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魅力名城古鎮——非洲篇(2)(1 / 3)

貢德爾——古堡之城

貢德爾位於埃塞俄比亞貢德爾地區,在西北部高原上的塔納湖北,向北則是通往曆史古都阿克蘇姆的要塞之地,海拔為2225米。貢德爾舊譯“岡達爾冶,是埃塞俄比亞的舊都和著名的曆史文化古城,17—19世紀曾為阿比西尼亞帝國都城。

最初,貢德爾隻是一處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17世紀,埃塞俄比亞皇帝(1632—1665年)法西利達斯將國都遷到這裏,後來,貢德爾便逐漸發展擴大成為城市。直到1868年,這裏一直是埃塞俄比亞的首都所在地。

17—19世紀,貢德爾是埃塞俄比亞的宗教和藝術中心,城內有古代的宮殿建築群,保存著許多座古代拱橋以及雕刻精美、裝飾豐富多彩的多層塔、城堡、皇宮、教堂等,是埃塞俄比亞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

城內的古宮殿建築群是古代阿克蘇姆王國的傳統的體現,同時也反映了與近代阿拉伯建築風格的完美融合。而在這些建築群中,位於古城南端的法西爾格比要塞城堡堪稱最大並且是最美的古堡,城堡由900米城牆環繞,曾經是幾代皇帝們的宅邸。這個城堡是由法西利達斯皇帝建造起來的,從堡的頂部,人們便可以縱觀古城的壯麗風景,碧藍的納塔湖和島上著名的修道院都可以盡收眼底。

貢德爾城內共有教堂44座,教堂中布滿了色彩豔麗多姿、以描述聖經故事為主題的壁畫以及祭服、鼓和其他金銀製品的祭祀用品,其中由法西利達斯國王的孫子於17世紀修建的德布雷·貝爾漢·塞拉西教堂尤為華麗。他們在許多方麵都體現了埃塞俄比亞傳統的建築工藝。這些建築有明顯受印度和阿拉伯影響的痕跡。而後耶穌會傳教士把巴洛克式的藝術風格帶入了貢德爾,改變了它原有的風貌。古城北麵的山上同樣風景秀麗,令人賞心悅目。

貝寧城——非洲文明的發源地

貝寧城尼日利亞的曆史名城,位於國境西南部,坐落在尼日爾河三角洲西端,西距全國最大的城市拉各斯240千米。

貝寧古王國是非洲黑人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始建於公元10世紀,曾經興盛一時,存在時間長達800年,在非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裏,人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貝寧古王國的文物。在尼日利亞國家博物館,那裏的一座青銅雕像我想會給很多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高貴的國王身旁,居然有一個西方人模樣的雕像,而他的身份是奴隸。能使喚洋奴的國王何其了得!雖然年歲久遠,無法考證這個西方人是如何混進王宮的,但這個雕像從一個側麵說明了貝寧古王國當年的強盛。

貝寧城內名勝古跡眾多,最著名的是古老的貝寧王宮。貝寧王宮又稱奧巴宮,始建於公元10世紀左右,迄今保存完好。貝寧宮建築風格獨特,高大的宮殿和眾多的寶塔組成和諧的建築群體。宮殿大廳的梁柱和回廊上裝飾有青銅雕像和浮雕,其內容多描述戰爭場麵和狩獵情景。宮內還有聖殿和神龕等。

貝寧城是王國的都城,也是善於鑄造銅器和製造木器的城市。貝寧王國的美術,突出表現在雕刻方麵。貝寧雕刻是世界藝術中的典範之一,完全可與希臘、羅馬的雕刻媲美。早在1280年,為了幫助貝寧用青銅鑄造雕刻品,伊費國王派鑄工專門傳授這種技術。貝寧王國從伊費獲得鑄造術之後,在貝寧城建立起青銅鑄造作坊。伊費雕刻對貝寧的影響頗大,甚至有些作品好像是直接模擬的。13世紀以後,貝寧匠師傳承伊費衣缽,雕刻技藝很快超過了伊費,並做出了獨特的創新。

雕像作品大多數是表現國王、王後、太子、顯貴、獵人、樂師和傳教士的,還有表現曆史人物,或為神造像的。貝寧的青銅動物雕刻十分出色,其題材有豹、鱷、雞、蛇、鳥、魚、蟲等。貝寧雕刻家在創作動物形象時,有時竭力準確地表達可視的形體,有時則絕妙地塑造動物的特征。

貝寧青銅雕刻的發展,對尼日利亞藝術有著很大影響。當時,貝寧的青銅圓雕和浮雕,在鑄造的技術上和雕刻的技巧上,已經超過同時期的歐洲雕刻水平。

在貝寧,你會感受到非洲沙漠與熱帶原始森林中獨立衍生出的文化藝術,這是一種不受幹擾的純粹的黑非洲藝術。

蘇塞——童話中的小城堡

蘇塞老城已經有近3000年的曆史。早在公元前9世紀,腓尼基人開始在這裏定居,並將它發展成一個重要的貿易中轉站。羅馬帝國時期,這裏被羅馬人統治,大量的新移民湧入蘇塞,埃爾傑姆鬥獸場就建造在這個時期。現在還可以看見那龐大而古老的競技場裏的身影,幽幽地訴說著如煙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