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勝仗的“坦克兵王”(1 / 1)

◎◎劉小兵 覃照平 張坤平

2015 年8 月的朱日和,天上戰機轟鳴,地上鐵流滾滾。

全軍“跨越——2015·朱日和”演習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位跟隨教學觀摩團學習調研的士官,白天在演兵場跟演跟訓,晚上到帳篷裏與官兵座談交流。戰鬥間隙,紅藍雙方爭相邀請他為新型裝備“把脈問診”。他培養的新型裝甲兵戰鬥員擁上來向他請教駕馭新裝備的絕招。

他就是有“坦克兵王”“鐵甲神醫”“戰士高級講師”

等美譽的北京軍區某兵種訓練基地一大隊三級軍士長郭峰。

遠近聞名的“金牌教頭”

1998 年,郭峰高中畢業前,他有意要當兵,那時他不知母親已重病纏身。當兵走的那天,雪下得很大,郭峰母親緊緊拉著他的手說:“兒呀,既然去當兵,就要幹出樣子來。”當兵第二年,母親就因病去世了。郭峰暗下決心:一定要幹出一番樣子來告慰母親。

在被稱為“裝甲兵搖籃”的北京軍區某兵種訓練基地,當好一名隨車保障學兵訓練助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技術過硬的炊事班長到半路出家開坦克,郭峰放下大勺握起操縱杆,心氣很高,沒想到,階段考核卻墊了底。連隊幹部給他講基地的優良傳統,讓他漸漸領悟基地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不怕吃苦、不怕吃土、不怕吃虧的“三不怕”精神。

磨爛筆頭鑽研新型坦克,磨穿鞋底維修故障裝備,磨破嘴皮傳授戰鬥技能,郭峰“磨”出一身好功夫。他熟練掌握99 式主戰坦克等3代4 種車型8 個專業的使用與維修技能,攻克變速箱不轉向、抽塵泵易失靈等12 個訓練保障難題,成為遠近聞名的“金牌教頭”。

全軍少有的全能助教

有一年,廠家工程師來基地講解新裝備的操作使用,要求會熟練操作計算機,會英語和漢語指令輸入,會識別各類作戰數據,這讓郭峰出了一身冷汗。“衝擊太強烈了,幾年苦學深鑽的裝甲知識和技能幾乎歸零。”回想當時的情景,郭峰至今難忘,“新型坦克涉及計算機、機械、電氣等多個知識領域,我高中文化水平,要完全弄懂弄通實在太難了。”為提升自己,郭峰靠自學取得成人大專學曆、本科學曆,考取全國計算機三級等級證書。

今年3 月,郭峰決定學習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坦克射擊專業。有人勸他:你是坦克特級駕駛員,修理也是高級等級了,何必自討苦吃?郭峰卻說:“不懂信息化,‘金牌教頭’就會黯然失色。”他打起背包成了一名新“學兵”。為練好手眼配合,他盯著手表秒針練眼力,180 秒不眨眼、不流淚;他還反複揣摩快速瞄準的動作要領,鑽進坦克一練就是半天,一次訓練下來,人就像從水裏撈出來似的。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通過了坦克射擊專業的測試,成為基地唯一、全軍少有的集駕駛、射擊、通信、修理專業於一身的全能助教。

人人精才算精

“9·3”勝利日大閱兵的受閱隊伍中,基地走出的學兵丁輝駕駛著裝備方隊的頭車率先駛過天安門,接下來的一個個受閱方隊中幾乎都有基地培訓的學兵。目睹這一幕,郭峰激動不已。

長期在一線保障,郭峰深深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最強大,一人精不算精,人人精才算精。一次,上級組織專業比武,曾獲“三連冠”的郭峰堅持讓初出茅廬的新助教參加,並全程陪練,最終將冠軍獎杯攬入懷中。

2012 年年底,從上級機關分流到連隊的下士小李,剛到連隊很不適應,萌發提前退伍的念頭。郭峰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提出和小李結幫帶對子。有一天,在修理間,郭峰指著一個鬆動的螺母說:“小螺母關乎全車大安全,小士官也能幹出大作為。”在郭峰的幫助下,小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工作幹在前,累活衝在前,逐漸掌握了專業技能,成為連隊的技術骨幹。

(《光明日報》2015 年11 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