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 鑄品牌
2011年,城區供電公司成立國家電網首都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專職隊伍,陳牧雲任隊長。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走進社區、走進單位、走進企業、走進學校、走進醫院”活動。在北京東、西城區設立了34個社區服務站,深入街道和社區,建立社區居民用電需求快速溝通渠道,及時了解社區和百姓的用電需求,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累計增設愛心卡客戶120戶,先後為60餘戶愛心卡用戶義務改造老舊內線,為社區260位高齡老人和殘疾家庭創新免費安裝遙控節能小夜燈,連續16年為西城區福綏境敬老院開展誌願服務。麵向學校開展“安全用電進校園”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開展差異化用電延伸服務760餘次,直接受益群眾5萬餘人;“六進三送”活動受到居民百姓高度肯定,被居民百姓親切地稱為“紅馬甲”“電力雷鋒”;接受人民群眾贈送錦旗8麵。受到新華網、北京電視台、北京日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共產黨員服務隊被評為北京市敬老愛老為老服務示範單位、西城區優秀公益團隊、市公司工人先鋒號及百家客戶滿意服務窗口、北京市電力公司十大優秀團隊,並作為重要展示單位參加新街口街道創建“國際安全社區”國際專家組彙報工作,得到了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北京市以及國家電網公司的充分肯定。
詩詞
讚陳牧雲
張忠偉
走街串巷在基層,
排憂解難惠民生。
有呼必應真敬業,
貼心服務見溫情。
不是一花獨爭豔,
黨旗高擎麵麵紅。
扶危助困十八載,
百姓齊讚活雷鋒。
楹聯
你用電我用心 心電相通
中國夢國網情 情牽夢縈
(張忠偉)
薛梅
薛梅,1972年11月生,中共黨員,現為勝利油田分公司東辛采油廠營二采油管理區營8更9井站采油工。先後被評為勝利油田勞動模範、山東省勞動模範、中石化精神文明建設標兵。2015年2月,薛梅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稱號;6月1日,國資委啟動尋找“最美央企人”評選活動,薛梅是60名候選人中唯一入選的中國石化員工。
3間普通的磚瓦房,一個50平方米的小院,坐落在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駐地西北15公裏的荒野中。這裏既是東辛采油廠三礦1隊營8更9夫妻井站駐地,也是員工薛梅的家。入駐小站20年來,薛梅和作為家屬的丈夫一起堅守在荒原,用愛心管油井,用真心護小站,用忠心獻石化,累計巡井3.5萬多次,走了30多萬公裏,安全生產原油10萬噸。
她用愛心管油井。1995年12月,新婚不久的薛梅和丈夫孫賓來到營8更9井站,開始了駐崗生活。小站的周圍沒有村莊,放眼望去是一片蘆葦蕩,喝水隻能到周圍的草窪子裏取水。按照“4個小時巡井一次,2個小時記一次壓力”的工作製度,小站白天、夜裏都不能離開人。20年來,夫妻倆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嗬護油井,不敢有絲毫大意。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常年在坑窪不平、雜草叢生的巡井路上行走,薛梅的腳踝出現變形,經常鑽心地疼,幾次治療都不見效,但薛梅堅持巡井,就連在懷孕的時候也沒放鬆。剛坐完月子,她就開始了巡井工作,結果落下了腰椎疼的毛病。多年來,薛梅和丈夫對每口井的井況都了如指掌。薛梅還從一個普通采油工成長為油田采油技師。她總結出了一套“望、聞、問、切”油井故障診斷法,效果很好。有一次,薛梅在巡查營12—73井時,聽到抽油機運轉聲音有些異常,就急忙進行檢查,並與丈夫一起排除了螺絲退扣隱患,避免了抽油機側翻事故。在他們的精心管理下,油水井運行良好,其中有一口井已經連續5年沒有上作業維修,節約費用上百萬元;還有一口井在抽采多年之後,又開始自噴了。每當說起油井出現的新變化,薛梅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
她用真心護小站。多年的荒原曆練,讓薛梅堅定了為公家管好井護好井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信念的支撐,她麵對荒涼沒有抱怨,麵對困難沒有逃避,麵對威脅沒有低頭。前些年,一些不法分子開始打小站的主意,但薛梅和丈夫堅守原則,即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決不讓步。2008年8月的一天,一夥不法分子來到站上偷油,被薛梅夫婦發現。歹徒威脅他們:是讓“放油”還是“放血”?麵對歹徒,夫妻倆一邊悄悄報了警,一邊和那夥人周旋。他們鎮定地說:家裏的東西可以隨便拿,但井上的原油確實不能放。不一會,遠處傳來警笛聲,那夥人隻得倉皇散去。
多年來,他們喂的貓、狗被毒死過,種的菜也被踐踏過,對這些他們都能忍,最擔心的是兒子。兒子小時候,為了孩子的安全,他們隻好背著兒子一起巡井。兒子稍大一些,就領著巡井。一次,線路停電後開井,為了節省時間,夫妻二人分頭上井恢複生產。孫賓帶著4歲的兒子去巡井,經過一座用廢舊管線焊成的小橋時,他叮囑兒子在原地等著,不要過橋。可當孫賓剛過去就聽身後“撲通”一聲,一看兒子不見了!深深的溝水裏正在咕嚕咕嚕地冒泡。孫賓急忙跳下水,一把抓住兒子,將他抱出水麵。可是因為溝太深,兩岸都是淤泥,孫賓幾經周折才把渾身濕透的兒子推到了岸上……
她用忠心獻石化。薛梅說,選擇堅守是為了不給隊上添負擔。如果自己調離,隊上就要組建一個6—7人的班組來倒班管井,人手會更緊張。父親是個“老石油”,20年來,為管好油井,薛梅銘記老人家“不能當逃兵”的叮囑,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井站沒有一個晚上斷過人。20年裏,薛梅從未到7公裏外的父母家吃過年夜飯,丈夫沒有回過500公裏外的菏澤老家過春節,他們都是把老人們接到站上“團圓”。薛梅的父親患癌住院5年間,先後14次大小手術,薛梅做到了陪護老人、看護井站“兩不誤”。看到薛梅很踏實,父親非常欣慰,因為在這位老石油工人眼裏,忠誠和奉獻是對薛梅一生的托付。
駐崗這些年,薛梅覺得最愧疚的是對不起兒子。荒野上沒有小夥伴,兒子隻能與收養的流浪狗、流浪貓玩。一根鐵棍、一塊木塊支起的簡易籃球架,就能讓他在夢裏笑醒。他多次問:“媽媽,咱家啥時候住上樓房啊?”“快了,快了。”兒子的問話每次都讓薛梅心疼不已,有時候直掉淚。一次雨夜,兒子突發高燒,由於地處偏遠,打不上車,他們就把孩子裹在雨衣裏,用繩子綁在背上,冒著瓢潑大雨,腳踩泥濘上醫院,不小心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來……令人欣慰的是,艱苦的環境、枯燥的駐井生活不但考驗了薛梅,也鍛煉了兒子。現在,14歲的兒子看起來比同齡人更結實、更懂事,學習也很用功,還能陪著薛梅一道巡井,成了媽媽的小幫手。薛梅一家也在居民小區買了房,隻是一時半會兒還不能搬。
這些年來,各級組織十分關心薛梅一家的工作和生活。為他們接上了自來水,整修了房屋和道路。各級領導也經常來看望慰問,遇到困難都會來幫助解決。組織和領導的關心給薛梅很大的鼓勵。20個暑往寒來,薛梅無怨無悔,用愛書寫著美麗,用責任堅守著崗位,用擔當延續著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近年來,薛梅先後榮獲“勝利油田勞動模範”“東營市道德模範”“山東省最美勞動者”“山東省勞動模範”“中國石化精神文明建設標兵”“齊魯最美人物”“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
詩詞
讚薛梅
陸 行
無悔芳華伴井眠,
巡回萬裏結油緣。
風天共譜伉儷曲,
雨夜齊書苦樂篇。
小站春秋結碩果,
荒原歲月換新天。
臘梅傲雪精神在,
石化之歌永相傳。
楹聯
戴月披星 荒野似家情似火
量油巡井 丹心敬業責如山
(王運昆)
洪剛
洪剛,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部件作業區電焊A班組長,全國勞動模範,曾獲上海市優秀農民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1年7月,懷揣著實現人生更高追求的理想,洪剛與大批農家子弟一起從浙江龍遊外出打工,來到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成為一名從事船舶製造的電焊工,開啟了他漫漫的創業之路,他扔下了鋤頭,拿起了焊槍,迎接閃閃的電弧光和熾熱的鋼板。電焊作業是造船行業的主要工種,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大,在常人眼裏,電焊又苦又累,而洪剛卻憑著農家子弟吃苦耐勞的勁頭,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十三載,從農民到工人,從電焊工到班組長,從班組長到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這一次次華麗的轉變,展現的是一個農家子弟的創業之美。
初到船廠的洪剛立誌吃透電焊這碗飯,虛心拜老前輩為師,邊學邊幹,每天下班後,就到培訓工廠借鑰匙,練習焊接技術,往往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即便熬紅了眼睛、蹲麻了雙腿,依然堅持不懈。為了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他利用午休翻閱大量的教材和資料,好幾次都因為太投入而錯過了午餐時間,洪剛還積極參加公司各項技術培訓和崗位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不僅出色完成各項生產任務,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急難重問題,還練就了過硬的焊接本領,成為農民工隊伍中為數不多的電焊技師,憑借著優秀的技能以及出色的工作表現,公司全麵投產後,洪剛擔任了電焊班組長。從普通電焊工到班組長這一轉變,給洪剛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台,為他今後的道路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洪剛在擔任班組長期間十分注重團隊建設和班組管理創新。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他積極履行“實現班組效率提升10%,達到14米\/小時”的承諾,推進實施派工單管理,探索工作量與員工能力的日對照分析製度,建立日評估、日反饋、日改進機製,在部門班組中率先試行“實物量考核”及“員工記分卡”管理,通過“績效掛鉤、獎懲分明”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生產積極性。班組人均焊接生產效率由成立初8米\/小時提高至14米\/小時,班組焊接產量從2007年的每月33248米,提升至每月53446米,在行業中位居領先水平。焊件拍片檢驗一次合格率達到98%以上,被授予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稱號,2013年國防郵電工會以洪剛的名字命名其班組為“洪剛班組”。洪剛先後為部門培養出高級工15名、中級工123名,其中12人獲得了公司級以上的榮譽,全麵加強了部門的隊伍建設。圍繞公司“降成本、強管理、促發展,全麵推進二次創業”的總體要求,洪剛積極投身部門“同舟共濟迎挑戰,降本增效促發展”主題活動,同時他積極推進班務公開工作,日常工作中考勤、物量、月末考評等信息,通過班組管理園地全部進行公開,依靠大家共同監督來保障員工的利益。
2014年,洪剛同誌憑借出色的業績、紮實的作風、良好的群眾基礎,被公司提拔為加工部部長助理,實現了從一名班組長到公司中層管理者的轉變。作為一名生產部門的管理者,他全麵抓好各項管理工作,在生產管理方麵,加強計劃的柔性管理,分別推進了切割、部件的三日滾動計劃等小日程計劃管理,同時通過每日的生產平衡會,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使每個環節的生產能夠在計劃的指導下運行,確保了生產的準時性。通過積極的勞動力平衡,千方百計確保生產物量的完成,同時也保證了海工產品與常規產品雙雙完成公司下達的生產任務。針對海工產品的特點,積極與海工項目、海工設計、物資配套、品質保證等部門進行溝通,確保了海工產品的順利建造。在部門產品質量控製上,洪剛通過進一步加強各層級管理者和員工的質量意識教育,推進部件的LINE-QC內部焊前、焊後檢驗製度,特別是在實名製現場會後積極建立員工質量信息檔案,並通過自編軟件實現信息化手段,使每道工序、每個工種的質量問題能夠進行係統的分析,進而使每月的質量糾錯培訓和每日的現場巡檢更加有針對性,提高了全員的質量素養,通過質量管理的快速響應機製,部門贏得了OCEAN BULK、NAVIG8、U-MING等船東的信任,海工產品的內、外檢一次合格率更是達到了100%。
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洪剛坦言,與大多數農民工一樣,一開始外出務工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生存,從來沒有想過也不敢想自己是企業的主人。但是13年的工作經曆告訴他,學好技術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個人發展之基。勞動立身,創業圓夢,作為一個工人,尤其是農民工,隻有把個人生存與企業發展密切聯係起來,以主人公的姿態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洪剛用自身13年的工作經曆以及一次次華麗的轉變詮釋了農民工的創業之美。
詩詞
讚洪剛
梁偉娟
青春逐夢踏風霜,
激情學藝閃弧光。
十年技成眾口讚,
百徒景從美名揚。
千條焊縫皆精品,
萬言獻策履職忙。
座座平台矗海天,
巍巍巨輪征汪洋。
楹聯
朵朵焊花 點亮青春熔鑄金色暢想
巍巍巨輪 經略海洋盡顯無限風光
(魏翔宇)
王征
王征,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五所導航總體技術研究室主任設計師,高度控製裝置研究設計師。
矢誌不移,執著追求
γ高度表工作是神舟飛船飛行任務的最後環節,是飛船安全著陸的關鍵設備。該設備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完成。然而,長期以來γ高度表在技術上卻一直受製於國外,一直引進使用國外產品,成為飛船上唯一沒有實現國產化的單機設備。“誓把‘中國製造’的γ高度表送上天!早日實現神舟飛船的全麵國產化”已成為大家共同的夢想。
在γ高度表研製的18年的艱苦曆程中,由於多方原因,高度表課題曾經前景黯淡,人員大量流失。留下來的都是熱愛這項事業,並樂於奉獻的人。王征從2000年一參加工作就堅守在該項目組,矢誌不移,潛心求索,遇到多少困難也咬牙堅持。與項目組成員一起摸索前行,解決工程技術關鍵課題。克服種種困難,確保交付“萬無一失”的高質量產品。
在項目研製期間,王征同誌作為主任設計師,統籌全局,在產品研製、生產、組織管理、試驗驗證、外協配套及條件建設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對比驗證產品的技術參數,王征同誌多次操作放射源,身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損傷,導致輕度脫發、身體虛弱,轉氨酶指數高出正常值4倍,醫院要求住院治療,他卻收起病假條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攻關任務中。經過不懈努力,他帶領項目組成員一同攻克了光子測距機理、測距精度、可靠性設計等關鍵技術。
由於該表的特殊性,大量外場試驗不是集中在寒冬,就是在酷暑,環境十分惡劣。多少次冰雪嚴寒中的試驗,雖然穿著軍大衣和毛皮鞋,人還是被凍得膝蓋以下沒有了知覺。夏天40多攝氏度的天氣,外場在荒無人煙的大片空地,沒有遮擋物,太陽似乎要把人蒸發掉。麵對這一切,王征總是有著以苦為樂、不屈不撓的硬漢精神,這是三院人的執著追求和拚搏進取精神的縮影。
為了確保產品高質量生產,他更是親力親為,帶領項目組成員逐個工序跟蹤、檢查和記錄,掌握第一手資料。2010年,國內唯一一家給神舟產品配套生產某重要配件的廠家要搬遷,生產線即將停產。王征聞訊火速趕赴該廠,三番兩次找廠長協調溝通,最終他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廠長,生產線暫時不搬直到生產完該配件為止。
潛心鑽研,忘我工作
立誌航天報國,是王征的堅定信念與不懈追求,他早已把這些信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投入到工作中。在γ高度表研製進度最緊張的日子裏,王征身先士卒,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統籌全組所有的科研進度,常常加班到深夜,在他的時間表裏已經沒有了“8小時工作製”和周六周日的概念,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趕時間,就是為以後爭取時間。”一次,在產品的試驗過程中,外協件出現了故障,飛船總體要求必須在9天內完成歸零工作。他不分白天黑夜,吃住在實驗室,一邊進行故障模式分析,一邊組織外協單位開展工作。那段時間,他與時間賽跑,“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他身上得到最好的詮釋。通過反複試驗,按時間節點完成了歸零工作,按期交付飛船總體,首次參加××試驗中出色的表現,獲得了上級的好評,堅定了上級領導使用國產γ高度表的信心。
為保證產品研製符合載人航天的要求,他結合質量保證要求和載人航天器可靠性安全性設計要求,多次跑到高能物理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圖書館找專家調研學習,翻閱有關資料,編製了產品保證大綱,規範產品質量控製要求,他提出的可靠性試驗方案及研製流程得到總師及評審委的一致認同。王征帶領他的項目組用奉獻的精神,嚴謹的作風,按照標準嚴格要求,不放過任何一點問題。他總是說“我們做的是載人航天工程,我們的工作要保證宇航員安全著陸,不能有一丁點兒差錯,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他在工作中提出要嚴格遵守“交付的產品確保不帶任何問題,到了外場參加各種測試不帶隱患上天”。積極開展可靠性安全性設計工作,認真分析總結曆次試驗過程,從元器件、原材料、外協外購件和加工工藝等方麵,固化產品技術狀態。在研製過程中,他還逐漸總結出一係列管理製度和生產規章,使科研流程更科學合理。
在神舟八號初樣研製期間,王征同誌帶領項目組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爭時間、搶進度,積極配合總體單位開展工作。詳細比對數據,配合總體完成仿真分析工作,查找問題機理,協助總體優化改進措施,保證了工程進度,得到了總體單位領導和技術人員的一致好評與認可。正是他的精益求精,保證了神舟八號飛船γ高度表的無質量問題,試驗一次性通過。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王征作為主任設計師,平時不僅抓技術,還注重研製隊伍的建設。他每次給新職工講的第一課就是航天傳統精神教育,他講述該項目組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與艱苦奮鬥,講述航天新人應以什麼樣的責任來承擔任務,給新職工以無限的鼓舞。通過階梯式培養,兩年來共培養了3名新職工,他嚴細慎實的工作作風和質量為先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他在工作中知無不言,授人以漁,手把手教新職工如何開展工作、遇到技術瓶頸如何找到突破口、采取哪些有力措施去解決問題等。外場試驗條件艱苦他先上;需要加班時他一直都在同事們身邊。他的點滴言行是項目組其他同誌最好的示範。科研生產任務再忙,他也堅持做好自己黨支部支委的工作。十幾年來,王征曾因工作推遲了婚期,連蜜月旅行都是在妻子的催促下後補的;由於忘我工作,留下了頸椎病的病根,每次都是堅持工作直到眩暈難耐才被同事送去醫院就醫;他把神舟產品當成自己的孩子認真負責地對待,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在女兒出生後,他卻沒時間照顧妻子和孩子。談到女兒眼中滿是慈愛,談到家人他總是心懷愧疚。
經過不懈努力,2011年當神八飛入太空,問鼎長天之際,γ高度表首次作為主份產品參加神舟飛船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35所研發製造的γ高度表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為實現神舟飛船單機設備的完全國產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此我國載人航天不再受製於人,實現了把“中國製造”送入太空的夢想。
詩詞
滿江紅·讚王征
劉 銘
神舟巡天,舉世歡,華夏夢圓。
傲蒼穹,日思夜盼,心血熬煎。
拚命三郎敢拚命,
攻關團隊勇攻關。
君知否,成敗在細節,操控難!
駕飛船,頻往返;
穩著陸,尤關鍵。
確保萬無一失,十年錘煉。
毫厘之間藏宇宙,
細微末節隱尖端。
邀明月,舉杯何須酒?讚華年!
楹聯
航天報國 蒼穹明誌鐫刻人生高度
不辱使命 攻堅克難彰顯敬業精神
(舒悌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