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宇
對於年近不惑的“老80後”而言,什麼樣的人生算得上成功?麵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覺得,在令人稱羨的崗位上做出一番大事業才算成功;也有人覺得,在都市裏有美滿的家庭和富足的生活就算成功;而在河南鄉村教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張玉滾看來,成功不需要地位,也無關物質,隻要他能一直陪著孩子們,看著一茬又一茬的學生在他的教育下走出大山,那便是最大的成功。
80後的張玉滾,是校長,是老師,也是孩子們的大朋友(郭莎莎 攝)
身為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的負責人,張玉滾倒也擁有“校長”的頭銜。隻不過,由於師資缺乏,這位校長不僅要負責學校的日常管理,還要同時負責數學、英語、品德與社會、科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可謂是一名“全能教師”。在教學之外,張玉滾還擔負著學校教研課改的總體工作,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還要兼任“司機”“校醫”和“校工”,為學校運送物資、給學生看病治病,維修損壞的課桌椅……這樣的校長,與大眾印象中坐在辦公室裏統領全局的校長,相差懸殊。
這樣的艱辛,不是誰都能輕易承受。正因如此,艱苦地區的鄉村教師,曆來都是難招人、更難留人的崗位。但是,張玉滾卻並不這麼想,對於種種辛苦,他沒有半句怨言。而對這個許多人不敢輕易嚐試的崗位,他更是甘之如飴。在他心裏,能為家鄉的孩子作出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是最讓他感到幸福與安心的事情。2001年,張玉滾從南陽第二師範學校畢業,回到黑虎廟小學任教,如今已過去了17年。17年前,村裏隻出過一個大學生,而現在,村裏已走出了16個大學生,這是張玉滾的“軍功章”,也是他的“定心丸”。
如何看待成功,或許是一件因人而異、十分個體化的事情。與此同時,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從側麵反映出社會的價值取向。平時,人們的目光常常被那些聚光燈下的“風雲人物”所吸引,並把這些焦點人物當作榜樣。但是,當我們將目光投向那些平時不常被注視的角落,就會發現,在那些最貧困、最偏遠、最容易受到忽視的地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樣有著最可貴的品質和最強大的精神力量。
那些年紀輕輕就取得了傲人成就的青年才俊當然很棒,但是,那些默默無聞將自己的青春燃燒給鄉村教育事業,為偏遠地區的孩子照亮前程的人,更應該獲得關注和尊敬。在他們選擇的職業道路上,沒有太多機會得到鮮花與掌聲,但他們在荊棘之中奮力前進,努力為下一代開辟出教育的康莊大道。這樣的付出和執著,理應獲得最高的讚許。
《中國青年報》2018年9月6日
掃碼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