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魅力名城古鎮——美洲篇(1)(1 / 3)

溫哥華——叛逆的寧靜理想

溫哥華是一個讓人聽了就會怦然心動的名字,它是一個充滿樂趣的城市,這裏有數不盡的精彩活動、觀光名勝和旅遊熱點,有待您一一發現和體驗。無論您選擇乘坐汽車、仿古馬車、直升機、騎自行車巡覽,還是安步當車漫遊街上,均可以體驗這動感都會的無盡姿彩。

溫哥華位於加拿大西岸入口,加、美邊界北側,是加拿大的工業中心,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北美第三大海港和國際貿易的重要中轉站,靠山麵洋,氣候無常但很溫和。與加拿大其他地區不同,夏季溫度在20益左右,而冬季也很少低於0益。溫哥華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覆蓋冰川的山腳下那眾島點綴的海灣,綠樹成蔭,風景如畫。

怡人的氣候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使它成為最適合享受生活主義者的伊甸園,多次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溫哥華居民人種中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論是何種種族,在當地都不會有人覺得你是外國人。

距溫哥華市中心10多分鍾車程的斯坦利公園總麵積為4平方千米,幾乎占據了整個溫哥華市北端。斯坦利公園北臨巴拉德灣,西臨英國灣,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市內公園。斯坦利公園人工景物極少,以紅杉等針葉樹木為主的原始森林是公園最知名的美景。在斯坦利公園北端,是橫跨海灣的獅門大橋的一端。

獅門大橋橋身兩側以弧形鋼索懸吊,長約1660多米的大橋可容3條車道,是連接溫哥華市與西溫哥華和北溫哥華的交通要道。在公園東部,有幾根形狀不一的印第安木刻圖騰柱,它們不僅是印第安人文化藝術的體現,也為公園增添了一處曆史景觀。在斯坦利公園中,除了常常看到可愛的浣熊,還有一座動物園和溫哥華水族館。建於1956年的溫哥華水族館是加拿大最大的水族館,種植著大片亞馬遜熱帶植物。溫哥華水族館內有8000多種水中生物供遊人參觀,其中不乏殺人鯨、小白鯨等珍稀海洋生物,水族館內還有各種鳥類和猴子。溫哥華水族館還會為兒童舉辦關於環保和保護動物的教育性節目,寓教於樂,很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

溫哥華坐落於碧海藍天之間,背倚海岸山脈。雖然這座海港城市的氣候以溫和著稱,其周邊白雪覆蓋的山巒卻是冬季運動的絕好去處,也是鳥瞰令人驚歎的城市美景的好地方。溫哥華是世界上極少數能在清晨滑雪而午後揚帆出海的城市之一。

總之,這裏是人間的天堂,到這裏就仿佛到了天堂。

馬丘比丘——失落之城

在南美的一些地區,人們認為神聖力量可以跨越時空,無所不能,因此人們建造各種紀念物以接近神聖力量。秘魯的馬丘比丘聖城遺跡就是南美洲最具神秘色彩的古跡之一。

經濟利益的驅動使文化遺跡的保護和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曆史越厚重、底蘊越神秘的名勝,遭受的騷擾似乎越嚴重。早在1983年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的深藏在秘魯南部安第斯山脈密林深處的馬丘比丘,現在每年不得不接待40萬人次以上的遊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一份關於秘魯旅遊政策的建議,然而,秘魯旅遊當局卻對馬丘比丘的現狀表示滿意,竟拒絕了教科文組織的建議。

也許秘魯當局也有自己的無奈,畢竟,太多的人將馬丘比丘作為一生必去的若幹個地方之一。

馬丘比丘是印加帝國於16世紀遺棄的古城,是著名的印加古文明的象征。

直到1911年,美國地理和曆史學家海拉姆·賓漢姆才偶然發現了這處古跡。因無法得知其原始的名字,故當時借其附近一座山名“馬丘比丘冶來命名。雖然在悠悠歲月中,古城遺址已被森林覆蓋,滿目瘡痍,但它的巨石建築結構基本沒有遭到毀壞,令發現者驚歎不已。

15世紀上半葉,印加建立了統一的帝國。1532年,西班牙人開始對其進行殖民統治和瘋狂劫掠,並帶來了歐洲的疾病,古老的印加文明被逼到滅絕的境地。但由於馬丘比丘被海拔2000餘米的熱帶叢林所包圍,無路可入,它居然沒被發現,從而免於劫難。

馬丘比丘古廟可能是印加帝國全盛時期最輝煌的城市建築,那巨大的城牆、整齊的台階、漂亮的扶手都好像是在懸崖絕壁上自然形成的一樣。

建築全部用巨大的花崗岩石塊砌築,卻又不使用砂漿。各種不同形狀的石塊,如此巧妙而又精確地相互拚合起來,使人難以覺察到石塊間的接縫,它好像本身隻是一大塊石頭。印加人沒有鐵製工具,沒有用來進行切割與運輸整塊巨石的實用工具,卻建造出如此絕妙的石頭建築,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人們相信,要麼是印加民族的智慧超越了今人,要麼是外星人曾經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