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魅力名城古鎮——歐洲篇(5)(1 / 3)

大清真寺內修建了一座哥特式教堂,但大清真寺仍然保留了伊斯蘭建築風貌。教堂裝飾有精美雕刻和繪畫的摩爾人木製藻井,頂上刻有貝殼形狀的白大理石板的七角形壁龕,飾以拜占庭帝國用玉石和黃金鑲嵌成的圖案。

1236年,科爾多瓦被基督教王國收複後,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天主教大教堂,其麵積隻比梵蒂岡聖彼得教堂略小。16世紀,教堂內修建了高大的祭壇和十字架形的唱詩班席位,又修建了許多小禮拜堂和一座高189米的鍾樓,代替了宣禮塔。科爾多瓦城內的大清真寺經過多次的改建和擴建,主祠被擴建,拱門、圓柱被拆除,用尖頂代替了圓頂。大清真寺現在成為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30米的長方形建築,為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維也納——多瑙河的女神

維也納位於阿爾卑斯山的東北麓和維也納盆地西北部之間,維也納是從多瑙河的南部發展起來的,現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兩岸,是東西向多瑙河航線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點。

維也納是一個溫柔淫靡的城市,具有把色彩和情調、上層和下層、貴族和平民、甘美和快活整個巧妙地摻和在一起的性格,它獨一無二地渲染出了維也納人生活的悠閑、鑒賞藝術珍品和談論生活目的的雅興。

而對於更多的人來說,維也納這個以音樂為靈魂的城市,空氣中仿佛也有高貴出塵的氣息,時刻提醒你什麼才叫生活。早在羅馬人為這座城市的城牆奠定了第一塊基石起,就把古典文明對藝術兼容並蓄的精神融入了維也納人的血脈,使其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之一。維也納人會讓你明白,行為的浪漫不過是表麵上的波瀾,真正的浪漫是靈魂的震撼,因為一切藝術都是靈魂浪漫的成果。

維也納是一座古城。在遙遠的古代,這裏隻是多瑙河的一個小村落,人口寥寥無幾。公元前15年,統治了半個歐洲的羅馬人將現在的奧地利地區劃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為了鞏固所占地,羅馬殖民者建立了許多城堡作為定居點。

其中一個叫維多波納的城堡是今天維也納的雛形。

18世紀中葉,維也納人迎來了瑪麗亞·特雷西亞女王的統治,女王熱情讚助各種藝術,尤其對音樂,經常在美泉宮裏舉辦音樂會,上演歌劇,這個時候也出現了許多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成了一座聞名遐邇的音樂城。

漫步在維也納的街頭巷尾,即使你不懂當地語言,仍可以憑自己的理解與想象,憑借無國界的音樂溝通去欣賞藝術家的表演。

維也納的咖啡館與其他地方不同,歐洲人一致認為,是土耳其人讓咖啡流入歐洲,但是維也納人讓品嚐咖啡變成了文學,變成了藝術,變成了一種生活。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維也納環城大街旁邊,與霍夫堡皇宮相對。19世紀下半葉,維也納老城牆被拆除之後,就開始了博物館的建造工作。1871—1891年間,兩座輝煌的博物館建築拔地而起,這就是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和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兩座博物館之間是為紀念奧地利唯一的女皇帝——瑪麗亞·特蕾西亞而建的廣場。如今,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全世界第四大藝術博物館。這裏珍藏著哈布斯堡王朝數百年來收集的歐洲珍品。盧本斯、倫勃朗、丟勒、拉菲爾、提香等著名畫家的作品使這座藝術博物館的名聲倍增。

霍夫堡宮殿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宮殿建築。霍夫堡宮殿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今日的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

霍夫堡皇宮外門是弗蘭茨一世皇帝時代的產物。它由彼得諾比勒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1824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皇帝敗北雪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