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不但能重現2000多年前慘劇發生的情形,也展示了古城龐貝日常生活的完整麵貌。我們於是可以打開遮隔古今的帷幕。最出名的龐貝考古學家邁亞瑞指出,我們憑此可以和古代溝通,而且這種溝通可以繼續下去,因為被火山灰埋沒了的龐貝城,現在隻發掘了2/3。
梵蒂岡——信仰超越材質
梵蒂岡恐怕是當今世界最特殊的國家:既是天主教教皇的領地又擁有獨立主權。曆史上,教皇國疆域屢有變遷,國家數次亡興。1929年,墨索裏尼同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教皇始建梵蒂岡城國。
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是世界最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內集中著一批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和建築傑作。城區大致呈三角形,東西長1045米,南北寬805米。作為國界的列昂四世城牆建於公元847—855年。城中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聖彼得教堂。教堂前,聖彼得廣場的橢圓形雙柱廊建於1657—1667年,出自巴洛克藝術大師貝爾尼尼之手;1475年創建的圖書館,收藏著大量珍貴的早期手抄本和古版本;建於公元5世紀末期的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博物館裏的西斯庭教堂內,迄今仍可見到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末日的審判》兩幅壁畫。
梵蒂岡的標誌性建築物當推聖彼得大教堂。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也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和巴洛克藝術的殿堂。大教堂因建在耶穌最得意的門徒聖彼得的墓地上而得名。公元3世紀初,君士坦丁大帝率先為聖彼得正式興建教堂。新教堂於1450年開始興建,曆經幾個世紀的改建、重建,先後由米開朗基羅、勃拉芒特、拉斐爾、桑加洛和貝爾尼尼等不朽的藝術大師親自主持。
大教堂總麵積為2郾2萬平方米,長200米,最寬處130多米。其穹形大圓屋頂直徑達42郾34米,為米開朗基羅72歲高齡時的傑作,連今天最了不起的建築大師也自歎不如。從地麵到大圓頂頂尖十字架的高度達137米,迄今仍是羅馬的最高建築。中央大廳地麵均用名貴的斑岩鋪就,光滑明亮,花紋別致;天花板上裝飾得金碧輝煌,極為精致華美。祭壇前麵的地窖裏,安葬著聖彼得的遺骨。陵墓前的杆上點著99盞長明燈,徹夜不熄。
教堂上下無處不閃爍著時間的幽光和藝術的匠心,多少年來,有多少人驚歎過它的神聖、莊嚴和輝煌。教堂門庭出自馬德爾諾大師之手,長廊天花板鑲著文藝複興時期著名大畫家喬托描繪聖彼得遭遇風浪的鑲石畫《小帆》;教堂中間一扇大門上,雕有耶穌、聖彼得、聖保羅以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神話故事;大教堂平麵呈“十冶字形,“十冶字交叉處為整個教堂的中心——教皇壇,壇上的金色華蓋內雕著一隻展翅飛翔的金鴿,正由天而降,光芒四射,象征著它給人間帶來了福音。典型的巴洛克式裝飾性建築華蓋,是建築大師貝爾尼尼耗費了9年心血才建成的。大教堂的“鎮堂之寶冶則首推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哀悼基督》。
世界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裏,有的為朝聖,有的為遊玩。無論目的何在,當仰望米氏大圓頂,當登上教堂屋頂平台俯視梵蒂岡時,人們肯定會忘了世間的煩惱與塵囂,心底湧流的隻會是震驚、感動和神聖。
馬德裏——鬥牛之都
西班牙首都、歐洲著名曆史古城馬德裏,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中心,坐落在梅塞塔高原上,海拔670米,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這裏自然風光絢麗,陽光燦爛,每年的晴天時間在歐洲各大城市中排居首位,空氣十分清新。西班牙是享有“旅遊王國冶美稱的國家,而馬德裏每年接待境外遊客超過400萬人次,被人們稱為“旅遊王國的中心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