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評論員
王逸平走後的7個月,學生和同事們對他的思念未曾消減,他的故事不僅永存在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地方,更經人們自發傳頌,走向了全中國。他在那些熱愛科學的年輕人心中燃起了一團火,激勵更多人成為像他一樣的“鬥士”,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堅持、再堅持,在人生的道路上心懷家國、造福於民。
王逸平倒在他的辦公室裏。從30歲那年被查出無法治愈的頑疾,他已與病魔纏鬥了25年。然而,身體上的痛苦並沒能擊垮他——他率領團隊研發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在全國5000多家醫院臨床應用,2000多萬患者受益。他構建的心血管藥物研發平台體係,為全國藥物研發企業完成50餘個新藥項目的臨床前藥效學評價。直到去世時,他還有多個新藥,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研究。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王逸平是我國科研工作者最傑出的代表。王逸平被周圍人稱為“鬥士”,心係天下、科研報國的家國情懷貫穿他的一生。新藥創製難是全世界公認的,我國的新藥研發創製工作相對薄弱也是不爭的事實。研製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新藥,造福病患,是王逸平畢生的信念。正因為這一信念,他比誰都著急、比誰都拚命。
他本來學醫,意識到我國藥物研製的問題又投身新藥創製,這一生他始終把個人追求融入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之中,把時間精力用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王逸平走了,他的精神仍在。
我們欽佩他以頑強的意誌品質與疾病抗爭,與時間賽跑的奮鬥精神。在25年的時間裏,即便飽受病痛折磨,也從未有一日放棄科研,從未鬆懈為人民創新藥的決心。
我們敬重他淡泊名利,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堅守。王逸平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本色。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鞠躬盡瘁為民做藥的誓言,卻不計回報不思名利,將榮譽和成績歸功於集體和團隊。
我們感念他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造福了上千萬的患者,為我國中醫現代化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更要學習他獻身新藥創製,以自己在科研上的不懈努力報效國家的科學家情懷。
“家國天下”,往大了說是豪情萬丈,往小了說是責任、擔當,但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是一份份工作、一股股微小的力量以及日複一日的堅守。
王逸平的事跡激勵著他的同行在我國新藥研發事業上取得新的突破;激勵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執著追求、矢誌創新,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偉大征程中作出應有貢獻。
涓涓細流才能彙成江河,國家的富強需要更多“王逸平”。
《科技日報》2018年11月13日
掃碼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