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地區,地雷、炮彈等爆炸物種類繁多、交織混埋、辨識難度大。“掃雷兵腳一滑,甚至一塊石頭滾過,都可能引爆地雷。”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說,官兵們在這樣的雷場作業,“每天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繡花針。”
杜富國的老班長許猛,保存著一張杜富國手捧地雷的照片。這是在馬嘿雷場,杜富國排除的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足有臉盆大小,這也是掃雷四隊排除的第一枚反坦克地雷。
排雷,得像考古挖掘一樣小心翼翼。考古失誤或能彌補,排雷失誤屍骨無存。許猛回憶,杜富國排除這枚地雷時,隻見他用毛刷、排雷鏟輕輕清理浮土,當發現這個大塊頭頂端竟是凹陷時,頓時認定這是一顆精心布設的地雷!
掃雷兵排雷,就是和埋雷人鬥智鬥勇。地雷頂端凹陷,顯然是埋雷人對地雷進行了力學預壓,達到引爆臨界點。這樣,原本200公斤以上重量才能壓爆的反坦克地雷,步兵一碰就炸,威力巨大。
現場靜得能聽到呼吸,杜富國小心翼翼地清除浮土,解除引信……當他捧出地雷的那一刻,戰友們懸著的心才放下。
生命置之度外,人民永在心中
2018年11月19日清晨,記者來到掃雷四隊任務區老山西側大壩雷場,正巧遇到54歲的麻栗坡縣猛硐鄉鄉民盤金良。提起地雷,盤金良既恨又怕。他說,1993年和2016年,他在草果地做農活時兩次觸雷。沒想到,這次掃雷戰士卻血灑雷場。“他是為了我們負的傷啊!”老人抬起長滿老繭的手不停地抹眼淚。
2015年,杜富國申請到邊境掃雷,父母一直很擔心。3年多來,杜富國從不和家裏多講掃雷的事。杜富國負傷後,他的父親杜俊來到兒子作業雷場,當他聽了鄉親們含淚的講述,這位老黨員愈加明白了兒子這些年經曆了什麼,又為何不願退伍。
杜富國負了重傷,猛硐鄉鄉長盤院華幾度哽咽:猛硐的山林地適合種植茶葉、草果,但全鄉2萬畝茶園,有8000畝在雷區,群眾不敢進去耕種,隻能撂荒。部隊進駐當地掃雷後,已將2\/3以上的雷區土地安全地移交給村民耕種,目前已產生經濟效益。“我們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希望了。”
2018年11月18日傍晚,由南部戰區陸軍與麻栗坡縣委、縣政府共同舉辦的“讓我來——勇掃雷障為人民”主題文藝晚會在縣禮堂隆重舉行。麻栗坡駐地官兵趕來了,當地群眾趕來了,能容納近千人的禮堂座無虛席。杜富國的父母、妻子應邀出席。
每當舞台背景上出現兒子的身影,杜俊都會含著淚拿起手機拍個不停,也許他是想讓曾經健全的兒子定格在心中。
杜富國妻子王靜說:“我們結婚一年多,兩地分居,離多聚少,他說我是他的‘小公主’,以後我就是他的眼。”此時,舞台背景上閃現出一個鏡頭——在醫院陪護丈夫時,她拉著杜富國的胳膊,一隻手從他袖口裏伸了進去,當她摸到那光禿禿的胳膊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
掃雷兵李洋麵對記者鏡頭,立即轉過了身。他說:“別拍我呀,我都沒敢告訴父母在這裏掃雷呢,如果在媒體上媽媽看到我,她會哭的。”
杜富國是掃雷兵的驕傲,也是掃雷兵的代表。這群與死神較量的90後掃雷兵,始終把遺憾、愧疚和思念壓在心底,把人民的利益裝在心中。
《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