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各族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1 / 1)

br \/>西藏日報評論員

“黨將帶領各族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給西藏隆子縣玉麥鄉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充分體現了人民領袖情係群眾、關注民生的愛民情懷和深深的家國情懷,為西藏在新時代建設好祖國邊疆指明了奮鬥方向。全區上下一定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幸福、美麗的小康鄉”的重要指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守邊固邊緊密結合起來,讓改革發展穩定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眾。

活潑開朗的卓嘎,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讓她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西藏日報記者常川?攝)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諧在民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目的,又是達到這一根本目的的根本路徑和根本辦法;既是全黨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又是各項工作的落腳點。譜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西藏篇章,隻有同全區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共同做幸福家園建設者,才能取得成功。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治理邊疆、發展邊疆、穩定邊疆,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地位,形成守邊固邊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實踐表明,人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往往是曆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特殊關懷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調動了各族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動了全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西藏建設事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就是要把各族群眾的人心凝聚到擁護核心、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製度、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上來。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凝聚人心為出發點,堅定不移地相信各族群眾、依靠各族群眾,為各族群眾謀利益。要堅持問題導向,正確處理好“十三對關係”,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更加注重把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結合起來,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實事,增強各族群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增強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向心力。

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走向振興的精神源泉。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就是要著眼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前途命運與祖國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改變一個地區的封閉狀態,很重要的是要加強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增進相互了解,促進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要把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為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的重要內容,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實施“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戰略,就是要積極引導群眾過好當下幸福生活。要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各族群眾真正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和政府領導下奮鬥出來的。要以對曆史負責、對民族負責的精神,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發揮各方麵積極性、創造性,引導廣大群眾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生產、改善生活上,引導他們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覺做幸福家園的建設者,過好當下的幸福生活。

《西藏日報》2018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