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同行的好記者(1 / 2)

◎◎李陳續

掌聲,經久不息;淚水,無法自已——連日來,一個由普普通通的新聞工作者組成的報告團,正在安徽各地巡回報告阜陽市廣播電視台外宣科主任記者高思傑的感人事跡。所到之處,各界人士無不為之感動。

2015 年42 歲的高思傑,把對新聞事業的深情、對父老鄉親的摯愛化作一組組精彩的鏡頭、一行行滾燙的文字,被譽為“與時代同行的好記者”。在痛失愛女的悲痛中,他主動捐獻出女兒的眼角膜等器官,為4 名患者點亮了生命之燈,演繹了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無疆大愛。

有一種力量叫拚命

1.85 米的身高,64 公斤的體重,看上去瘦削、文弱的高思傑,是有名的“拚命三郎”。從事新聞工作18 年來,通訊TONGXUN

他保持著許多讓同行敬佩的“紀錄”:除本台發稿外,他每年都在央視和省台發稿200 條以上;70 多篇作品獲“安徽新聞獎”“安徽廣播電視新聞獎”等獎項;獲全國廣播電影電視係統先進工作者、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37 項。

作為一名基層電視記者能夠獲得這麼多成就,讓很多人為之驚歎。

但熟悉他的領導、同事都知道,一個時刻在拚命工作的人,自然會碩果累累。

“派哪個記者去呢,當時我真的很發愁。”張洪是高思傑的老領導,一說起敬業,他就想起發生非典的2003 年。當時,台領導在為安排記者深入隔離病房采訪發愁,高思傑主動請纓。高思傑把妻子孩子送到嶽母家安頓好,義無反顧地走進了隔離病房,進行了連續40 多天的跟蹤采訪,報道了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的全過程。

高大瘦削的高思傑,提著自己的攝像機,總是跟著新聞不斷“奔跑”,高強度的工作讓他患上慢性胃炎、心絞痛等疾病,30 多歲時就患上了嚴重靜脈曲張,抽掉了雙腿大隱靜脈。但是,不管在什麼狀態下,高思傑工作在錄製節目一線

隻要有新聞,高思傑一定不會缺席。他剛做完甲溝炎手術,左腳腫得跟饅頭似的,隻能趿著拖鞋走路。得知潁上縣發大水,高思傑非要去災區采訪,在門口台長把他攔下來。高思傑從包裏拿出一遝塑料袋,對台長說:“我多套幾層塑料袋,腳不會見水發炎的。”

有一種境界叫用心

2007 年11 月,高思傑參加了在中央電視台舉行的“首屆全國廣播影視係統先進事跡報告會”,他是參會記者中唯一一名地市級以下記者。

央視主持人張越在采訪高思傑後說:“我覺得對你拍攝的這片土地、這群人,你得在乎他,你得關心他,把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放在心裏,你就有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