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維琦 曹繼軍
“假如今天是你人生最後一天,你會怎麼過?”博士生李惠惠知道,對王逸平老師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這是25年裏的每一天都要麵對的。
1993年,30歲的王逸平被確診患有克羅恩病,手術切除了1米多小腸。這種病無法治愈,隻能靠藥物控製。學醫出身的王逸平很清楚,從此他的身體隻會不斷惡化。
25年來,王逸平每一天都在和時間賽跑,為了“做出全球醫生首選的處方藥”這個夢想,生命的每一秒都極其珍貴。
王逸平跑贏了!他領銜研發的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2000多萬患者受益。
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倒在了自己辦公室的沙發上。這位年僅55歲的科學家,永遠離開了他一生鍾愛的新藥研發事業。
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丹參,是中國傳統藥用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等功效,《本草綱目》等醫藥文獻都有記載。然而其有效成分到底是什麼,一直是個未知數。
1988年,王逸平進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工作。1993年,他被確診身患不治之症。1994年,當時還是博士生的宣利江,因論文中丹參水溶性成分的活性篩選需要,找到王逸平,從此開啟了丹參多酚酸鹽的研製。就在這一年,王逸平成為上海藥物所最年輕的課題組長。
大學時期的王逸平
宣利江帶領藥學組提取到幾十種丹參化合物,王逸平帶領藥理組對這些提取物進行篩選。“丹參把我們緊緊綁在一起,如同父母一起把孩子培養長大。”現為上海藥物所研究員的宣利江常說起他和王逸平尋找丹參有效成分的過程。
在做了無數次實驗後,王逸平有一次發現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特別強,他大膽推測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用成分。此後,王逸平帶領團隊曆時10餘年,創造性地以丹參乙酸鎂為質量控製標準,研發出了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臨床使用證明,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療效顯著、質量穩定、安全可控。迄今為止,已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2000多萬患者受益,累計銷售額突破250億元,成為我國中藥現代化研究的典範。
永不服輸的戰士
新藥研發極其困難,過程漫長。一位藥學家,一生能研發出一個新藥就相當了不起。王逸平42歲就做成丹參新藥,上海藥物所原所長陳凱先院士曾半開玩笑地稱他為“王逸老”,這個雅號是同事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王逸平的夢想和追求遠不止於此。“藥學研究的每一分付出,都能為百姓生命健康帶來一絲希望。”他曾對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沈建華說,“如果一個藥是全球醫生的首選,才是我理想中成功的藥。希望我此生可以做成這樣一個藥。”
王逸平常說,選擇了新藥研究,就是選擇了科學長跑。王逸平永遠在追趕時間,他曆時20多年研發的抗心律失常新藥硫酸舒欣啶已完成Ⅱ期臨床試驗並向國家藥審中心交流了臨床進展。他帶領團隊構建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體係,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了50多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
王逸平把名利看得很淡。“20多年來,我們因為丹參多酚酸鹽拿到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他成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優秀共產黨員,但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對誰炫耀過。”宣利江回憶。他把證書都鎖在抽屜裏,隻告訴女兒。他總是說,榮譽和頭銜都是虛的,新藥研發是實的,課題組工作是實的,做人是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