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琪 胡巨成
2018年9月7日,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張玉滾紮根深山17年,奉獻山區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再次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9月8日,在“河南最美教師”李芳母校——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文理樓前,“桃李芳華園”落成暨英雄校友李芳塑像揭幕儀式莊嚴舉行。千餘師生共同見證英雄塑像揭幕,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向李芳老師學習。
興豫必須興教,強教必須強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
河南省更多教師正以張玉滾和李芳為榜樣,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中原大地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築夢人”隊伍正在形成。
讓教師成為學生的品行模範
著名小麥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一年有200多天吃住在農村。遇到刮風下雨,別人都往家裏跑,他卻往田裏跑,始終不忘“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的初心。
堅守山村十七載的張玉滾愛生如子,拿起勺子能做飯、拿起針線能縫紉、課桌椅壞了他來修、校舍破了他來補,甘做大山深處的播火人。
榜樣頻出,和河南省以師德教育為基礎,著力構建教師師德建設的新體係分不開。2013年以來,河南省將師德教育作為必修內容貫穿於教師職前培養、職後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頒布《河南教師誓詞》,建立教師入職宣誓製度;建立河南省師德教育專家庫;把師德建設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範圍,實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製;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教師信用體係和師德檔案製度;2015年開始,每年開展“河南最美教師”評選活動。
讓教師在崗位上不斷成長
“2005年我從開封調入鄭州外國語中學,那時對於職業生涯規劃全然無知。非常感謝教師培育工程,讓我從一名隻想把課教好的年輕教師成長為中原教學名師。”9月7日,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鄭美玲老師說。
河南省以“國培計劃”為引領,啟動“省培”,引導“市培”,帶動“縣培”和“校培”,形成從幼教到高中、從農村到城區的大培訓格局,構建起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教師終身學習體係。2013年來,河南省累計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5.82億元,培訓教師近90萬人次;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啟動實施了中原名師培育引導工程,致力於構建以中原名師為引領、從新入職教師到教育教學專家、從校級骨幹到省級骨幹、從縣級名師到省級名師的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師梯隊建設體係。
20世紀90年代,河南省就啟動實施了“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累計選拔培養青年骨幹教師3300名;此外還開展了本科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工作和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00年,針對高校學科領軍人才尤其是“大師級”人才匱乏的情況,啟動實施“河南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崗位製度”,吸引和培養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
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有2.59萬所,其中80%分布在農村。“輸血”“造血”多措並舉,大力提升鄉村教師整體水平。
2013年以來,河南省同步實施國家和地方“特崗計劃”,中央財政、省財政分別累計投入專項經費14.4億元和11.8億元,全省共招聘3.5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2016年,河南省啟動實施省級免費師範生培養計劃,重點麵向農村學校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學全科教師,此外還實施了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
為了營造鄉村教師安心從教的良好環境,河南省強化待遇保障。比如,落實集中連片特困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2015年以來累計發放補助7億多元,惠及12萬名教師;啟動實施貧困地區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十三五”期間計劃投入19億元,建設周轉宿舍3萬套;職稱評定向鄉村教師傾斜,對外語成績、發表論文不作剛性要求,對男滿55歲、女滿50歲並在農村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直接評聘為中教一級。
《河南日報》2018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