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強軍夢的“坦克兵王”(1 / 2)

◎◎徐壯誌 張坤平 李國利

他熟練掌握4 型坦克的使用與維修技能,是全軍少有的集駕駛、射擊、通信、修理專業於一身的“坦克兵王”;他緊盯打仗難題開展技術革新,攻克了變速箱不轉向等12個訓練保障難題,摸索出32 種應急修理辦法……10 多年來,北京軍區某兵種訓練基地一大隊三級軍士長郭峰,為裝甲機械化部隊培養出2000 多名戰鬥骨幹,為大隊教出158 名特級、一級坦克駕駛員,為營連帶出53 名班長,他先後被總部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學習成才先進個人等,榮立一等功1 次、二等功2 次。

“隻要部隊需要,我願意當一輩子兵”

當兵,是郭峰從小的願望,也是他一生的誌向。

郭峰出生在太行山革命老區,這裏山山埋忠骨,嶺嶺通訊TONGXUN

皆豐碑,戶戶住過八路軍,家家出過子弟兵。小時候,爺爺常給他講八路軍打鬼子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播撒下“英雄”的種子。

入伍後,郭峰來到了“裝甲兵的搖籃”——北京軍區某兵種訓練基地。他希望能駕駛坦克衝鋒陷陣,事與願違,卻被分到炊事班,負責燒火。但他很快調整好心態,經過努力,成為煎炸炒樣樣過硬的優秀炊事班班長。

3 年後,基地實行社會化保障,郭峰轉行來到隨車保障學兵訓練的助教崗位,開上了夢寐以求的坦克。

一次,坦克突然轉向失靈。他急得滿頭大汗,向旁邊一名上等兵請教,卻受到奚落:“都是老兵了,最簡單的故障都不會排除,還是回炊事班蒸饅頭吧!”

這句話刺痛了郭峰,也激起了他心底的血性——白天,他在訓練場向技術骨幹請教問題;訓練保障中,他利用倒班間隙跟學兵一起聽教員講課;坦克回場後,他堅持在駕駛艙練習手腳協調配合。晚上,他攻郭峰在檢查維護裝備

讀專業理論,把《坦克原理》等專業書籍至少讀3 遍,記下的學習筆記摞起來有一尺多厚。

磨爛筆頭鑽研新型坦克,磨穿鞋底維修故障裝備,磨破嘴皮傳授戰鬥技能……郭峰終於“磨”出了一身好功夫。

一次,一輛坦克從他身邊疾駛而過。突然,他用電台大喊:“127號坦克,立即停車熄火!”趕來的裝備助理上前一看,倒吸一口冷氣:“幸虧他叫停及時,要是再晚一會兒,機油就會漏光,坦克發動機就報廢了。”

長期在一線保障,郭峰深深體會到,一人精不算精,人人精才算精。

為此,他把自己摸索的修理技能、革新的維修器材,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共享;為讓年輕骨幹早日挑起大梁,他多次把比武奪冠的機會讓給別人,自己甘當陪練。

一諾十餘載,全大隊80%以上的教學和技術骨幹由他培養而出。

由郭峰和其徒弟組成的“郭峰班組”,人人立功,他們完成的“野外條件下吊裝更換某新型坦克動力艙”等課題,填補了我軍坦克駕駛專業培訓空白。

2014 年的一天,他接到戰友的電話:“班長,我開了個汽車4S 店,要是咱倆一起幹,保你一年能掙十幾萬元……”

放下電話,郭峰意識到,他又麵臨著進退走留了。

正在這時,大隊領導找到郭峰:“現在正是需要人的時候,希望你能繼續留隊。”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郭峰毅然上交了留隊申請:“我的這點本事都是基地培養的,現在新裝備越來越多,我這時走就會愧對組織,隻要部隊需要,我願意當一輩子兵。”

“不懂信息化,‘金牌教頭’的含金量就會打折扣”

“會熟練操作計算機,會英語和漢語指令輸入,會識別各類作戰數據……”那一年,廠家工程師來基地講解新裝備操作使用時的介紹,讓郭峰出了一身冷汗。

“衝擊太強烈,幾年苦學深鑽的裝甲知識和技能幾乎歸零。”郭峰說,為提升自己,他靠自學取得成人大專和本科學曆,又考取了全國計算機三級等級證書。

後來,郭峰主動請纓,為操作訓練和裝備維修編寫教案。教材順利編寫完成,郭峰由此成為基地唯一全程參與新裝備教案編寫、試教試訓等任務的士官。

2015 年3 月,已經考取某新型坦克特級駕駛員的郭峰,決定向坦克射擊專業發起衝鋒。他說:“射擊專業信息化含量更高,不懂信息化,‘金牌教頭’的含金量就會打折扣。”

為練好手眼配合,他盯著手表秒針練眼力,180 秒不眨眼、不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