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無疆大愛的新聞人(1 / 1)

◎◎李陳續

以拚命的狀態、用心的境界與熱愛的態度,去對待新聞工作,高思傑收獲了事業的累累碩果。但是,在成功的背後,必定是異乎尋常的付出;即使如此,命運也並沒有因為他的奉獻與高尚,放過對他的磨難與考驗。

有一種感情叫歉疚

幹起工作來雷厲風行、幫助他人從不猶豫,可每當提起家人,高思傑卻往往是沉默。對工作太多的付出,對家庭必然是太多太多的歉疚。就說萬家團圓的新春佳節吧,從事新聞工作的18 年裏,高思傑有17 個大年夜是與返鄉農民工、武警戰士、災區群眾、醫護人員一起度過的。

新聞工作是永遠在“路”上的事業,尤其是電視記者,更是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一邊是至親至愛的家人,一邊是自己深愛的新聞工作——在事業和家庭的情感天平上,高思傑一次又一次麵臨著艱難的選擇。妻子平時的工作也很忙,高思傑顧不上她的事;老母親年紀大了,不僅平時很難有時間盡孝,還需要老人家幫助自己帶女兒、做家務。

尤其對於女兒高雨桐,高思傑的歉疚永遠無法彌補。女兒3 歲前,高思傑連一個完整的半天都沒有陪過她。有一個周末,母親回老家,愛人去加班,他第一次在家裏帶女兒。可是上午9 點半,他接到省台約稿,請他傳一條新聞稿。高思傑隻好帶著女兒到了辦公室。在編輯機前一直工作到下午3 點半,小雨桐餓得圍在身邊直喊要吃飯。乖巧文靜的女兒,一直很少讓父母操心,可是到了去年年底,12 歲的女兒走路時腳總是往裏勾,本來寫得一手好字也變得歪歪扭扭。經醫生檢查,孩子被確診為腦幹腫瘤,之後還發現有丘腦腫瘤。

有一種大愛叫無疆

病魔無情!雖然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高思傑和家人帶著女兒輾轉上海、北京求醫治療。但是孩子的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從不能走路、不能吃飯,到不能說話,再到最後無法自主呼吸……高思傑感覺,整個過程就像一次時間倒流:當年孩子呱呱墜地,一步步學會吃飯、說話、走路,慢慢成長為一個大姑娘。現在,一切美好全消失得無影無蹤。

2015 年1 月底,淮北平原飄灑下一場漫天大雪。那個寒冷的雪夜,看著周圍白茫茫的世界,看著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女兒,高思傑夫妻在病房外抱頭痛哭。他們明白:真的留不住了,女兒真的要走了!“愛讓我們懂得付出,讓我們給予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愛的力量!”夫妻倆想起小雨桐在作文中的這段話。經過反複商議,他們作出了一個讓常人和自己都難以承受的決定:捐獻女兒的器官,讓她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得以延續。

2015 年2 月13 日下午5 點,高思傑和愛人一起鄭重地簽下《中國人體器官登記表》,決定捐獻女兒的眼角膜、腎髒以及肝髒。14 日淩晨,小雨桐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第二天下午,小雨桐捐獻的眼角膜讓兩名患者重見光明。幾天之後,小雨桐捐獻的兩個腎髒也讓省外的兩名腎病患者重獲新生,寶貴的生命在大愛之中得到了新生。

有一種境界叫無悔

有著1000 多萬人口的阜陽,是全國外出務工人員的主要輸出地之一。每逢春節,阜陽的春運一定是新聞的熱點。尤其是春節後,按照當地“三六九,往外走”的習俗,阜陽火車站每天都是人山人海。2015年2 月21 日,農曆正月初三,外出人流的第一個高峰,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又出現了高思傑扛著攝像機的身影,隻是瘦削的他更瘦了,兩鬢平添了許多白發。

采訪、編輯、傳稿……壓抑著失去愛女的悲痛,高思傑一如既往地忙碌著自己的工作。忙完了春運,忙“兩會”,接著又忙著報道植樹節、學雷鋒。每天,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到家中,有了空閑,他總會呆呆高思傑痛別愛女

地想起女兒。夜深人靜時,他像過去女兒給自己寫信一樣,給女兒寫信:“願你在天堂,永遠沒有病痛。如果有來生,你還願意做我的女兒,爸爸再也不會把剛滿周歲的你丟在醫院吊水,再也不會讓3 歲多的你餓到下午3 點多,再也不會讓你隻能寫信給我,再也不會忽略你的一丁點兒細節……”

2015 年4 月1 日,高思傑到有關部門填寫了自己的器官捐獻誌願書,百年之後,他將捐獻自己的眼角膜、腎髒和肝髒器官。“生前愧對她,我為新聞奔跑,卻忘記了陪伴她一起成長。女兒捐獻了器官,我也會這麼做,這是我懷念她陪伴她的一種方式。”高思傑說。

在淮北平原的原野、鄉村,在繁忙的工廠、礦山,身材瘦削的高思傑依然扛著攝像機,奔波在新聞現場,奔波在趕往現場的路上。

(《光明日報》2015 年12 月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