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李美錚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能否擔當重任,能否經受住各種風浪考驗,決定了黨和人民事業的成敗,決定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新時代的青年要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地投身於國家改革發展偉大事業,矢誌不渝地為黨站崗、為民服務、為國奉獻,持之以恒地埋頭苦幹、拚搏進取,把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更加美好。
要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誌向。沒有祖國的繁榮昌盛,就不可能有個人的平安富足。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懷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沉熱愛,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拋頭顱、灑熱血,用巨大的犧牲讓日月換新天,徹底解放了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中華民族。如今,改革進入深水區,脫貧攻堅、汙染防治、產業升級等各方麵任務還很繁重,西方國家對我國和平發展的遏製和阻撓一刻也沒有停止,這些都需要青年一代樹立崇高理想信念,主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然而,有一些人覺得愛國主義“太宏大”,愛國教育“太沉重”,愛國行為“太遙遠”。其實,愛國從來都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現實的、具體的。我們可以把愛國熱情澆注到每一個細小的行動中,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力所能及地幫助社會困難群體,敢於同損害黨和國家形象的行為作鬥爭,這就是對“愛國”的具體詮釋。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意誌。行百裏者半九十,很多人在成功前的最後一步放棄了。麵對挫折,青年人需要的正是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一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魄力。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越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刻越要咬緊牙關、堅持下來,就能走到柳暗花明。當年,不到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陝北高原當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幹就是7年,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什麼活兒都幹,什麼苦都吃,同老鄉們甘苦與共。在知青們紛紛通過上大學、當兵、招工離開時,他沒有意誌消沉,而是留下身來、靜下心來,紮根農村、紮根百姓,任勞任怨、踏實工作,為梁家河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石。鋼是在烈火和急劇冷卻裏鍛造出來的。青年時期多經曆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失敗不可怕,挫折亦是紙老虎,關鍵是要從失敗的經驗中總結教訓,要從挫折的經曆中鼓舞鬥誌,百折不撓,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從中汲取精神營養,鍛煉頑強的人格。
要有“君子憂道不憂貧”的道德境界。品格是內在的力量。“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省也”“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等等,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道德修養,對修身齊家有過諸多論述,而且,在每個時代都湧現了有血有肉的道德模範,引領社會不斷向前。“時代楷模”楊雪峰麵對歹徒襲擊,危難關頭首先想到的是群眾安危,在生命最後時刻仍緊抓歹徒尖刀,用鮮血護衛人民安全。英雄瞬間的偉大源自日積月累的積澱和時時刻刻的堅守,楊雪峰平時有困難就衝在前麵,碰到危險就自己先上,關鍵時刻就豁得出、頂得上。功夫在平時,當代青年尤其要加強道德修養,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正人生坐標,正心明道、淡泊明誌,情懷樸素、心存大義,不計私利、不慕虛名,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道德修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修正提高。青年要在不斷的檢視、反思、總結、改進中夯實思想基礎、堅定人生信條,逐步成長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人。要清醒看到,社會上仍有人不惜踐踏公民良知甚至違法違紀,去追逐一己、一時私利,最終遭到人民譴責和法律嚴懲。麵對歪風邪氣、不法勾當,青年人要有錚錚鐵骨,敢於鬥爭、堅決抵製,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