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魅力名城古鎮——歐洲篇(4)(3 / 3)

布魯塞爾位於西歐交通要塞,是歐洲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另有200多個國際行政中心及超過1000個官方團體也都在此設立了辦事處。此外,名目繁多的國際會議也常在此召開。因此,布魯塞爾被人稱為“歐洲首都冶。也因為這個原因,布魯塞爾的居民中有27%是外國人,使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城市。

布魯塞爾市區大致呈五角形,名勝古跡頗多,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它也是歐洲曆史悠久的文化中心之一,世界上許多偉人,如馬克思、雨果、拜倫和莫紮特等都曾在此居住過。

布魯塞爾城區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依坡而建的行政區,主要名勝有路易十六式建築風格的王宮、皇家廣場、埃格蒙宮、國家宮、皇家圖書館、現代古代藝術博物館等。下城為商業區,這裏商店鱗次櫛比,熱鬧非常。市中心的“大廣場冶周圍屹立著許多中世紀的哥特式建築,其中以市政廳最為壯觀。附近還有曆史博物館、天鵝咖啡館以及革命的發祥地金融街劇場等。另外,布魯塞爾蜚聲全球的“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冶的塑像,就矗立在大廣場附近的埃杜裏弗小巷中。

科爾多瓦——騾馬驛站

科爾多瓦位於瓜達爾基維爾河北岸,公元前152年後為羅馬人占領,基督教文化較為發達。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占領科爾多瓦城。公元756年,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的後裔杜勒·拉赫曼王子在此定都,建立了白衣大食王國。該城當時以商業繁榮、文化發達著稱,被譽為“世界的寶石冶。科爾多瓦城進入鼎盛期後,成為伊斯蘭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與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並列為伊斯蘭世界三大文化中心。

今天,從城內外數十處多姿多彩的名勝中仍可領略到當年古都的風貌。城內狹窄的街道、白色的樓房、美麗的庭院、噴泉和花卉盆景等都配合得十全十美。其中在著名的“小馬廣場冶上,有一座建於16世紀的噴水池,池中央的石柱頂端有一尊翹首嘶鳴的小馬塑像,神態栩栩如生。四周有寬大拱廊的科雷德拉廣場享有盛名。羅馬橋在科爾多瓦東南部,它把瓜達爾基維爾河和郊區連接起來,長度為223米,有16孔,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橋的一端,還修建了高大的橋頭堡,現在是曆史博物館。橋的下遊還有幾座中世紀摩爾人修建的水磨房遺跡。另外還有“基督教王國城堡冶“鮮花廣場冶和羅馬式、哥特式教堂以及修道院等。

羅馬橋北麵的大清真寺是科爾多瓦曆史區中最大、最重要的古建築之一。

它是倭馬亞王朝哈裏發·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決定興建的清真寺,後經幾次擴建和改建。清真寺建在羅馬時代的雅奴斯神廟遺址上,西哥特時代改建為聖文森特教堂。大清真寺嚴格遵守了伊斯蘭傳統寺院的建築特點。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哈裏發王朝繁榮昌盛的象征。寺院露天方院中,約有1/3的麵積是橘園,其東、西、北三麵均是回廊。穿過天井,可以進入被稱為“迷宮冶的聖殿。現在聖殿內尚存850根經過加工的科林斯式建築的石柱,這些石柱把聖殿等分成南北19行,設計複雜,技藝高超。在禮拜堂內部,壁龕形成八角形的大廳,頂部有貝形圓頂,並塑有該城守護神拉斐爾的雕像及聖拉斐爾勝利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