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魅力名城古鎮——亞洲篇(8)(2 / 2)

在東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君士坦丁堡的海上貿易非常發達,人口也越來越多,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期。也是在這個時期,君士坦丁大帝建造了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進入11世紀以後,東羅馬帝國陷入了激烈的內戰,逐漸衰落。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征占領了這座城市,使得城市遭受了很大的破壞。1354年,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疆土不斷向外擴張。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攻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的穆罕默德二世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從那時起它就一直是土耳其帝國的首都。直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遷都安卡拉,結束了伊斯坦布爾將近1600年的首都曆史,但伊斯坦布爾仍然是土耳其經濟、文化的重心所在。

20世紀70年代,伊斯坦布爾的人口開始急速上升,從安納托利亞地區來的人都湧入伊斯坦布爾尋找工作機會,很多新的工廠在市郊建成。人口的激增導致住宅群的急速增長,很多偏僻的村落被並入城市版圖。如今,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爾是現代土耳其的金融、文化和經濟中心。

近2000年來,它同歐亞大陸政治、宗教、藝術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聯係在了一起。市內保存著一批古代建築傑作,其中許多建築對歐亞兩洲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人類曆史上極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伊斯坦布爾市郊的公路非常現代化,但是舊市區內街道很窄,隨地勢不斷起伏,多數的街道是以碎石鋪成的,彎彎曲曲地穿過古老的建築,讓人好像進入了時光隧道,目睹到遙遠的往事。曆史上,它是一個商業中心,從亞洲絲綢之路和從中東、歐洲來的商品在這裏形成一個集散地。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曆經滄桑而昂然屹立的建築,它是羅馬帝國由盛到衰的見證。聖索菲亞教堂恢宏無比,充分體現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後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事實上,自拜占庭帝國衰落後,聖索菲亞大教堂已轉變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如今,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集中式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麵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它東西長77米,南北長71郾7米,主要部分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半圓穹頂,頂高15米。步入大教堂,它的雄偉和莊嚴一覽無餘地展示在來者麵前,震人心魄。教堂內部運用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方式,創造出了如此絕倫的建築。從結構的明晰與層次的井然有序來看,這是一件相當需要技術水平的設計,也足以說明當時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為了宗教儀式增大縱深的需要,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下空間與南北兩側是明確隔開的,卻與東西兩側統一。另外,南北兩側的空間因為透過柱廊與中央部分相通,所以在視覺上呈現出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於地震和叛亂的摧毀經曆過數次重修。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1萬名工人、32萬兩黃金、並花費長達6年的光陰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裝飾得更為精巧華美。在17世紀聖彼得堡大教堂完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無論你在哪裏都能看到聖索菲亞大教堂金光燦爛的尖頂。高大的土紅牆上有許多像蘑菇一樣的屋頂,它們在四周烘托著巨大的中央圓頂。而大教堂的窗戶上鑲嵌著斑駁燦爛的彩色玻璃,彩色大理石在地麵上鋪成各種豔麗的圖案。

所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帝國的強大實力。

入夜,橋上華燈齊明,兩岸燈火輝煌,好像火龍飛舞,充滿了神奇色彩,引發著人們對這座曆史古城的悠悠歲月的追憶。

大城——金湯城池

大城是泰國故都,麵積2480平方千米,其泰語名為“阿育池耶冶,有“止戰冶或“和平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