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車:古代戰車的一種。上裝機樞,彈發石塊。因聲如雷震,故名霹靂車。《三國誌·魏誌·袁紹傳》:“太祖(曹操)乃為發石車,擊(袁)紹樓,皆破。袁紹軍士號曰霹靂車。”也稱做“拋車”,指在車上用粗竹將石塊拋擊出去,作為攻堅的手段。
三國鼎立
曹操統一北方後,雄心勃勃,企圖一舉南下,統一全國。當時南方有江東的孫權,荊州的劉表和益州的劉璋三大勢力。劉表割據的荊州之地,是一個非常富庶的地區。這裏距離中原最近,曹操擔憂劉備一旦奪取荊州,將劉表的七八萬水陸軍和數以千計的戰船全部據為己有,必將構成對自己統一大業的威脅,於是決定先從荊州下手。
曹操南下荊州,給江東政權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曹操得到荊州的大批水師戰船,又占據糧食武器儲備豐足的江陵(今湖北江陵),更使江東朝廷上下十分不安。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孫權親臨荊州前線。劉備的謀臣諸葛亮也趕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拜謁孫權,極力勸說孫權、劉備兩家聯合破曹;同時孫權收到曹操書信,信中威脅說,準備以80萬水軍與孫權決一死戰。事態嚴重,江東上下十分驚恐。張昭等人被曹軍的氣勢嚇破了膽。他們認為,曹軍力量強大,並以漢相的名義,打著皇帝旗號征討四方。抗擊曹軍,在名義上就很被動。況且江東的優勢在於憑借長江天塹,曹操得到荊州,收降劉表的水軍,獲得大量的戰船,天險成為雙方共有的東西,實力懸殊,江東隻有投降曹操才是出路。
孫權沒有接受投降派的意見,他請鄱陽的周瑜來商討對策。周瑜反對投降,極力主戰。他向孫權一再強調割據江東的可能性。他說,江東地域遼闊,兵精糧足,內部安定,政權牢固。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孫權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繼承父兄的基業,為朝廷掃除汙穢。周瑜還認為,曹操有一係列致命的弱點。比如北方沒有完全安定,後方並不穩固,特別是關西的馬超、韓遂尚在函穀關以西騷擾,使曹操放心不下。除有後顧之憂外,曹軍還麵臨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他的將士主要是北方人,來到南方,同習慣於水戰的江東軍隊交鋒,是舍長用短。由於北方人不能適應南方的水土,容易發生疫疾。曹操違犯兵家作戰大忌,不顧後果,貿然用兵,必然自食惡果。接著,周瑜又戳穿了曹操所謂80萬大軍的騙局,指出曹操的兵力不過十五六萬人,而且久戰疲憊,戰鬥力不強。劉琮的荊州降兵至多七八萬人,也疑慮重重,士氣很低。曹軍人數固然多一些,但實際並不可怕,隻要5萬精兵,就可以打敗曹操。