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國”係列述評之一

◎ 新華社記者 韓 潔 劉紅霞 柳 絲 劉 劼

大潮奔湧逐浪高——直麵困難挑戰 彰顯中國定力

“中國經濟注定是賣空者的噩夢。”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刊文說。

這種感慨不無道理。一些美國政客聲稱,美對華加征關稅將導致一些企業離開中國,並認為,當前美國經濟“非常棒”,中國經濟“並不好”。

事實,恐怕要讓那些陶醉在“勝利”幻象中的人失望了——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4%,外彙儲備餘額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前4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新增城鎮就業459萬人……盡管運行態勢“穩中有變”,中國經濟基本麵依然遒勁巋然、紮實牢固。

中國為什麼行?研判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短期數字,更要撥雲見日看大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的危境中化繭成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年均經濟增長9.5%,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創造累計減貧7.4億人的奇跡,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中美經貿摩擦一年多來,中國經濟總量去年年底已突破90萬億元,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值超30萬億元,創曆史新高;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六成,經濟運行依然穩中有進,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在世界經濟陰雲密布的背景下,逆風飛揚的中國經濟令世界矚目。

與再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相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6.2%上調至6.3%,成為全球唯一上調今年增長預期的主要經濟體;全球知名指數編製公司明晟日前也宣布,將26隻中國A股納入明晟中國指數。

“世界需要中國,全球經濟增長離不開中國的持續發展。”IMF總裁拉加德如此評價。

一年多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從抓好“六穩”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到拓展多元市場,中國經濟迎難而上,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態勢。

這,正是今日之中國攻堅克難的信心所在。

大江奔流開新路。

曆史已經證明,中國經濟完全能夠在風雨中成長壯大。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更不是別人恩賜施舍的,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用勤勞、智慧和勇氣幹出來的。

現實還將證明,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經濟,一定能經受住各種挑戰洗禮,綻放新的光芒。

這,正是今日之中國在變局中勇毅前行的定力所在。

會當水擊三千裏——激發轉型動力 彰顯中國底氣

“今天,是曆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麵對美方蠻橫打壓,5月17日淩晨,華為毫不畏懼,毅然宣布啟用“備胎”芯片。

75歲的華為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在眾多媒體麵前表示,要擁抱世界,依靠全球創新。即使財務上受到一定挫折,也不會影響企業的科研投入。

華為是中國企業砥礪奮進的一個縮影。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應對挑戰,中國經濟有迎難而上的底氣、有長風破浪的後勁。

這份底氣和後勁,源自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裏達摩院……2018年,浙江杭州,多個體製創新的科研載體全麵崛起。當年,浙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87家、科技型小微企業10539家,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2.52%。

千裏之外,遼寧沈陽。同樣是2018年,這座東北老工業重鎮就新增7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全市各類科技創新平台達到1251個。

放眼全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為抓手,一幅幅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畫卷正漸次鋪展。

今年前4個月,全國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繼續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而去年全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中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上升至第1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