威和優越感去傾聽孩子的想法,還是應該抱著理解溝通的態度去傾聽,聽孩子的想法是為了更好的了解他們,讓他們做得更好,並不是為了批評而傾聽。因此,要暫時忘記自己的立場,試著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2、嘿!我們是一國的!

【壞孩子案例】

學校接連幾天都發生了丟失財物的事情,這讓老師們不得不重視,於是開始進行調查,結果卻令老師和同學很是吃驚,偷錢的竟然是品學兼優的阿美。

阿美低著頭不敢看大家,接著眼淚就想斷了線的珠子掉了下來。老師把阿美叫到角落裏問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原來,媽媽在阿美的過生日的時候送給她一塊很貴重的手表,一天在上學的路上,阿美幫拉貨上坡的老爺爺推車時,手表摔在了地上,接著被路人不小心踢到了河邊,阿美不敢跟媽媽說,因為以前每次阿美做了錯事,媽媽總會責怪自己不對,從來都不問原因,即使不怪阿美,媽媽也會對阿美痛斥一番。在阿美的記憶中,從小到大媽媽從來沒有站到自己一邊,和小朋友打架,挨罵的永遠是自己。

這樣的感受和經曆讓阿美感到害怕,不敢把實情告訴媽媽,但是手表沒有了,媽媽總會發現的,自己的零用錢又不夠買一塊新的手表,於是無奈之下,阿美選擇了偷同學的零用錢。

【好孩子案例】

學校開展了興趣小組,有生物、化學、外語等等,選擇外語的學生很多,而選擇植物的卻非常少。其實,很多孩子都喜歡五顏六色的鮮花,和聰明可愛的小動物。可是,他們卻還是選擇了自己可能並不是很感興趣的外語,原因很簡單,一是大家都在學習外語,那些天天看植物、飼養小動物會被認為不喜歡學習;二是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學外語,因此,孩子們覺得這才是乖孩子應該做的。

然而,阿明卻是個例外,他選擇了生物。阿明從小就喜歡把各式各樣的植物做成標本夾在筆記本裏麵,還喜歡和小動物一起玩。爸爸媽媽知道了阿明的選擇,很支持他,對他說:“隻要阿明喜歡,就能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知識。”爸爸媽媽的態度讓阿明很高興,他覺得爸媽支持自己並且站到了自己一邊,於是阿明每次參加興趣小組的活動都是最積極的、最認真的。

媽媽為了讓阿明學好生物,在周末的時候還陪他一起到公園觀察各種植物,爸爸還特意從市場上買來可愛的小狗讓阿明飼養,有了爸爸媽媽的全力支持,阿明興趣越來越濃厚了,當興趣小組結束後,阿明的成績最好,還參加了生物知識的競賽,得了第一名。而很多選擇外語的孩子,因為不喜歡,興趣小組成了受罪小組,根本沒有學到什麼,甚至開始厭學了。

【比較分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苦惱,很多時候他們看似犯了錯誤,可並不單單是淘氣、不小心等等造成的,他們可能也會像大人一樣有自己的苦衷,在孩子遇到難事、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不應該一味的去責怪,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孩子是委屈的,是對的,就一定要站在孩子一邊,支持他們。

孩子們有了心事總是希望與別人分享,希望能夠很好的傾訴、排解並得到別人的安慰希和支持。當然孩子有自己的交際圈,有很多要好的小朋友,但是很多時候矛盾和心事可能就是來自於朋友之間的,即使不是孩子很多時候還是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因為畢竟孩子的交際圈還不夠成熟,自己往往最信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很多事情也隻有父母的理解支持才能做到。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出了什麼小問題,家長都不問青紅皂白先是一頓臭罵,就像阿美小時候與小朋友打架,媽媽總是會劈頭蓋臉訓斥一頓,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殊不知,這樣極易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就連成人如果被冤枉,都會覺得憤憤不平,何況是孩子呢?其實,小孩子打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家長不應該隻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問問孩子為什麼打架。

孩子打架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大多數是打架雙方的原因,因此,家長要能夠理解孩子憤怒打人的原因,並表示同情或者明白孩子的苦衷,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站在自己一邊的。但是,這並不是說讓家長支持孩子打架,而是在得到孩子的信賴,讓孩子充分發泄了自己的怨恨以後,適時的教育孩子,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也有錯誤,下一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應該采取更恰當的方式來解決,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如果大人每次都是靠打罵來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甚至開始厭惡反抗自己的父母。他們認為沒有人能相信自己,父母不與自己站在一邊,孩子幼小的心靈會遭到很大的傷害,認為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時間久了,孩子就在也不想與父母說什麼了,當他們遇到難事的時候,不會第一個想到與父母傾訴,而是想辦法自己解決。由於孩子畢竟還不夠成熟,當他們畏懼求助父母的時候,他們很可能采取極端的方式去解決自己遇到的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