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帕拉曾在1890—1905年淪為英國殖民統治的據點。自烏幹達於1962年獨立以來,坎帕拉城市建設不斷得到發展,如今它已擁有77萬人口,是烏幹達的政治、經濟、商業和文化中心。雖然烏幹達是非洲東部橫跨赤道的內陸熱帶國家,但是因坎帕拉地勢較高而氣候涼爽,終年如春,花木爭豔,綠草似茵,宛如一座山丘花園。一幢幢房屋依山勢起伏,層層掩映在片片翠綠之中。站在全城最高的克洛洛山之巔,眺望四周,全城各山頭盡收眼底,宏偉壯觀的議會大樓、國際會議中心和政府各機關整齊地分散在納卡塞羅山上,近處山腳下的烏幹達國家博物館、獨立廣場、獨立紀念碑等曆曆在目。東南郊的維多利亞湖,水域廣闊,波平似鏡,帆影點點;濱山坡上森林密布,一幢幢非洲式別墅坐落其間,環境幽靜;山腳下有草坪、高爾夫球場等,是散步或從事運動的理想地方。坎帕拉正是以它悠久的曆史、絢麗的風光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成為非洲的一處旅遊勝地。
在非洲,坎帕拉還有“芭蕉城冶的稱號,這是因為坎帕拉大街上到處都是綠色的芭蕉樹,而且品類繁多,姿態各異,莖粗葉闊。當地人十分喜愛這種用途廣泛的芭蕉樹。
芭蕉是一種多年生植物,在炎熱的非洲地區,新苗出土後,生長得很快,隻需稍加管理,便一年四季可以收獲。芭蕉一般不生吃,可以烤熟或燉熟後吃,也可以磨成粉製作成各種糕點,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食糧之一。坎帕拉居民還用芭蕉釀製啤酒或燒酒,並用曬幹後的芭蕉葉來包裝米、豆、咖啡、甘薯、煙草、鹽和蛋品等。芭蕉葉還可以用來編織盤子、帽子、涼鞋以及母親下地勞動時安置小孩的帳篷等。大雨滂沱的時候,很多人手撐著巨大的芭蕉葉安然行路。青翠整潔的芭蕉樹,還可以起到淨化城市空氣、美化城市環境的作用。芭蕉樹同高大的棕櫚樹、濃密的芒果樹、芳香的花木、大片的草坪交織在一起,將坎帕拉裝扮成一座空氣清新、蒼翠似海、絢麗多姿、風景秀麗的熱帶城市。在坎帕拉的大街小巷,芭蕉樹競相生長,棵棵莖高葉密,濃蔭如蓋,而且姿態婀娜,亭亭玉立,招人喜愛。
孟菲斯——音樂蔓延在神秘的天堂
孟菲斯位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南端,周圍是廣袤的棉田和森林,其生態環境宛如開羅。因為它的水文地理酷似尼羅河畔的古城孟菲斯,且兼有埃及開羅的炎炎烈日,故叫做孟菲斯。曆史似乎給我們開了個玩笑。曾經的壯麗城市,如今孟菲斯的博物館竟然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小的一個,裏麵隻有一尊躺著的拉穆斯二世雕像和幾尊殘破的小石雕。在博物館的花園裏有一座代表阿邁諾菲斯二世的人麵獅身像,高4米多,由一整塊80噸重的岩石雕成。
單單隻憑借這樣少的遺跡就想將這個過去的埃及都城了解清楚,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古埃及時期都城孟菲斯的景象也隻能依靠史學家的考古分析來想象當時城市的輝煌。但盡管如此,我們依然無法否認孟菲斯的古老。
孟菲斯從公元前3100年前起就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且定都長達800年之久。當時是全世界最壯麗偉大的都市,我們單看孟菲斯的墓地就可想而知當時有何其壯觀了。孟菲斯墓地在孟菲斯城西南薩卡拉,這裏有80多處古代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其中最矚目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共有三座。在薩卡拉墓地中除了馬斯塔外,也有階梯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三王朝第二代法老祖賽爾的六層金字塔,是第一座規模最大的砌石結構。法老祖賽爾的階梯金字塔是階梯金字塔建築的發端。而它的後繼者胡尼王在此基礎上建造了八層的金字塔,並且在外麵覆蓋上了優質的石灰石,形成了具有傾斜麵角錐體的真正的金字塔。
它以毀滅為代價換來了今天的安靜,它穿越了曆史的時空,仿佛要告訴我們些什麼,卻又好像不是。也許我們隻有接近它,傾聽它,才會真正地了解一個非比尋常的孟菲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