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魅力名城古鎮——美洲篇(3)(2 / 3)

帕倫克城自東向西沿河穀地帶平緩地延伸11多千米,奧托羅姆河從市中心緩緩流過,一座長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橫跨河麵,似長虹臥波。城內的神廟、宮殿、廣場、民舍等依坡而建,錯落有序,形成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群。市內最著名的建築是王宮,它高高聳立在一個梯形平台上,平台底邊長100米,寬80米,四周有4座庭院環繞。王宮外牆用岩石壘砌,內部裝飾華麗,四壁有壁畫、浮雕和各類雕刻,做工精細,技藝高超。公元800年這裏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城市居民突然失蹤,有的家庭的爐灶上還放著盛有飯菜的鍋,郊外田野裏倒放著正在耕地的犁,城市建設也就自然中斷了。到公元10世紀,帕倫克城已完全被遺棄。

古代繁華的帕倫克與世隔絕了9個多世紀,精美絕倫的古老建築被莽莽熱帶叢林所淹沒,寬闊熱鬧的市區變成渺無人跡的廢墟。1830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沿奧托羅姆河考察,經過帕倫克一帶時,忽然發現叢林野草中高聳的古堡,感到驚奇不已,便劈開森林小道,繼續探索,陸續發現一處又一處古跡遺址,當將發現的古跡繪成一張草圖時,出現了奇妙的夢境,原來是一座繁華的古城遺址。隨後,一批又一批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裏,雇用了一批又一批挖掘人員,沉睡了近千年的地方開始熱鬧起來,附近及遠處的人家陸續遷到這裏定居,於是在古城遺址上又形成了一座城鎮,這就是今天的帕倫克城,並逐漸發展成為今天墨西哥的旅遊中心。

在帕倫克城的發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2年在碑銘廟的金字塔式台基下麵發現的地下陵墓,為公元8世紀初著名的帕卡爾王的墓,是首次發現瑪雅文明的金字塔式台廟,同時又是國王的陵墓,對深入研究瑪雅文明具有重大意義。

當年,發掘者們打開這座陵墓的入口後,發現一條20多米長的階梯從金字塔式台基中央通入封死的墓室入口處。當打開封死的入口時,出現了高大寬敞的拱形圓頂墓室,墓室中央擺著一口石棺,棺蓋重達4郾5噸,可見當年已對預防盜墓考慮得非常周密。打開棺蓋,入葬者已變為一具骷髏,四周擺放著1000多顆珠寶,頭部有一頂玉片麵罩。經考證,陵墓修建於公元7世紀,入葬者為帕倫克的最高統治者。從陵墓中獲取的象形文字以及實物,首次證實了帕倫克當年是瑪雅王國的政治中心。瑪雅人實行世襲貴族製度,統治階層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而貧苦階層則耕種紡織供養貴族。

為了更好地保護瑪雅文明遺址這一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現已將帕倫克古城及其周圍地區辟為帕倫克國家公園,以便留給子孫後代。

瓜納華托——教堂之城

1554年,西班牙人開始在位於墨西哥市西北365千米的一處青翠穀地營建城市,這個城市就是瓜納華托。和蘇克雷一樣,瓜納華托也同樣是因為在它附近發現了銀礦,從而被西班牙殖民者視為珍寶,給城市帶來了繁榮,也留下了無數的曆史和文化積澱。

整座城市沿著山麓的等高線建設,街道盤旋曲折,建築的樣式都是西班牙風格的。

在長久的殖民統治中,歐洲來的風逐漸和美洲自己的雨融合在一起,中世紀時代的西班牙古風、西式鄉村民居和中美洲色彩鮮豔的建築相互交織在城中各處。

殖民時代的人們,穿越大洋,曆盡千辛萬苦來到新大陸,這中間若沒有神靈的支持,恐怕是堅持不下來的,而那些被奴役的人們,無論是原住民還是被販賣來的黑奴,若沒有神靈的庇佑,恐怕也很難在這艱苦的勞動環境中生存下來。

瓜納華托的教堂數量不僅多,而且建築富有特色,有“教堂之城冶的美稱。

若是在夜色下登山望城,那高高低低的十字架在夜色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輝煌。

聖·卡亞克諾·瓦倫西安那教堂位於瓦倫華多礦場邊。這座教堂於1765年由礦場的主人出資興建,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